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276471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报告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 朱海英序 言Weblog 是“Web”和“Log”的合成词。Blog 常被意译为“网志”音译为“博客” ,既是一种在互联网上传播、在万维网上形成的日记式记录工具,也是一种新型便捷的网络出版形式。随着博客技术的逐步成熟,博客已经为社会各界所熟悉,大学生是最早熟悉 Blog 的群体之一。所以在校园网上为学生创建一个心理咨询 Blog 平台,是完全可行和大有作为的。近年来已陆续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建立了自己面向大学生的心理博客,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小学,博客是否适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在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深入

2、的探讨。摘 要日益兴起的博客热,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博克作为一种交流平台已经开始应用于一些与教育相关的领域。但博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则刚刚起步。近年来逐渐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尝试利用博客这一平台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教育博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我们结合本校的条件,率先尝试小学中建立心理老师的心理博客,为 3 到 6 年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在博客中,我们开设了心理讲座、心灵鸡汤、与快乐有约心理论坛、心灵感悟、趣味心理、心理小常识、心理小测试等栏目,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将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困惑通过博客让学生开展讨论,同时让学生了解正确面对类似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博客上的动态记录

3、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利用博客传递的及时性, 在一些特殊时段如开学、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青春教育等及时通过博客予以关注和引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博客这一新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实现学生朋辈间的心理教育之目的。实践证明,心理博客弥补了传统心2理教育模式的局限与不足,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小学生中引入心理博客渗透心理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辅助手段。二、研究工作的开展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Blog 技术的兴起,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也必将对我们的学习方式乃至教育理念产生

4、重要影响。博克作为一种交流平台已经开始应用于一些与教育相关的领域。但博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则刚刚起步。近年来逐渐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尝试利用博客这一平台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教育博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一些方式和方法是否可以借鉴到小学?在小学,心理博客是否适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心理疏导或者说心理辅导在我国仍然存有一定的误区,不少人还是认为需要心理疏导的人一定是精神出毛病了,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于心理问题都是避而远之的。但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校内的心理疏导工作却可以开发出一条新的道路。首先,在网上宣传心理知识能使广大师生充分利用课余的零散时间

5、了解和认识心理学所含盖的科学内容,引导大家对心理学产生深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心理知识成为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资料,成为我们提供的一种帮助。师生乃至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阅读。其次,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和交流能促进更多的学生科学地理解心理咨询。学生们逐渐会发现心理咨询并不是治疗精神病,而是心与心的融合与抚慰,它能使参与者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获得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或思维方式。再次,互联网上的论坛也给学生间的沟通与理解创造了机会。学生们可以就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学习中的想法、家庭中的无奈等成长的烦恼进行真诚地交流,获得同感,启发思考。这样,我们的学生会从麻木、被动的学习中跳出来,完成心理成长中的自省,

6、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在我校不少班级班主任都会在互联网上开辟班级网站或自己的博客,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和学生通过网站上的 bbs 进行交流,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也更加乐意用这种方式与老师交流,教师就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从多个维度间接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解决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家庭生活更加健康。我们觉得这种新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动向都更有效,也更适应心理教育的发展需求。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让这一有效的方法能够在学校普遍开展起来,而且建立起一个学校的心理网站,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其中去。为此,我们尝试开通心理老师的心理博

7、客,为学生创建一个心灵交流的虚拟空间,在博客中,心理老师及时将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发到“与快乐有约心理论坛”专栏,学生可以在家里上网浏览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保证学生的上网,学校信息技术老师还利用每周上信息课时组织学生统一上网。学生在网上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老师和朋辈的想法,拓展了思路,情绪可以得到有效地宣泄。学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链接,在书写博客的的过程中整理思绪,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节方式。在博客中,常常会形成 “一击石千层浪”的场面,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想法,学生可以实名也可以掩姓,获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而且是随时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这有效避开了传3统心理辅导

8、中学生心理禁忌较多,有问题、困惑不敢找老师的普遍现象。此外,在博客中还可以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小常识、心灵鸡汤、趣味心理学等栏目,及时更新,吸引学生浏览、发帖。此外,心理博客也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开辟了新的渠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常常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而孩子也常常不将自己想法告知家长,孩子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内心,是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内心的一个很好的窗口而借助博客,家长匿名浏览回复孩子的帖子,获悉孩子的心理动态,潜移默化地发挥家长的影响力。我们认为,心理博客可以弥补传统心理教育途径的局限与不足,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2、本研究的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W EB

9、LO G 中文意思就是“网络日志”,缩写为BLO G ,而BLO G G ER 则是写BLO G 的人,即博客。博客产生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可以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也可以定义为表达个人思想和某个生活主题的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方式。按照参与群体分类,可以分为团队博客和个人博客。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它“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与其他网络应用相比,“博客更具深度沟通和民主化的潜质,能为主流媒体提供新闻和公众观点来源,为教育业和商业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同时能为个人

