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84719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苏州立达中学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试卷(立达)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Si-28 O-16 Fe-56 Cl-35.5 Mn-55 第卷 (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尽量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 B.建筑工地定时洒水除尘 C.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2.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

2、催化剂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煤干馏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4.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晶体 B.金刚石 C.铜 D.二氧化碳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加锌粒 B点燃另一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6.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B C D7.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3、纸变蓝 B.二氧化碳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植物生长的气体肥料 D.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9.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一氧化碳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C.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10.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C.地壳中含量最多是铝元素 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木炭燃烧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D

4、.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B.用胶头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时,滴管伸入溶液后,再捏紧胶头 C.沾有油脂的试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再用水冲洗 D.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13.小茗同学在做电解水实检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4.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

5、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物质溶于水后,水的导电性都会增强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溶液里的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16.苏州东山蜜桔以皮红瓤黄、汁多味美、酸甜适宜而闻名。桔子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桔树适宜在pH为5.5-6.5的土壤中生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

6、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桔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2个铝离子:2Al3+ B.氧化铁:FeO C.氧分子:O2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1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CCOCO2 FeFe3O4Fe(OH)3 Na2CO3NaClNaNO3 CaCO3CaOCa(OH)2 A. B. C. D. 1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醋酸、石墨 B.碱:氨水、消石灰、纯碱 C.金属材料:青铜、不锈钢、生铁 D.合成材料:合金、合

7、成橡胶、塑料20.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蒸发的方法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21.下列各组离子在pH =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22.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 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北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3.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ZnSO4饱和溶液的溶

8、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24.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要吸收热量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D.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来中和25.初中化学课本内有不少图表资料,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错误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某些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中的氢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

9、原子质量,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26. (6分)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1)在高温的汽车引擎中,氮气和氧气结合生成一氧化氮: ,(2)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另一种金属: ,(3)少量硫酸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钾稀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和另一种盐溶液: ,该反应属于 反应。(请填写基本反应类型)(4)实验室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生成的氨气可以用 试纸检验。27. (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问题。(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

10、适量喝一些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 ,同时,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和生长,身体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2)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的物质是 ,洗碗时加入洗洁精能轻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 作用。(3)卫生间内铁质置物架很容易生锈,置物架生锈与 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一点)。28. (10分)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 。(2)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中加入 试剂可制H2。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 (填名称)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 端通入(选填“a”或“

11、b”)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用B或C装置制CO2,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 。(4)实验室若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要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密度为1.1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稀释过氧化氢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稀释、装瓶并贴标签。29. (5分)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10克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同学欲通过B

12、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氢氧化钠浓溶液,理由是: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测得装置B增重3.3克,则生锈的铁粉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5)有同学提出,即使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几乎是完全的,也会造成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30. (7分)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