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期末复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277403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期末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问题,即: 石油成因问题、石油成藏问题、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2、 石油的烃类组成:按其本身结构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烷烃:通式 CnHn+2,属饱和烃,C 4 以下呈现气态,C 5-C16 的直链烷呈液态;C 17 以上呈固态。芳香烃:基本类型有苯、萘、蒽、菲。3、 天然气按照存在的相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固态气水合物。按照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可分为聚集型天然气和分散型天然气。按照其与石油产出关系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1)聚集型天然气:可分为气藏气和气顶气气藏气:是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气顶气:是指与油

2、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2)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与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和固态气体水合五赋存。油溶气:任一油藏的石油总是溶解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溶解于石油的天然气称为油溶气。水溶气: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包括低压水容器和高压水容器。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水和天然气结合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3)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伴生气: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着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气藏气,都称为伴生气。非伴生气:那些与油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而气藏又十分重要的气藏气,称为非伴生气。4、 油田水的 4 种来源:沉积水、渗入

3、水、转化水和深成水。5、 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6、 测定岩石孔隙结构的方法:压汞法、孔隙铸体法、图像分析法、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机法,蒸气压力法。7、 碎屑岩的储集空间分为,孔、缝、洞; 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类型 划分为三大类:原生孔隙、次生孔洞和裂缝。原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因素的控制,次生孔洞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而裂缝主要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控制。8、 溶解孔隙的可溶物质可呈现三种结构形式:沉积的物质、自生胶结物和自生交代物。9、 长石的亲水性比石英强;石英抗风化能力强,颗粒表面光滑,油气容易通过;长石不耐风化,颗粒表面常形成次生高岭土和绢云母,对油气有吸附作用,吸水膨胀堵

4、塞孔隙和喉道。因此,长石砂岩比石英石英储集物性差。10、 碎屑岩胶结物的成分:泥质、钙质、硅质、铁质、石膏质等。泥质、泥 -钙质胶结的岩石较疏松,储油性质好;纯钙质、硅质、铁质胶结的岩石较致密,储油物性差。11、 碎屑岩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度5%) 、孔隙式胶结(24%-28%) 、接触式胶结(29%-34%) 、杂乱式胶结。12、 砂岩中自生粘土胶结物: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三种形式存在 :分散状颗粒、孔隙衬垫、孔隙桥接。13、 原生孔隙包括:粒间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遮蔽孔隙、体腔孔隙、鸟眼孔隙和生物潜穴孔隙。14、 碳酸盐岩性脆,易破裂、裂缝较发育。

5、裂缝成因可以分为 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可以分为:成岩裂缝、风化裂缝和压溶裂缝。15、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溶蚀型储集层和复合型储集层。16、 火山喷发岩和火山碎屑岩形成的储集层称为火山岩储集层。17、 按盖层的岩性分类可以分为:膏盐类盖层、泥质盐类盖层、 碳酸盐岩类盖层;按盖层纵向分布位置分类可以分为:直接盖层和分布盖层。按盖层的分布范围:区域性盖层,局部盖层。18、 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物性封闭机理、超压封闭机理和烃浓度封闭机理。19、 盖层宏观封闭性的影响因素:盖层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和连续性,韧性等。20、 盖层的岩性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泥质岩类,

6、包括页岩、泥岩;二是膏岩类,包括石膏和无水石膏。20、影响盖层有效性的因素(1) 、岩性:最常见盖层是泥(页)岩、盐岩、膏岩。盖层泥质含量影响封闭性(2) 、韧性:韧性地层不易产生断裂和裂缝,其连续性较好。 (3) 、厚度:一般几十几百 m。越厚越有利于保存油气。 (4) 、连续性:大范围的连续稳定分布区域性盖层。面积必须大于油气藏分布范围才能构成有效封闭。21、 干酪根的类型:型干酪根原始的氢含量高、氧含量低,一般来自陆相深水湖泊的水生植物,富含脂肪类与类脂类体,生有潜力大,以向油转化为特征;型干酪根陆相深水半深水湖泊浮游植物、微生物及陆源孢子、花粉等混合有机物,生油能力中等,可以向油和天然

7、气转化;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一般来自陆地高等植物的木质素与纤维素的高碳富氧有机质,主要向气转化。21、圈闭由三个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运移、照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22、 圈闭分类 :构造圈闭(次级分类: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刺穿接触圈闭) 不整合圈闭(不整合面以上的圈闭 不整合面一下的圈闭) 岩性圈闭(原生岩性圈闭 次生岩性圈闭) 水动力圈闭(单独的水动力圈闭 与其他因素有关的水动力圈闭) 复合圈闭23、不整合面以下的圈闭:1与地层产状有关的油气藏; 2古潜山圈闭;不整合面以上的圈闭:不整合面之上的圈闭与各种成因的地层超覆有关,即储集层超覆于不整合面上,其上又被连续不断的非

8、渗透层所覆盖,从而形成圈闭。23、孔隙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24、有机质演化的阶段: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 。25、有机质成熟度指标:1、镜质体反射率 2、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数量 3、烃源岩提取物中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奇偶优势比 4、烃源岩提取物中甾萜烷异构化比值 5、岩石热解参数。26、 有机质丰度指标:1、总有机碳含量 2、氯仿沥青“A” 和总烃含量 3、岩石热解生烃潜量。27、 有利于烃源岩的岩相古地理条件:1、海洋中的浅海为最有利的生油环境 2、大陆深

