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885886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全篇及重点句段,理解重点字词意思,感受作者对杨梅准确描写,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和准确。2、通过自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读文解意,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开展仿说、仿写活动。3、了解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感悟“故乡”的内涵,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解析和品读课文,感受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口。教学难点:感知写作特点,学以致用,开展仿写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深度预习教学学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1、师生问好。师:我们上学期学过关于思念故乡的古诗,还记得吗,请谁来背背?指名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师:这首诗里,诗人想起了故乡的“茱萸”,便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喜爱之情。有个著名作家叫王鲁彦,他也想念自己的故乡,所以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杨梅的文章,那让我们跟着他走进我爱故乡的杨梅吧!2、 (1)齐读课题。 (2)提问:我爱故乡的什么?(杨梅) 我爱哪里的杨梅?(故乡)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二、初读感知:1、根据自主预习单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强调。学生自读。附“自主预习单”内容如下:1认读生词,检查预习。贪婪吮吸甘露 细腻柔软 狭长 渐渐又酸又甜细雨如丝甜津津四季常绿新鲜红嫩豆腐2作者故乡在( )。3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吃杨梅了?你从哪句话看

3、出来的?( )3、给各段落标上序号,想想第( )段写杨梅树,第( )段写杨梅果?2、自读反馈。独立汇报。师:在同学们自读的时候,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专注和认真,相信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你们愿意就这些问题和我们分享吗?过渡小结。师:通过自读、自学,同学们居然弄懂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双手举起大拇指),同学们可别骄傲,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杨梅的?用到了那些好词好句?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些问题还等着我们解答呢,我们继续上路,踏寻这些问题。(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概述总起。课件出示:背景图及课文语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及背景。A师:谁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4、,这句话要怎么读,才能读出味道?B指名学生朗读。引导性评价。A师:你觉得他(她)读得好吗?为什么?要是换你来读,你会在那个字上加重读音?(爱)B学生读,集体读。C师:课文一开始用一句话独立成段,特别是一个“爱”字,就把作者的情感告诉了读者,可老师还是心存疑惑,江南到底在哪里呀?作者到底是哪里人?写的是哪里的杨梅呢?简介作者及江南,明确写作背景。 在人们想象里,江南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草长莺飞、和谐美好、诗情画意的好地方。本文的作者王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在王鲁彦的心灵和创作中,浙东乡土占有重要位置,故乡的雨、故乡的天、故乡的山河与田野、都会成为了他笔下的

5、素材,当然还有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乡的杨梅D学生齐读。2、春天的杨梅树。课件出示:春雨中的杨梅树动态情景。词语解析。A师:杨梅可不是四季都有,春天来了下起了春雨,这个时候杨梅树上师没有果实的,这个时候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B课件出示: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纸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C课件标注:贪婪、吮吸两个字的读音,指名学生读一读。D师:这两个词一般都是用来指人的,特别是贪婪这个词,可以用近义词贪心代替,谁能给我们做一个吮吸的动作呢?这两个词语明明是写人的,怎么用来写杨梅树呢?这一段话中,还有没有些人的词语呢?学生找读,教师适时标注:伸展、

6、欢笑。追问:杨梅树真的会“吮吸、伸展、欢笑”吗?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小结过渡。师: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才这样写。多么美的春雨,多么美的杨梅树,让我们来美美的读这一段,把作者对杨梅树的那种喜爱之情表达出来。朗读指导。A 指名读。B全班读。教师强调字音,读得轻快、跳跃一点,“贪婪的吮吸”课读重一点。过渡小结。师: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喝得饱饱的,到了端午节之后就该结果了,结出的杨梅果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谁给我们读一读。3、成长中的杨梅果。生自由朗读四到六段,勾画有关杨

7、梅的色形味,自主汇报。杨梅远远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形状)学生简述、回答。“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抓住了杨梅身上的小刺,做了细致描写,关注了杨梅的形状、大小,最关键还写了刺的变化,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作者通过:看、摸、尝的角度,写得活灵活现。过渡小结。师:可爱的杨梅,圆圆的身体,还长着毛茸茸的小刺,摘一个放进嘴里,让我们的舌尖感受到那细腻而且柔软的感觉,但是在作者看来故乡的杨梅别有滋味,他们家乡的杨梅居然是黑色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我们赶快了解一下吧。4、舌尖上的杨梅。课件出示:不同阶段的杨梅(注重颜色)学生对照图

