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须修读3第5—6章节节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277626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须修读3第5—6章节节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必须修读3第5—6章节节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必须修读3第5—6章节节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必须修读3第5—6章节节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必须修读3第5—6章节节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须修读3第5—6章节节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终结性考核题解生物必修 3 第 5 章第 6 章第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 B C D2关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

2、、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3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4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 W1和 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A W 110W2 B W 15W2 C W 110W2

3、 D W 15W2 5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 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 10 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 6(08 年广东)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7如图所示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2A.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B.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D.抵

4、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8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

5、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0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 第卷(简答题,共 60 分)11.(每空 1 分,共 11 分。 )请据图回答:3(1)图解表示一个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3)蛇占有 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 ,原因是 。(5)动植物尸体是由图中的 通过 和 这两种作用分解的。12.(每空 1

6、 分,共 6 分) 2008 年初,我国遭受罕见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湖南、贵州、江西等多个省份受损森林面积达 2.79 亿亩,相当于全国森林面积的十分之一。此次灾害中,苗木被冻死的现象非常普遍。灾害还留下了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1)森林中苗木大量被冻死,意味着食物链中被破坏的成分是 。(2)灾害中留下森林病虫害的次生灾害隐患,最可能是因为食物链中 营养级已被破坏,相关的食物链是 。(3)这次受灾的地区是我国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受灾之前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处于 状态,请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简要分析保持这种状态的原因。(4)请给本次受灾的南方省份提出几条恢复森林生态

7、系统稳定性的建议。13(每空 2 分,共 16 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 A、B 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 _作用实现的。(2)表中_ 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 _,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 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8、14(每空 2 分,共 14 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 4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_。_。15(共 13 分)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和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 pH 为 7.3,乙组 pH 为 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组,理由是_,甲组水样中的 Q2含量_于乙组的,理由是_。(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