9、水半深水湖泊是陆相烃源岩发育的区域 3、温暖、湿润的气候。28、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主要有海相和陆相,海相中浅海大陆架、三角洲区以及海湾、泻湖这些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有利,是有利的生油区域;陆相中半深湖深湖相区,汇集大量的有机质,沉积快,还原环境,有利于生油;浅湖、沼泽区以高等植物为主,可形成型干酪根,是生气的主要区域。28、 (一)石油初次运移相态1,游离相态 2,气溶油相 3,水溶相(二)天然气初次运移相态1,水溶气相 2,游离气相 3,油溶气相 4,分子状态运移29、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一)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1,压实流体排出机理 2,压实流体的运移方向(二)烃

10、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1,泥质烃源岩的欠压实现象 2,蒙皂脱水作用 3,有机质的生烃作用 4,流体热增压作用 5,构造应力30、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烃源岩埋藏带一定深度还有,将变得相当致密,孔隙度变得相当狭小,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得很低,烃源岩内部流体经过孔隙的排出受阻,此时在厚层烃源岩内部会形成广泛的异常高压。当高压超过极限是就会形成裂缝,流体就会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顺裂缝排出烃源岩,所以异常高压成为油气初次运移的最主要动力。(1)泥质烃源岩的欠压实现象:浅层泥岩一般处于正常压实状态,泥岩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当埋深到一定程度后,泥岩处于欠压实状态,形成异常高孔隙度和异常高压。(2)蒙皂石脱水作

11、用: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过程中释放层间水,这些水会成为孔隙水,孔隙流体体积的增大引起流体压力增大。 (3)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干酪根生成大量油气进入孔隙,使孔隙流体体积增大,因液体不能排出使孔隙压力变大,形成高压。 (4)液体热增压作用:流体受热,体积变大,压力变大。 (5)构造应力:构造应力作用在地层上,引起地层的压缩和变形,造成地层孔隙空间减小,从而压力变大。30、运移主要阻力:毛细管力 浮力与重力 水动力31、油气初次运移模式:压实排烃模式,异常高压微裂排烃模式和扩散排烃模式32、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3,大容量的有效圈闭 4,良好的保存条

12、件。33、深盆气藏的特征:1,深盆气藏一般分布在盆地的坳陷或斜坡的下倾部位,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圈闭条件。2,深盆气藏储集层的孔渗性差。3,深盆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关系。4,深盆气藏的压力特征与常规气藏的压力特征有着本质的不同。34、深盆气藏的形成条件:1,气源条件 2,储集层条件 3,区域性平缓的构造倾斜35、油气藏良好的保存条件:1,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区域性盖层是保护盆地中国的油气免遭散失的重要屏障,对一个盆地能否形成丰富的油气资源至关重要。 2,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适度的构造运动有利于油气聚集,而强烈的构造运动则油气藏的破坏,所以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对油气藏形成与保存都是有利的。3,相对稳定的

13、水动力环境:活跃的水动力环境可以吧油气从圈闭中冲走,导致油气藏破坏。36、含油气系统结构:1,盆地的基地 2,盆地的周边 3,盆地的盖层37、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总和 。分类:一,构造型油气聚集带 二,地层岩性油气聚集带38、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背斜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坳陷型裂谷盆地中部:背斜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断线型裂谷盆地陡坡带:背斜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缓坡带: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发育39、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1

14、,烃源岩和生排烃中心对油气分布控制 2,二级构造带队油气分布的控制 3,局部构造和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40、影响溶解作用的因素1.碎屑岩沉积时具有较粗的粒度,孔隙渗透性好。2.砂岩中含可溶性物质多3.地下水呈酸性,且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41、 陆相生油理论:1941 年,潘忠祥的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陆相生油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发表,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的论点。42、生物礁圈闭:根据生物礁的形态及其与陆地的关系分为:边礁、堤礁、环礁和台礁等。由泻湖向海洋方向,与生物礁有关的沉积相依次为:礁后相:位于生物礁向陆一侧;灰岩、云岩、砂岩、红色的页岩和硬石膏(蒸发岩系统,盖层

15、)礁核相:是生物礁的主体;生物格架岩,生物粘结岩,碳酸盐岩(储层) ;孔隙十分发育。前礁相:位于生物礁向海一侧;塌积岩,石灰岩、砂岩及生物礁碎屑(储层)盆地相:灰黑色石灰岩和页岩(生油层)43、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答:(1)剥蚀和断裂作用(2)热蚀变作用(3)生物降解作用(4)氧化作用(5)水动力作用和水洗作用(6)渗漏和扩散作用44、 构造运动与油气聚散(运移)的关系:1,构造运动可以造成地层的倾斜、褶皱,打破原来盆地中流体的平衡状态;2,构造运动可以形成断裂、裂缝等油气运移的通道,为油气运移创造条件;3,构造应力可以直接作用在流体上,从而改变盆地压力场的分布,为流体的运移提供动力。1、

16、试比较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答:(一)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运移(1)相态:石油为游离油相、气溶油相、水溶相;天然气为水溶气相、游离气相、油溶气相、分子状态;(2)动力: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烃源岩内部的异常压力;烃类的浓度梯度;(3)运移通道:孔隙、微裂缝;(4)运移模式:压实排烃模式,异常高压微裂缝排烃模式,扩散排烃模式。(二)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后的一切运移(1)相态:石油主要为游离相态;天然气呈游离态、水溶相、分子状态等;(2)动力:毛细管力阻力作用,浮力和重力,水动力;(3)方向与距离: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和距离既受油气运移的力的控制,又受盆地地质条件特别是油气运移通道类型、特征和分布控制,在断层疏导体系常见垂向运移,而在岩层或不整合疏导体系为侧向运移,在盆地内部,在浮力作用下运移方向一般从坳陷区指向隆起区;(4)时期:二次运移是初次运移的继续,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常常是连续的过程。即是说,油气生排烃期与二次运移几乎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