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8391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我从 2002 级初一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华师大版)教材,2003 级初一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 ,2004 级季初一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至今已经九年了。这三版书都是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而编写的,这三版书虽各有不同,但都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下面谈谈我对这三套教材教学的策略分析、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改革了过去

2、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体现在教材中,是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探索” 、 “想一想” 、 “试一试” 、 “做一做” 、“阅读材料”及“课题学习”等栏目。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数学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数学教学2的内容和任务。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

3、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立体图形的例子外,我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即用萝卜、橡皮泥,马铃薯等为原料,切出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及圆柱、圆锥等。虽然切

4、出来的几何体不很规范,但学生都觉得这节课很有趣,整节课都在动手,都在展示自己的几何体,所以这节课的内容也掌握的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3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例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 ,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

5、神等等。5.逆向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还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司马光砸缸救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他将常人的“人离开水”的想法颠倒了一个变为“水离开人” ,从而即时顺利地实施救人。古罗马的阿基米德利用水的浮力和物体的排水量来鉴定国王的金冠。三国时候曹冲在五岁的时候也利用水的浮力称大象的重量,都是应用了找到替代物品, “化整为零”然后“零存整取”的思维方法。孙膑用添兵减灶的办法迷惑宠涓,造成了撤兵的假象,而诸葛亮却用减兵增灶的办法,摆出增兵的架势,瞒过了司马懿,撤军千里。 二、初中数学教学评价 1.树立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

6、价的理念 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句话: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 2.明确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即面向大众,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3.实施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 4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 三、中学数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我们认为,观念转变不是一种抽象的解释,必须体现在有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之中。例如,怎样重建知识结构,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7、标;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怎样开展“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如何合理使用新教材,用好各种教学资源;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什么途径启迪学生科学性思维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新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2.考试评价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 不可否认,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形式,在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控教学的作用。针对“教什么” 、 “学什么” 、 “怎么学”等问题。因此,课程设计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验证“考”的假设上,教学中出现了“一步到位”的现象,各类习题和测试的标准偏离了正常“轨道” 。超要求、超课时、超容量、赶进度的教学并不少见,严重阻碍中学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