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276750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思性教学的两个问题链作者:刘庆昌 摘 要 许多教师对于反思性教学颇有兴趣,也认识到了反思性教学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但也普遍存在着对反思性教学理解上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反思性教学做了进一步地开发,提出了两个关于反思性教学的“问题链”,一是观念的问题链,二是操作的问题链。反思性教学的观念,存在于“我为什么要反思我什么时候反思我反思什么我怎样做就算是反思了”这个问题链中。反思性教学的操作,存在于“我做了什么我的做有效吗我的做自身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这个问题链中。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反思 教学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教师教育界,兴起了反思性

2、教师教育的思潮。这一思潮强调教学的反思性质,充分肯定反思型的教师。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思潮也影响到了我国。近年来,关于反思性教学的专著和论文逐渐增多,人们多把它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联系起来,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积极的。许多教师对于反思性教学颇有兴趣,也认识到了反思性教学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但也普遍存在着对反思性教学理解上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反思性教学做了进一步地开发,提出了两个关于反思性教学的“问题链”,一是观念的问题链,二是操作的问题链,在实际的教师教育中深受第一线教师的欢迎。一、反思性教学观念的问题链 应该说,作为一种理论的反思性教学是容

3、易理解的,它批评教学工作的行为主义的机械模式,注重以整体的方式把握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的思维和行动。反思性教学的兴起,意味着技术理性观念下的教学工作性质和教师教育信念的破灭。从理论上看,反思性教学的兴起是一种进步,无论对于教学实践的发展,还是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反思性教学又是一种新事物,要使教师们的教学普遍具有反思性质,不仅仅是让他们理解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解决他们观念上的问题。因为即使是正确的事情,如果没有教师良好的心理接受状态,也无法顺利实现。因而,必须把知识转化成为观念,才有可能把知识变为现实。“在观念中,理论所创造的理想客体与旨在实现理想客体的计划这两

4、大因素汇合在一起了。,观念可以把客观的东西提高到主体的目的和意图的水准。”i反思性教学的观念,存在于“我为什么要反思我什么时候反思我反思什么我怎样做就算是反思了”这个问题链中。通过对这一问题链的回答,反思性教学的观念就自然在教师的思维中扎根,从而不再仅仅是一种知识。1、我为什么要反思? 我们都行动在习惯之中,无论理论怎样的发达,支配我们日常行动的主要还是常识。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时,已经在教育的传统中行动了。教育的传统使得他们可以轻易地应付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任何一种新的挑战和要求对于他们来说都会是一种负担。所以,在我们倡导教学的反思性质和鼓励教师做反思型教师的时候,他们几乎

5、会本能地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反思?”言外之意则是“我不反思不行吗?”的确,在漫长的过去,我们并没有强调教学的反思性质,而我们的教育也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难道教师真的必须反思吗?是的。最简单的理由是没有反思的行动是近乎本能的,没有反思的行动在时间的长河中只会无限地重复而无法超越自身,这不符合人类进步的追求。在我们看来,如果不愿意重复自己,不愿做传统、习惯和冲动的奴隶,就应该自觉地反思。或者说,我之所以要反思是因为我不甘平庸,因为教育不能停滞不前。教师总被社会赋予积极的期望,因为教育对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那么,培养人的教育过程也必须不断适应社会进

6、步的要求。教育者是社会中最先进的人群之一,严格地讲,是教育者引导着人类前行。所以,教育者不能平庸,也要拒绝平庸,而社会也是拒绝“庸师”的。反思之所以能够使教师远离平庸,是因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是因为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实践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面。2、 我什么时候反思? 当反思性教学在教师那里从知识转化为观念后,他们不再怀疑反思性教学的价值了,而且会把它与自身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紧

7、接着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反思呢?”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在实际的教师教育中,能够觉察到教师们在这一方面的疑惑。他们往往担心反思会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也不大明了究竟什么时候就是反思的时机。实际上,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文献,对教学反思的时机有所涉及,问题可能是陈述的方式不能契合于教师的思维。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简明的。“我什么时候反思?” 答案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反思。”具体地讲,教学过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后,教师都可以进行反思。教学之后的反思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反思通常被理解为带着批判的、真诚的眼光回顾过去。难道教学前和教学中也存在反思问题吗?是的。教学过程是周期性的,在新的教学过程展开

8、之前,教师已有的职业生涯就是反思的客观对象,此其一。其二,传统、习惯、常识以及他人的教学同样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而在教学过程中,即兴的反思会自然地、经常地发生。尽管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地准备,但课堂是充满着未知和偶然的时空,学生的消极反应会立刻激起教师的即兴反思,继而调整教学行动。说到这里,我们需要指出,反思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在技术上艰难的事情,关键是意识和习惯。如果一个教师形成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反思就不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3、 我反思什么?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对象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内涵问题。就教学反思的对象来说,整体上是自己的教学行动,可以具体化为