10、提供一个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有专家认为,博客是继E-mail、BBS 、ICQ(中国的Q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往方式,以共享精神、交流需求为核心, 近年来席卷网络世界。国外有很多学校( 从小学到大学) 都采用了Blog 工具, 包括一些著名的学府,例如哈佛、伯克利, 以及达特茅斯等, 都采用了一些支持群体功能的Blog 工具。博客则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它以作者的观点为中心,其他人围绕主题展开评价和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交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比较详细地记录思考的过程和灵感,使交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并能长时间关注一个主题。博客构成了“蜂窝”式的学习模型。这种模型是以思维结

11、晶的形式一点一滴地积累在一种十分精巧的构架中, 并且这种构架随着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晶的积累而不断丰富和扩大, 具有极佳的稳固性和扩展性。教师、学生都可以是这个“蜂窝”中的蜂王, 通过链接、共享将伙伴、家庭、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学习、生活的博客社区群体在团体力量的促进下, 个体的学习、生活可以被无限扩大, 获得最大的关注和发展。此外, 也形成了LTL(Learner tolearner)的网络学习模式。这同以往由学校或行政部门主推的网站学习模式不同, 这种LTL 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由教师、权威机构以“推”的方式传授知识, 以及BBS 这种被动的接受来自版主的个性化、随意性引导的模式, 形成了

12、人人都是专家, 以“拉”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模式, 通过博客平台的构建形成对网络学习身份的变革,有效的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当前学术界对博客文化的内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时下的博客文化。有学者认为, 博客文化是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以网络为平台建立的虚拟区,以达到交流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种文化。还有人认为,博客文化是一种以博客为载体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最新因素。概括来讲,其共性就是博客文化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模式和信息4平台。在我国,博克作为一种交流平台已经已经开始应用于一些与教育相关的领域 。据赵锡凤(2006年)关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方式的研究,一般是

13、: 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当面咨询和辅导;在校园网上建立在线心理咨询模块,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但无论是校园网主页上还是在线心理咨询界面上均未见到心理咨询Blog 模块。而在线心理咨询在界面上缺乏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模块,没有提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网络环境;缺乏学生心理自我记录、自我管理模块,难以满足学生与咨询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需要。此外,在人们的观念中做心理咨询不像去医院看病那样是自然的事情,因此一部分学生有了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宁可闷在心里也不愿去当面咨询。而在线心理咨询则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扩大心理咨询服务面。但是校园网在线心理咨询开放时间与学生课余时间不

14、匹配,学生更多的是利用了校外网的在线心理咨询资源。Internet 上的心理咨询信息非常庞杂,良莠不齐,如果缺乏正确的判断、选择能力,很容易导向歧途。所以,很有必要在校园网上搭建一个经过信息筛选的心理咨询Blog ,随时帮助学生排除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心理障碍,减少由于心理矛盾或心理冲突引发的适应不良,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在Blog 系统里,每个用户都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享用者,互动性释放得极其酣畅 。学生可以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想到的各种信息,发表评论和看法;在写Blog 的过程中,学生要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浏览自己Blog 的过

15、程中,学生要调动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道德判断、审美等心理因素进行积极活动,因此无形中加深了知识理解、进行了意义建构、锻炼了心智、陶冶了性情。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部因素的最佳选择。据龚利明等人在博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探讨一文中总结了三点优势:(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时空局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靠谈话、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要真正做实、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数是兼职辅导员,他们自身有教学上、科研上的任务和压力,如果要找学生谈心,就要在其有空闲并且有地点的情况下进行。由于受时空的局

16、限,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日常化的要求,从而阻碍工作的有效开展。开通辅导员个人博客恰恰利用了网络超越时空界限的有利条件,使得很多工作可以通过博客去开展,客观条件上能减少辅导员工作的不便。(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目的性。辅导员个人博客,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场所,他们在这里可以用匿名或实名向辅导员畅所欲言,把一些平时不想说、不敢说或者不愿意给其他人知道的想法说给老师听,也可对班级管理和身边事提出看法和批评。看学生留言其实就是听取班级与学生个人情况大汇报,这些都有助于辅导员了解班级动态;有助于辅导员把握学生的心理历程;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民主化;有助于增加师生交流的深度。也许开始不是所有同学都愿意与辅导员交心,但总有一些同学肯向老师反映和倾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推进,这样的同学也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平时不苟言笑的同学。(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及时性和针对性。辅导员个人博客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切合学生实际。随着学生关注博客的人数和时间的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以及教学、管理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