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277252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修)期中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选修) 2011.11(本试卷分值:12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命题: 校对: 一、单项选择题: (18 小题,36 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关于“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 B 遥感是地图的延伸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 D 遥感可对小麦病虫害和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 3-

2、4 题。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是(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综合发展农业5.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A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 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C 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 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6.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雨

3、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7.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有( )水能 风能 核能 煤炭 太阳能 天然气 A B C D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 8-10 题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图8山西省“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成的产业链是( )煤电铝 煤焦化 煤电钢 煤铁钢 煤气液 A B C D9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C煤炭的运输能力不高 D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10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煤炭的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井矿巷道的建设 D

4、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回答 1113 题 11东北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2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13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A冬小麦、玉米、水稻 B春小麦、玉米、棉花C玉米、水稻、甘蔗 D春小麦、玉米、甜菜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 生产模式, 读下图回答 1415 题:14基塘生产特色的形成充分利用下列哪个区位因素( )A水热丰富

5、 B地形低洼 C广阔市场 D政府政策15如果在上图中 A、B、C、三处建制糖厂、食品厂和造纸厂,最佳方案是( )AA食品厂;B造纸厂;C制糖厂 BA造纸厂;B食品厂;C制糖厂CA制糖厂;B造纸厂;C食品厂 DA制糖厂;B食品厂;C造纸厂 右图中 、分别表示五个国家。图 4 表示 2003 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回答 16-17 题。16国家的三类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B.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7图中、是四个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6、A. B. C. D.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图”,回答 18 题。18.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原因是 ( )A环境效益的需要 B新产品开发的需求C扩大占有中国市场 D追求更高的利润 二、双项选择题: (8 小题,24 分) 19.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B.农业社会,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C.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

7、粮基地。D.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因素。 下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 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 20-21 题。20图中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4A集聚现象 B分散现象 C产业升级现象 D产业转移现象21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 )A增大就业压力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促进技术创新 D改变能源政策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 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22-23 题。22P 地与 Q地相比,P 地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23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

8、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24-25 题。24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为资金 B为技术 C为劳动力 D为原料25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下左图为 2000 年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下右 图为 2002 年

9、2007 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 回答 26 题。262002 年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欠 发 达 地 区 以 第 一 、 第 二 产 业 为 主 就 业 机 会 少 、 投 资 少 发 达 地 区 以 第 二 、 第 三 产 业 为 主 对 商 品 和 服 务 的 要 求 高 城 市 化 水 平 高 基 础 设 施 完 善 就 业 机 会 多 资 金 充 裕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较 低 基 础 设 施 较 落 后 图 13 5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土地增加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二、综合题: ( 7 小题,60 分 )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 分(1)图中区域 C为 高原区,D 为 区。A、B 两区的交界线上是 山脉和 河。(2) C地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 ,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 。(3)由 CD到 AB,农业生产由以业为主变为以 业为主。 (4)D 农业发展限制因素是 。28读图,回答问题:9 分(1)图中的山脉名称是 山,它是内蒙古和 (省级行政区)的分界,图中河流是 ,图中的铁路是 线。(2) 图示地区的气候典型特征是 。(3) 为保护图示的铁

11、路,该区固沙工程首先依靠的是 措施,最终得依靠 措施。6(4)该图所在地的平原是 平原,其发展种植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 。2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8 分材料一 在山西省,从价格看,2002 年 1 吨煤的平均价格为 160 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 400 克千瓦时测算, 1 吨煤可发电 2 500 千瓦时。目前,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 245 元千千瓦时。材料二 左下图是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右下 图是山西省能源 调出结构的变化图。(1) 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左图 3条与海港相连接的运煤铁路干线中最北的那条是 。材料中,除输煤外,将山西能源输出的另一途径是 。(2) 判读右图可知,山西省能源调出量逐年增长,但结构变化很大,2002 年山西省输出的煤炭和电力分别是 1985年输出的 倍和 倍。(3) 试从经济效益(据材料一计算说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分析当地由输煤变输电后的利弊影响。4 分经济 环境 30.读我国珠江三角洲区域图及 A 城市主要工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8 分 7(1)从总体趋势看,A 城市的 工业比重逐渐下降, 工业比重持续上升。右图中所示的变化反映了 A城市的工业由 密集型向 密集型转变。 (2)试分析 A城市对“珠三角”产生产业转移现象对当地和“珠三角”影响。4 分A城市 珠三角 31.读“我国西气东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