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起-承-转-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8552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起-承-转-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起-承-转-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起-承-转-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起-承-转-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起-承-转-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起-承-转-合”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有效地把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换而言之,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初中阶段,数学概念非常繁多,怎样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呢?我在概念的巩固和应用及融会贯通方面教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的。 一、概念的巩固和应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转” 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并能灵活、正确运用概念,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并通过多种途

2、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概念在运算、推理和证明中的作用,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及时巩固所学的新概念 1.对于新授课,给出了概念之后,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的变式,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比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高之后,就要运用“变式”提供给学生各种典型的直观材料,或者不断变换“高”所呈现的形式,通过不同的形式反映其本质属性。如图:是三种不同三角形的“高”的不同位置,通过这几种形式的变换,三角形各边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一本质属性就正确地揭示2出来了,这样获得的概念更精确。 2.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正确阐明概念的本质属性后,让

3、学生做一些巩固练习,通过学生的练习,初步培养了学生运用概念作简单判断的能力,每做一次判断, “概念的本质属性”就在学生头脑里重复一次,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习提供练习的机会。但是如果只是反复操练,学生学习概念比较厌烦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解题,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2) 我采用游戏打擂台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学概念。游戏规则如下:本游戏有三档题,分别为 20 分档题,30 分档题,50 分档题,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分别为猫队和老鼠队,首先由猫队同学派代表选题给老鼠

4、队同学做,老鼠队同学想好了答案马上举手回答,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有一次机会向本组的同学请求援助,答对的同学有资格给另一组选题,选过的题不能再选,从低档题开始选,积分最多的组为获胜组。(3) (4)若,则。 总之要同时呈现多种例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更好地掌握概念。 (二)密切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 3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一种反映,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就是用于实践。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掌握概念、升华概念。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概念的应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具体化,而

5、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二、梳理概念、融汇贯通,注重在体系中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合” 。 数学中的概念,有些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影响的,我们在教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有关概念串起来,充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个全面、系统的理解。 总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状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及有效的教学措施,务必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进而学会使用概念、活用概念,切勿让学生死记概念、硬背概念。因为数学学科的严谨推理性,决定了搞好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概念不清,必将表现出思路闭塞,逻辑紊乱,对法则、定理的理解更无从谈起。因此,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必将是我们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