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85162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重庆《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者是在管理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管理主体)。管理主体呈多样性: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及他们以各种形式委托的代理人、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领导者。管理主体包括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等;管理内部环境: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管理环境包括动态和稳态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的目标

2、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必要环节有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机会、时间、信息等。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的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两个方面)一般性和特殊性 科学性:按照客观规律、规范要求、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艺术性:实践性(对“度”的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重要依据) 管理目标是特定组织和群体成员的共同部分,不是个人的; 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性; 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

3、区别;管理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性;具有先进性和现实可能性;又需一定的弹性。 管理的目标性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的功能;具有创造和谐管理环境的作用。3、管理具有组织性(核心要素)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体现: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具有同一性;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行使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 管理的组织性使得管理可以迅速有效地集合起所需资源;使得管理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贯彻组织的目标和管理实施方案;使得管理能够按照有序和规范的途径运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

4、(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一种手段、方式 管理的创新性来源于管理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来源于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三、管理的职能一些学者的描述:20世纪初期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0世纪50年代孔次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20世纪30年代古利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人事、沟通1、计划(首要职能) 活动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 制定业务决策 编制行动计划2、组织 设计组织:机构设计(组织的部门)、结构设计(组织中的相互关系); 人员配备:适当的工作由适当的人承担; 组织变革3、领导 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成员,包括管理者激励下属;指

5、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等。4、控制(承上启下) 包括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5、管理职能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20世纪60年代: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现代管理中重视协调职能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要实现的根本宗旨。计划:确定目标,开发分计划,制定实施途径;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控制:对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按计划完成;四、管理的类型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公共领域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是其主要组织形式; 非公共领域企业构成了其

6、主要组织形式;1、公共管理 含义: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根本目标); 以公共组织为依托(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公共权力是社会力量中最大的;具有运用和运行的合法性;具有权威的约束性。 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公共利益只有一项; 公共管理接收公众监督。2、企业管理 含义:企业管理是为实现单个个体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实现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企业管理

7、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五、管理者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末,亨利明兹伯格(加拿大)结论如下(10种角色,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 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六、管理者的类型 按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作业人员);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与管理职能 按领域分类综合、专业(开发、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七、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八、管理环境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一方面,提供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威胁。 环境分为三大类: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

8、1)一般环境(五个方面):政治社会制度、政策、方针等;社会文化某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经济宏观(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变化情况等)微观(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技术国家对技术的支持政策等;自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资源状况等。 (2)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组织环境的变动特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管理模式类型:直线管理模式; 科层系统: 直线参谋系统; 矩阵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一、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前5千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前2千年以前,古巴比伦汉

9、穆拉比大法典; 前370年,希腊哲学家色诺芬:“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工作得最好” 前284年,古罗马的连续授权制度把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连续授权制度; 15世纪形成了领导体制、流水作业、人事和成本控制等管理方式威尼斯兵工厂; 16世纪意大利马基埃维利王子,提出四项领导原则:得到群众拥护,权威来自群众;维持组织的内聚力;具备求生存的意志力;崇尚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儒家管理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 道家管理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 法家管理思想:核心是“法治”“法”、“术”、“势” 商家管理思想:范蠡“积著之理”、白圭“治生之学”二、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 18世纪中期,亚当斯密

10、(英)国富论,阐述劳动分工的作用; 罗伯特欧文(英)工人是“有生机器”,主张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辟了人际关系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先河; 查尔斯巴贝奇(英)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科学管理的启蒙者; 19世纪下半叶,亨利普尔(美)强调管理专业化。三、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美),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作业管理: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工作定额原理; 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组织管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其他代表人物:乔治巴斯(美)是泰勒最早、最亲密的合作者; 亨利甘特(美)甘特图,“计件奖励工

11、资制”; 吉尔布雷斯夫妇(美)为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和工效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亨利福特(美)1913年借助于传送带建立了世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线装配线。 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地位:贡献a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打破传统观念,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b强调实践对理论的作用,在实践中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 c创造和发展了技术和方法,如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和差别工资制等。局限a把人当作“经济人”;b只重视个人作用,忽略人的集体行为;c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d仅解决个别具体工作效率问题,没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2、古典组织理论不像科学管理理论过于侧重基层作业基础,是侧重于整体协调和控制。

1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欧洲管理学先驱)管理思想代表作: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主要内容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6种):a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b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等);c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等);d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e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和核算等);f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一般原则(14种):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命令、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集中(权力)、等级链与“跳板原则”、秩序、公平、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马克斯韦伯(德,“组织理论之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主要内容明确的分工;自下而上的等级系统;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理性的人员关系;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严明的规则和纪律。四、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澳):1933年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1945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主要内容a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