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278154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发挥龙头作用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欧阳元生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近来的多次讲话中,一再强调,厦门要在“特、港、创、建、带”五个字上下功夫,以更好地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那么,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应如何在这五字上下功夫呢?限于篇幅,本文拟着重就“带”字,谈谈厦门要如何发挥龙头作用,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这个“带”字,就是带动,就是龙头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是指经济集聚明显,资源配置效率高,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具有突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比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

2、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为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龙头,对于该区域来说,常常发挥着领跑者、带动者和服务周边的重要作用,是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厦门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一直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快马先行,环渤海经济区加速崛起,西部大开发方兴未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日可待,全国出现了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大好发展局面。福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跳出福建看福建,立足本省,放眼周边,胸怀全局,重新审视未来发展定位,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对厦门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海峡

3、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然而,毋庸讳言,厦门经济特区虽然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发展,不少指标已远远领先于全省,但“身体还较单薄” ,GDP 总量还比较小,还远远不如其他一些兄弟城市。2004 年厦门生产总值仅为883.21 亿元,只占全省生产总值 6053.14 亿元的 14.6%,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也在最后。因此,为不辜负厚望,我们除了要有信心与勇气当好龙头外,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强做大厦门经济,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为厦门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争第一、在 5 个经济特区中争先进、在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争上游而努力奋斗。鉴于

4、此,笔者认为,厦门要在“带”字上拓空间、见实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突出发展工业,做大经济总量通过做大做强符合环保要求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三型”工业,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当前,要着重抓好两个落实:一是要通过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的建设,调整、明确和完善全市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各区、产业区分区规划和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中和集聚;二是要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扩展产业规模,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地。同时要抓好 DELL 二期、LNG 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通过产业集聚和重大项目落地,优化和延伸产业布局,拓展产

5、业发展空间,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做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知名度,促进工业高速发展。只有做强做大工业,才能聚集人气、活跃市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气候和市场风险,才能壮大经济规模,迅速提升厦门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22、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产业集群发展 厦门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三分之一。特别是电子、机械、石化,而光电的发展很有潜力,但目前厦门的产业链较短,尽管厦门工业已形成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其产值也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76%,但产品关联度较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弱,配套能力不足。电子产业的手机无芯、电脑无脑,IC 芯片、元器件配套缺乏;机械产业的上游没有铸造、锻造,

6、下游没有表面处理、热处理;石化产业的上游没有油头、石油裂解,下游没有纺织、印染,这三大产业链都需要延伸和完善,亟需与周边城市相互连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除了引进国外省外资源以外,特别需要与周边区域的兄弟城市加强合作。如翔鹭石化企业可以与泉州地区发达的纺织服装业相衔接;金龙客车的车体构件和油漆、厦工装载机的大型配件,可以延伸到三明、龙岩等地。厦门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加工业产值已经达到种养业的 3.7 倍,2003 年带动了 8 万多本地农户,还不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需求,可以扩展开来,带动起漳州、龙岩、三明等邻近地区更多的农户。可见,不管是电子、机械、化工这三大支柱产业,还是轻工、食品、石材这

7、三个传统产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需要在周边建设产业配套基地,需要把厦门的产业优势与区域经济内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打造名牌产品,提高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中,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融合力和拉动力。为此,厦门应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继续发展壮大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经济集约化水平,培育发展光电子、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并树立一些著名品牌,产生强大的制造业集聚、融合、扩散效应,形成以厦门经济特区

8、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跟进配套的区域性优势产业体系,促进周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3、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厦门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立足于服务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方面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如优良的港口物流、便捷的交通通讯、繁荣的商业贸易、丰富的旅游会展、温馨的居住环境,以及不断提升的高品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等。但在厦门三次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目前仅占 39%,还大有潜力。厦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紧密结合周边地区制造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区域服务中心,加快发展流量经济,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共同繁荣的“双赢” 。因此,要以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目

9、标、以建设“两个基地、四个中心”为主要内涵,努力发展为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的生产服务体系和满足多种群体需要的、现代化水准的生活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厦门与周边地区、粤东赣南和金门的商贸与旅游协作,努力形成以厦门为枢纽的商贸与旅游经济圈,做大物流和旅游业,使之成为服务业支柱产业;二是大力发展科技研发、金融、商贸、房地产、信息服务、会展、中介服务和总部经济等一批有特色和优势的服务业,培育一批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支配地位,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服务业大中型企业,提高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4、畅通航道,发挥枢纽口岸的辐射作用港口是厦门的生命线。 “港”是厦门的无价之宝,是厦门的经济命脉,是厦门对外开放