8、片、找读,并回答。课件出示:颜色:由生到熟,颜色从浅到深,淡红、深红、变黑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牙齿被它酸倒了。师:作者是怎样发现杨梅果的这个特点的呢?除了用眼睛去仔细观察杨梅外部颜色的变化,作者还通观察、亲自品尝的方法细致的做了描写,特别是吃杨梅的时候,描写更加细致,老师都有一种想唱一唱的感觉呢。课件出示: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学生朗读。师: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吃到了又酸又甜的杨梅、甜津津的。同学们会不会也想赶紧去咬一口杨梅,去品尝一下杨梅那鲜红的汁水呢?(停顿)很可惜,这个季节买不到杨梅,要到五月份杨梅才会成熟。但是同

9、学们别失望,作者用故乡的杨梅引得我们口水直流,我们家乡有名的特产你们别忘了是什么呀?(桂圆)作者的故乡有杨梅,我们的故乡有桂圆,他品尝杨梅,我们品尝桂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桂圆,我们也按照作者的方式品尝一下故乡的桂圆。(三)情感升华:家乡的味道。1、故乡的桂圆。教师给学生分发桂圆,强调不着急吃,依照作者的方式有“流程”的品尝。师:作者吃杨梅都能那么精细,有条不紊的,我们也按照他的方式,精细的剥开、轻咬一口,看一看是什么样子?感受一下什么味道。学生上台品尝桂圆。教师关注学生回答,注意抓“喜欢”“我们故乡”等体现情感的词语,适时追问:要是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和赞美你会怎么说?(我爱故

10、乡的桂圆)D师:真棒!是呀,“我爱故乡的桂圆”简短的一句话,却代表了同学们对故乡桂圆的喜爱,作者的家乡有的是杨梅,难怪他会说.(教师做侧耳倾听状,让学生接口一起说:我爱故乡的杨梅)师:作者通过颜色、形状、品尝等多角度把一颗小小的杨梅写的多姿多彩,一个“爱”字代表了所有的情感,有的问题想问同学们,【课件出示】作者是爱杨梅还是爱故乡呢?要是故乡没有杨梅了,他还会留恋和深爱自己的家乡吗?和您身边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教师小结。师:故乡是一幅多彩的图画,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故乡的杨梅是一段难忘的回忆,颗颗杨梅都是爱,无论离开家乡多远,心中最惦挂的还是那熟悉的味道和熟悉的景致。作者

11、能把一颗小小的杨梅写得那么细致,只有深爱故乡他才能把情感通过巧妙地文字和语言写出真情实感。三、课堂练笔,拓展情感。仿写练笔。1师:作者家乡的杨梅让人垂涎欲滴,把所有对家乡的情感全都浓缩在杨梅中,我们自己的家乡泸州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满山的桂圆让外来的客人欢呼雀跃。小作家们,你们能不能写一小段文字赞美一下故乡的桂圆,抒发一下你对故乡的情感呢?课件出示小练笔要求:A结合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写几句关于家乡桂圆的话。学生独立撰写,教师巡视、指导。品读会。 我的家乡在四川泸州,我爱家乡的桂圆。 细雨如丝,一棵棵桂圆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长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灿烂的微笑着。 六月过去,转眼到了七八月,桂圆树上挂满了果实。 桂圆 (形状),像 ,遍身长着小疙瘩。桂圆先是 青色的 ,随后变成 像(颜色的变化,可用比喻)。你轻轻咬开它, ( 味道)好吃极了! 家乡的桂圆 真好吃,我爱家乡的桂圆,更爱我的家乡。A学生自荐,教师推荐,选择2-3名同学朗读。B相互点评。四、总结,授课结束。师:家乡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老师和你们一样深爱家乡,老师期盼着和同学们再次学习,再次品尝家乡的味道,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