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277409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周佳贵(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222)摘要 图书馆学理论发展曾有两种范式: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和全面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前者通常以经验描述为主而理论抽象不够,后者理论抽象有余,但往往与事实相去甚远而被质疑。因此,有必要引进一种把经验事实与理论抽象溶为一体的理论发展模式,即中层理论。中层理论的这一特点将有助于图书馆学理论重新确立经验在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提高理论的“硬度” ,形成新的理论发展图景。关键词 经验研究 中层理论 理论研究分类号 G250Developing Middle-level Theory of Library Science Zhou jiag

2、ui(The library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cience had two paradigms: the institution-centered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to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theory system. The former is usually based on experimental descr

3、iption and the abstraction is not enough. The latter is more abstract, but often doubted because of far away from fa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a model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that can integrate empirical fact and theoretical abstraction, that is, the middle-level theory. This fea

4、ture of middle-level theory will contribute to reestablish the status of experience in course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cience, improve theorys hardness, and form a new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picture.KEY WORDS empirical research. Middle level theory. Theory research. CLASS NUMBER G250事

5、物发展经常表现为从否定到否定的的历史过程。否定不是彻底的否定,而是否定某个参照物的不足,并继承其长处,通过这样的“扬弃” ,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更趋于正确与合理。回顾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尽管拥有了为数不少的学术论文、专著,但仍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不少学者对理论研究进行了反思。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运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图书馆学理论在当下的发展思路,希望能有益于未来的理论研究。1 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众所周知,包括“图书馆”这一名称在内的有关图书馆的知识起初都是从国外介绍过来的,其引进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之前,我国集藏文献的主要形式是藏书楼,它的管理方法和社会功能与西方公共图

6、书馆迥异。因此,作为新鲜事物,国人对图书馆的兴趣主要是如何管理好图书馆,侧重于分类、编目、管理方法等具体的操作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应用国外的方法与技术。这种状况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它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对图书馆的组织、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具体经验式描述的特点,这对于当时图书馆的建立与推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 20 世纪初到 80 年代之前,这种状况基本没有改变。图书馆学界弥漫着经验描述式研究,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作为社会机构的图书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30 年代的“要素说” 、50 年代的“事业说” 、60 年代的“矛盾说” 。 “要素说”完全以个体图书馆为基础

7、,从图书馆的组成要素出发来定义图书馆并发展书馆学,属于图书馆内部分析研究的“馆内科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我国计划协调的宏观管理体制,刘国钧先生于 1957 年提出了“事业说” ,在肯定“要素说”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图书馆事业的研究。 “矛盾说”成功地运用哲学方法,把图书馆的主要矛盾概括为“藏”与“用” ,但其研究起点仍是“一种科学概念的图书馆” 1,图书馆机构的影子还在。1981 年由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编写的图书馆学基础出版。这部教材引发了理论界对以往机构研究范式的批判,主要观点有:第一,研究的起点不能定位于“图书馆”这一机构,而应超越具体机构去认识其本质,并要求以本质的内在规定来

8、全面审视与变革图书馆工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局限在、停留在图书馆现有业务内容及其具体技术过程和方法上,我们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就受到根本的限制。因此,我们往往不能透彻地了解和说明图书馆中各种问题的实质以致于理论研究空洞乏味,没有洞察力、没有新意,难以对图书馆工作的改善和发展提供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的指导” 2第二,对经验描述式科研方式提出批评,认为经验描述式研究的缺点是学术层次较低,所形成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研究者缺乏科学精神,因而所做的研究与正规的科学研究相距甚远。 2 理论研究的转向全面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从科学研究的特点看,以上批判是中肯的。由于图书馆学以机构命名,很容易把研究

9、者引入以机构本身的内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学研究。那些以机构命名的学科,如博物管学、监狱学,其研究内容是其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或社会现象,而不是机构本身的内务管理。 3因此,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应由某种本质的东西来规定,而不是由图书馆这一实体机构来规定。所以,以实体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必须抛弃,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以图书馆本质为起点来构建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形成了以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潮流。研究者认为,研究对象的认识规定着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对它的认识则规定着特定图书馆学体系的深度与水平。 4此种思维把学科研究对象放在了绝对重要的位置,似乎只有界定出正确的

10、研究对象,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虽然探讨研究对象并不一定在事实上都形成了各自的学科理论体系,但实质上这种探讨是为相应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作铺垫,而学科理论体系则是为图书馆学的发展确定一个路线图。其用心良苦,但是策略并非正确,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此种研究的不足才有可能跳出原有的桎梏。2.1 违背了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的规律经验描述阶段通常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这时人们对要研究的事物还只是有着感性的认识。从经验到理论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但此过程通常是渐进性的。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早在近代科学的早期就注意到,科学知识是累积性的,它能够通过井井有条的顽强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萨顿强调:

11、“科学知识的创造和美的创造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5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从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突变到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抽象研究,过程的突然性违背了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规律:以为在积累大量经验研究成果之前就能有效地创立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以物理学为例,其分支的发展,如经典物理学、相对论、量子理论、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表现为承前启后、不断深化的过程。它的学科理论体系不是突然产生的,是经验研究成果逐渐向理论迈进的基础上,由众多理论成果汇集而成。反观图书馆学的一些“学科理论体系” ,是由抽象的“研究对象”演绎出的体系,没有经历经验研究成果的逐渐理论化的过程。从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看

12、,企图通过“研究对象”来建立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也违背了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规律,其做法类似于“缘木求鱼” 。事实表明,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主要是在解决图书馆实践中的问题所形成的经验研究成果的理论化,而不是其它。2.2 学科认识的偏差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突变使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从图书馆活动的经验描述直接转向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领域对研究对象及体系的探讨。似乎只有弄清楚研究对象及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图书馆学才能走向成熟,才能像某些学科一样繁荣,从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虽然以上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科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我们虽然生活在自然科学较为发达的历史阶段,这并不代表

13、着图书馆学等社会科学就能达到这样的成熟度。某些自然科学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大量精确的理论和实验,获得了许多研究工具和方法,因而形成了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可是,图书馆学等一批社会科学缺乏这样的基础。虽然图书馆学成立的时间不短,但在经验研究成果的理论化方面还较为薄弱,研究工具与方法偏少,所以发展较为缓慢,还没有丰富且有效的理论成果。因此,不能以某个成熟学科的成就(如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来要求图书馆学立刻达到成熟学科的标准,否则,刻意的要求只会给学科发展带来“拔苗助长”的效应。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理论研究者沉迷于探讨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理论体系等“经院式”命题,过分地在意学科成熟与否的表象特

14、征,期待能迅速“催熟”图书馆学理论而忽略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召唤,使本应该得到关注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从根本上延缓了我国图书馆学的科学化进程。2.3 对学术风气的误导研究范式的突变给图书馆学的学术风气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建立学说与批判学说的滚滚洪流中,图书馆学研究渐渐形成了“坐而论道”的不良学术风气,表现为:由于极力地想冲破机构的束缚,一些研究者不屑于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或认为那些工作程序与过程太简单,没有必要加以研究,或担心研究具体的图书馆工作与流程是经验图书馆学的任务,弄不好要被人诟病。在以上思想意识的支配下,一些研究者研究理论往往先是从前人理论的不足出发,或者从国外某知名人士的只言片语

15、出发,通过辩论式的方式确定研究对象,再由研究对象逻辑演绎产生相应的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这样确实产生了不少新观点与新思想,可是由于理论体系过于宏大而导致的与客观事实的非直接相关性与模糊性,使得研究者在论证某些观点方面变得非常困难或者说不可能。因此,观点述而不证或者简单论证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不起推敲,其学说往往刚产生不久就陷入被质疑的境地,这又为下一轮新观点的提出埋下了伏笔。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耗费了不少气力,而令人信服的成果却少之又少。学术风气出现问题有时不一定是因为研究者的研究态度与品德操守怎样,也与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研究策略有密切关系。3 理论研究应再次转向重视发展中层理

16、论以上两种图书馆学研究都是不成功的。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虽重视图书馆活动的经验,但经验不能等同于理论,经验描述也远非正式的理论研究,顶多只算作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至今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仍有不少属于此类型,现象的表述多,对现象背后的机理挖掘不深,不能形成独特的概念体系,使得理论的严谨性先天不足。全面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虽然倡导要透过表象看本质,重视发挥研究者的理性,然而它却是采取一个错误的策略运用人的理性。首先,它高估了人的理性,以为任何事物的本质在个人理性面前都是显而易见和确定的,因此在解决诸于 “图书馆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时显得非常直接。论证的方式一般为先提出观点,再找相关的佐证。这样的论证是有缺陷的、不充分的。相反,有些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理性采取迂回的方式循序渐进加以认识,因此,要完成这样的认识必须经过充分论证,需要的时间可能很长。其次,由于 “本质”认识的不牢靠,运用理性加以逻辑演绎的观点同样也可能是脆弱的,且这时理性运用得越充分,出错的几率越大。基于以上认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