10、、辐射内地、发挥龙头作用的载体平台。厦门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厦门要通过港口把整个海峡西3岸经济区与国内各大经济区、台湾区域和世界各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充当经济区对外开放“桥头堡”和枢纽,实现以开放带动发展。因此,厦门要进一步发挥枢纽口岸的辐射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航道建设。抓紧建设厦门湾 10 万吨级航道二期,海沧、嵩屿、东渡港区深水泊位和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完善港区配套和集疏运体系。二是要增强辐射能力。加速形成通达各大洲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航运网络,增辟通达国内外的空中航线,完善公路、铁路快速交通网络,推动海陆空多式联运和转关运输。三是要提高通关速度。加快口岸信息

11、化,优化作业流程,推行诚信通关,强化配套服务,延伸平台业务,逐步向就地订舱报关报检过渡,建设通关便捷、服务周到、成本低廉的国际性中转港。 5、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推进厦台经贸合作以厦门与台湾“五缘”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寻求厦门在两岸直接“三通” 、旅游双向对接、经贸紧密融合、农业全面合作、文化深入交流和沟通平台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对台优势成为厦门的“拳头” ,以新的优势确立厦门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当前,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的进一步加快,台湾产业外移的力度将可能加大,我们要进一步摸清台商投资动向,领先一步,依托台商投资区,加强与台湾的产业对接,推进台湾产业向厦门转移。因此,一

12、要努力促进两岸产业对接。主动跟踪对岸经济政策走向,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要依托三大台商投资区,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在对台招商引资的定位上,应立足厦门现有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链。大力吸引台湾光电企业和上市公司来厦门投资。积极鼓励台资企业将总部、研发基地设于厦门,将生产、加工基地向周边城市扩展,扩大厦门利用台资的规模,推进区域周边“联动效应” 。依托厦门在地理、港口、环境、语言、文化的优势,把物流业、企业培训业等作为厦门承接台湾产业新的切入点。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尝试在特定区域实行对台自由贸易政策,吸引更多台湾资金、技术的投入,促进两岸产业优势互补与交流协作。率先对台开

13、放服务贸易领域,促进贸易、金融、法律、会计、旅游、会展等领域的合作。挖掘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市场的潜力,进一步推动厦金经贸往来。二要提升对台航运地位,探寻两岸直接“三通”的突破口。扩大两岸试点直航成果,拓展厦门高雄海上试点直航新业务,推动货物直接通关入境。促进与台中、澎湖的海上和空中直航,拓展两岸客货运输新模式。大力促进厦台贸易往来,创建台湾货物转运基地。扎实推进“两门对开” ,在厦金旅游、厦金直航基础上实现较大突破,积极做好推动厦台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把厦门建成两岸“三通”的主通道、经贸合作的连接点、对台工作的前沿基地。三要扩大两岸民间往来。发挥涉台团体和台商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采取务实灵活的

14、方式,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传媒等方面,扩大双向交流。进一步简化台胞入境手续,启动运转五年期台胞证受理中心,巩固厦门作为台胞入出祖国大陆主要口岸的地位。积极吸引台资银行入厦,拓展对台离岸金融服务,加强同港澳台侨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动、共同发展。 6、推进城市联盟,带动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发展城市联盟是以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联系密切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构建城市协商、对话、合作和协调的多层次平台,逐步实现特定区域的城乡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的共同发展。在区域经4济内每个城市都是带动一片区发展的中心,城市联盟是

15、经济区崛起的重要条件。厦泉漳三市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是闽东南城镇密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的发展扩大,并逐步连为一体,呈现出密集发展态势,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现实却是无论是厦门、泉州还是漳州,在单体的城市发展中都面临着尴尬:比大城市不大,比新兴中等城市(如苏州) 不强、比小城市又不特。更为明显的是厦泉漳地区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在全国有突出地位的企业少, “拳头”和“龙头”产品及知名品牌不多。推进城市联盟,带动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发展,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一要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

16、原则制定城市联盟发展规划,以促进三市各类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整体发展态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厦泉漳三市应进一步协调城镇发展空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资源,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打造经济和地域一体化的厦泉漳现代都市群,形成“聚类经济区” 。二要淡化行政区划界限。首先应从密切厦门漳州经济联系开始,把厦门漳州经济一体化作为发挥辐射的第一步。其次,积极寻求福建省政府的协调、泉州市的支持,重新打造闽南金三角的“金”字招牌。再次,深化城际产业协作,引导相关产业向周边地区延伸产业链,推动城市联盟取得实质性进展,带动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发展,推动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合作。同时以闽南金三角为基础,发展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和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从而形成“厦门闽南金三角闽西南经济协作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闽粤赣十三地市经济协作区”逐步推进、逐层辐射、互补发展、互利共赢、充满生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作者单位:厦门市经济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