9、目的和手段两大范畴。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具体周期的教学活动是有目标的。目的、目标是我们追求的对象,但它也是我们确定的。所以,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也是教学反思的对象。当然,如果教学的目的和目标没有缺陷,那么就应该主要反思教学手段了。这里所说的教学手段是相对于教学的目的和目标而言的,它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使用,也包括师生关系的类型等因素。对于这些因素,我们都需要用真诚的、批判的眼光进行反思,以分析和总结已经发生的教学行动的得失。那么,教学反思的内涵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

10、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ii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学反思的内涵或说要义,是要追求教学的合理性。结合麦伦(V . Manen)反思性教学三个层次的观点中关于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学反思的内涵就是要追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一内涵同时适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与其恰当性有关的,过于艰难和过于轻易,都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无效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无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指其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目的,进一步将不能背离教育的精神;合规律性,要求目标的确定不能违背教学的规

11、律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潜力以及教学方法的功能。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相对来说是容易理解的。有效是第一位的,因为无效的手段无益于目标的达成,但仅仅有效还是不够的,教学手段在有效的前提下,还必须是合理的。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教育实践中实际存在着许多有效但不合理的行为。比如题海战术可能是有效的,但不合理;体罚有时是有效的,但不合理;等等。教师时常追问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必然会提高教育职业的层次和境界。4、 我怎样做就算是反思了? 如果说前三个问题属于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问题,那么,“我怎样做就算是反思了”则是在寻求一种操作的标准,这很符合实践者的思维。客观而言,我

12、们的教育理论中有许多很有意义的理念,却很少能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其主要原之一就是缺乏这种“工程思维”的追问,因而存在着可说不可做、知道怎样说而不知道怎样做的情形。我们应该重视这样的问题。反思性教学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强调教学的反思性质,从而使教师避免被冲动、传统、习惯所奴役,所以,过于繁杂的反思性教学的设计即便有意义也意义不大。关于“我怎样做就算是反思了”这一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只要能做到谨慎进行教学决策、充分关注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教师根本不用把反思记在心上,他已经在进行反思性教学了,他的教学也已经具有了反思性质。谨慎进行教学决策,符合“三思

13、而后行”的古训。“三思”什么呢?学生的利益、教学的目标、教育的精神等等,都在考虑之列。谨慎的教师自然会前思后想,自然会吸取以往的或者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做出最有效的、最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教学过程开始以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反馈信息,即兴反思,对教学行动及时做出调整,教学的艺术就在其中。应该说,即兴的反思是有难度的,但教学却要求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仅仅学高身正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在课堂中,敏捷的反应,即兴的反思,及时的调整,就是一个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的表现。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则要及时分析总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须知,反思不能只到认识到教学的得失为止,还要继续进

14、行下一步的行动。如果教学有成功之处,就加以总结以便日后发扬;如果教学有失败之处,就加以分析,寻求解决的办法,以避免日后在同一种情形中重复失败。可见,反思性教学并不是天外来物,它只是突出强调教学的反思性质,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以达到教学实践合理的目的,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最大价值。二、反思性教学操作的问题链 观念的问题链,解决了观念的问题。假如一个教师掌握了反思性教学观念的问题链,它在认识上和信念上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接着的问题是实际的操作。既然反思性教学是具有反思性质的教学实践而不是一种教学的方法,那么,其操作问题并不是一个反思性教学模式问题,而是一个教学反思的操作思路问题。我们认为,

15、无论反思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前、之中还是之后,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思还是对教学手段的反思,都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教学反思的逻辑。本文主要关注教学行动的反思操作,以此为例,说明一个教学反思逻辑的客观存在。我们发现教学行为反思逻辑的展开,就是一个问题链:“我做了什么我的做有效吗我的做自身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1、 我做了什么? 反思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或者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人就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传递中存在的。对于已经完成的事情,人们不可能丝毫不给与注意,但通常情况下,过去的也就过去了。有些教师感到自己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一般来说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过去,或者说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教学反思

16、,而没有反思的行动难以避免重复自我的结局。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省的生活是无价值的。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更具体地说明了曾子对于日常生活中“我做了什么”的刻意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从形式上看好像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重复自己的过去。人们之所以会有重复的感觉,应该归因于对于教学浅显的理解。如果我们意识中的教学工作不过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现象,由于对教学的肤浅理解,重复的感觉也许是难免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备课变为教学决策,上课变为组织、表达、启发等,批改作业变为评价,辅导答疑变为师生互动,表面看来只是概念的转换,实质上,教学在我们头脑中的意象就大为改观了。因为这种变化是我们对于教学的理解深化了,我们会突然发现教学行动的背后是诸如决策学、组织学、语言学、评价学、社会学等理论的支持。如此,当面对“我做了什么”这一问题时,我们实际上需要回答的是:我是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