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2814333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 日期:2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姓名:范荣华工作单位:开远市小龙潭中心校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将逐渐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理论和社会等问题,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

2、实际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功效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存在的困难.浅谈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小学,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特别是作为21世纪的学生,他们都是摸着电脑,敲着键盘长大的孩子,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小学信息技

3、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功效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就此谈一下我对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看法。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 教育观念滞后,制约了基层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是通过自筹资金购买计算机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中考科目,一些学校的领导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惟一标准,受该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基层学校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

4、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难以得到保证,从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其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社会和家长不满意,降低了社会对信息技术建设和发展支持的力度,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二、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它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办学单位的角度来看,纵使办学单位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也拿不出钱来投资,有些也是为了响应信息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的购置设施,许多地区上课的时候,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所以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已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总体上来说都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相当的大难度。第四、广

6、大教师信息技术素质不高从专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来看,大多数是自产自销的,即使有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才,他们理论方面能力很强,但在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他们认识的肤浅,而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甚至于把一堂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而应当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工具的操作应用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

7、巴”的旧教学模式上。这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第五、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有些经济较好的地方,已经初步拥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修建了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施。但一方面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升级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后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使本来就紧张的设备又更紧张了;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及时间安排上就限制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才能用得上这些设备;再一方面,学校也没有意识利用这些设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方面的培训。由于存在以上的原因,这些设备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就被闲置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的作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

8、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第一,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1)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能够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比如根据农村现有的实际采用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推进,逐步提高老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讲

9、座或派到外地学习等,培训一部分骨干教师,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其次,要用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所有的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是不符合新课标

10、要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第二、农村地区本来的底子就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但是,为了提高将要进入社会并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劳力素质,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国家就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加大专项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以便这些地方具备基本的教育设施。另外,本地区的办学部门也应抓住机遇,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在教育网的基础上,自己买网线、交换机,自己布线,几千元钱就建成了学校的校园小型局域网。这样就节约了许多资金,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大大改善和方便了我们的教学与工作。接入英特网后

11、,在学校里的每台电脑上随时都可以上网或调用、检索和下载资源库与图书馆的资料。第三、在课程设置方面,如果国家统一的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并参加国家的统一考试的话,那学校和学生就会重视,这样在客观上就起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也就强制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难就难在大部份学校缺乏基础设施,国家也无法实行统一的方案。这个问题的解决最终不得不回归到基础设施的到位问题上,也就是资金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那课程的设置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四、针对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缺乏的现状,高校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培养出更多的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以适应这方面人才紧缺的

12、现状;另一方面,要明白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计算机教育。所以,应切合小学教学实际的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至于许多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问题的解决,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培训教师学习、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入手。学校领导首先要带头参加培训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阶段性培训后的检评措施,使教师真正地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通过培训学习给教师创造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和紧迫感,增强意识,然后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最终能应用到自身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

13、科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第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应当将我们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为自已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已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已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自已的教学服务。勿庸讳言,现在的许多小学教师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老师一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多少节课,并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14、、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解决软、硬件和基础设备问题外,加强校领导和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参考文献1李勇帆. 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小

15、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2庞桂美.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天津: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2)3陈炎.电脑游戏对教学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02(5)4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