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872944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处理教学课件作者卢荡第5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罚,5. 1道路交通事故处罚分类 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 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返回,5. 1道路交通事故处罚分类,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违法行为涉及的处罚项口相对集中,大致包括: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和事故前后的违法行为三种。 1.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 有一般违法掉头、违法变道、未保持安全车距、闯信号灯、逆向行驶、违法超车、未放置警告标志、骑摩托车未戴头盔、不按规定倒车、其他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等。 我国法律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重到罚款几千元、行政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轻到警告批评教育放行。道路交通警察业务

2、水平的高低和理解的差别会导致不同的处理结果。,下一页,返回,5. 1道路交通事故处罚分类,有不少交通警察做出的事故处罚是错误的.还有些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有违法行为却未达到被处罚程度的,但仍然被交通警察开出罚单.倘若当事人对其中的常识有所了解,完全可以通过投诉的方式避免被处罚。 道路交通事故种类千差万别,引发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有相对应的处罚标准,这也就意味着不应该通过罚款或记分的方式一一进行处罚,例如:认定事故责任时,常用的观察不力、避让措施不当、转弯车未让直行车、进环岛车未让出环岛车、机动车转弯时未避让非机动车、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未减速让行等都不应该被处罚。,上一页,下

3、一页,返回,5. 1道路交通事故处罚分类,2.间接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 例如:无照驾驶、驾驶未经检验的车辆行驶、驾驶安全设施不全的车辆行驶、闯禁区(或单行线)、酒后驾驶、违法停车(简称“违停与等。 间接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在事故责任划分中也会起到作用,但是定责时要综合考虑违法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产生或加重的因果联系,一般可能因此增加半级责任。 3.事故前后的违法行为 例如:肇事逃逸、未携带驾驶证(行驶证)、未买强制保险、未悬挂保险和保险合格标志、涂改污损号牌、轻微事故未主动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1道路交通事故处罚分类,此类违法行为一般与事故无因果联系,

4、对事故的责任划分不起作用,但是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如发现违法行为,也应该对违法驾驶人做出相应处罚。尤其是对未买强制保险(交强险)的车辆必须扣留其车辆,直到其按照规定购买交强险。,上一页,返回,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5. 2. 1相关概念 1.道路交通肇事 道路交通肇事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经初步调查因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人身的重伤或死亡及财产重大损失,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行为。因此,发生交通事故不等于交通肇事。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 这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有证据证明车辆的驾驶员明知道或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下一页,返回,5.

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3.肇事后逃逸 这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经调查因违反交通法律法规造成人身的重伤或死亡及财产重大损失,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人,为逃避法律制裁,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4.车辆驶离现场 这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经调查,有证据表明车辆驾驶员未发现发生交通事故,驾驶车辆继续行驶的行为。 5.2.2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构成 1.主体 驾驶员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2.主观条件 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在主观上具有逃避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追究的故意行为。 5.2.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

6、之一的,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认为自己有事故责任,驾驶车辆驶离事故现场。 2)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报案后不在现场听候处理,事后接受处理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3)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但未留下本人信息或留下虚假信息,离开医院的。 4)发生交通事故后,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车辆驾驶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事故现场的。 5)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事故发生,但有证据证明其应当知道事故发生的。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发生交通事故后,

7、车辆驾驶人对事故事实无异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之后无论任何一方反悔并报案,车辆驾驶人不被认定为肇事逃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2)发生交通事故后,有证据表明驾驶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驶离现场的。 3)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因受伤需要送往医院救治,未能及时报案的。 4)交通事故发生后,驾驶人因现实中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离开事故现场,及时报案并听候处理的。 5)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为抢救伤者,利用事故车辆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或因筹措医疗费暂时离开医院,但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及时报案、返回等候处理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8、.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3.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认定为投案自首 1)逃逸人主动到交通管理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代事故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通管理部门或其他安全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代事故事实的。 3)逃逸人在途中向交通管理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 5.2.4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易混淆的问题 在实践中,有人容易把肇事逃逸与破坏现场、离开现场以及协商未果强行离开等行为混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1.破坏现场 破坏现场是指事故当事驾驶人,故意将机动车移动,破坏现场证据,影响交通警察对交通事故责任的判断。 2.离开现场

9、 离开现场有部分特征类似于破坏现场,但是当事人并没有破坏现场扰乱交通警察判断的主观故意。可能是由于当时未发现事故发生或者因为发生事故后为抢救伤员,用事故车救援,从而破坏了现场证据. 3.协商未果强行离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2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认定,当双方当事人发生车损事故后,在现场争议或协商,没有达成协议,其中一方当事人未等交通警察到场自行离开,事故责任认定同离开现场,不得按肇事逃逸处理。 5.2.5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 道路交通肇事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是指行为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任何人只要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造

10、成了严重后果,都可能成为道路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上一页,返回,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5. 3. 1道路交通肇事逃逸后的处罚 肇事逃逸后的处罚要参照损害后果决定处罚的轻重。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决定处罚的标准。 对肇事逃逸的处罚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9条第3项的规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罚款。第101条的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下一页,返回,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造成道路交

11、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道路交通肇事的具体情节作出了如下规定: 道路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以道路交通肇事罪决定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避免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12、对道路交通肇事罪来说,检察院不起诉的道路交通肇事行为应为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行为,并无逃逸等恶劣情节的。依照相关规定和司法实践,如被害人或近亲属要求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并已经进行了经济赔偿的,可以不判处刑罚。 5. 3. 2道路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道路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事道路

13、交通运输的人员或者非道路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道路交通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的,在具体分析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对于构成道路交通肇事罪、应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的肇事者,应依照刑法第113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1.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构役 1)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 2)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3)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 2.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 2)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

14、的数额,起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 3.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并符合上述1或2的规定,按照1或2的规定从重处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1)犯道路交通肇事罪,畏罪潜逃,或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于人的。 2)酒后驾车的。 3)非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辆的。 4)驾驶无牌照车辆的。 5)明知机动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然驾驶的。 6)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4.对犯道路交通肇事罪后自首的,可酌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 3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与量刑,5.单位主管负责人或者车主强令本单位人员或所雇佣人员违章驾车造成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按照刑法第113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外国人、无国籍人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未构成道路交通肇事罪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道路交通肇事罪的,应当依照我国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享有外交特权、豁免权的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上一页,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