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757715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八上册社会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 资源全部免费八上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提纲古代中国史复习专题一、朝代更替、主要事件等1、朝代更替: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王莽新朝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和北方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元2、朝代、人物及主要事件:朝代起止时间人物都城事件或文明夏BC2070-BC1600禹、启、桀二里头宫殿建筑商BC1600-BC1046汤、纣青铜文明、甲骨文、牧野之战西周BC1046-BC771周武王镐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礼乐文明)春秋BC770-BC476周平王洛邑(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管仲改革百家争鸣战国BC475-BC221战国七雄BC356年商鞅变

2、法秦BC221-BC207秦始皇咸阳秦统一措施、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西汉BC202-9年汉高祖刘邦长安(西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大一统、开拓疆土、对外交流,佛教传入东汉25-220年光武帝刘秀洛阳光武中兴道教产生三国220280年220年魏:曹丕(洛阳)221年蜀:刘备(成都)222年吴:孙权(建业)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西晋266-316年晋武帝司马炎长安魏晋以来北方人民南迁、五族内迁、江南地区开发东晋317-420年司马睿建康士族制度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589年刘裕建康5世纪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隋朝581-618年隋文帝杨坚长安开皇之治(隋文帝)开凿

3、大运河(隋炀帝)唐朝618-907年唐高祖李渊长安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安史之乱(唐玄宗后期)五代十国(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开封)杯酒释兵权(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与辽、西夏并立,澶州之战、澶渊之盟,靖康耻,农牧文化交融南宋11271276年宋高宗赵构临安(杭州)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宋金议和农牧文化交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1271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大都(北京)行省制度中外交流空前繁盛宋元科技达古代高峰(理一理:定都长安、洛阳、南京的朝代)(1)疆域记忆:(秦朝)东到大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唐朝)东到

4、大海,西达安西、葱岭,南及南海,北抵蒙古高原。(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比现在的省范围大,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2)同时期的世界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城邦国家;西汉、东汉-罗马帝国(大秦)、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印度)、朝鲜、日本;唐朝-阿拉伯帝国(大食)、波斯、天竺(印度半岛)、日本;宋元-西欧中世纪、意大利、阿拉伯、波斯。(3)时期特征: W w .X k b 1. c O m夏商周先秦时期,“三代”西周封邦建国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秦中央集权大一统西汉大一统、开拓疆土、对外交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汇聚(融合)隋唐社会开放、制度革新两宋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5、、农牧文化交融、经济繁荣、世俗生活元朝疆域辽阔,开放大气,中外交流频繁 (4)四次大统一:秦朝(BC221年)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面;西晋(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隋朝(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元朝(1276年)灭南宋统一全国。(5)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官渡之战200年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208年东汉末年曹操 孙刘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淝水之战383年东晋东晋 前秦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地环境(6)诸侯争霸、战乱局面:春秋五霸:一种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还包括了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两种说法里都

6、有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东-齐,最西-秦,最北-燕,最南-楚)楚汉战争:刘邦项羽。刘邦约法三章赢得民心;善于用人。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诸侯王力量强大。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从此唐朝由盛转衰。(7)起义与朝代灭亡原因:A.秦朝灭亡原因:秦的暴政,即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统治严酷。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精神:革命首创精神。)项羽、刘邦起义(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刘邦“约法三章”攻入咸阳,结束秦朝)。B.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发动战争,百姓徭役沉

7、重。隋末农民起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8)与成语、典故、诗句有关的:钟鸣鼎食:西周礼乐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及“烽火戏诸侯”:西周分封制;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立木取信:商鞅变法取信于民;仁者爱人、苛政猛于虎也:孔子的仁;图穷匕见、焚书坑儒、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指鹿为马:秦二世;揭竿而起、鸿鹄之志:陈胜吴广起义;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霸王别姬:项羽;约法三章、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胯下之辱:楚汉战争与刘邦;学富五车:秦汉竹木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三顾茅庐与隆中对:刘备与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

8、个愿挨:赤壁之战;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士族琅邪王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以铜为镜”:唐太宗重用谏臣魏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唐科举制度;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贞观遗风;忆昔开元全盛日:杜甫描绘唐玄宗开元盛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诗圣描绘安史之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绘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描绘宋代崇文抑武、科举制度发展;靖康耻、笑谈渴饮匈奴血:北宋被女真族的金所灭;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南宋岳飞抗金;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迁都临安后的腐朽生活;爆竹声中一岁除:宋元传统节日春节。新- 课- 标

9、-第 -一- 网(9)其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是中国第一个国王;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汉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二、社会繁荣、政策调整、政治制度、用人制度、重要改革1、社会繁荣景象:项目时期(人物)文景之治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光武中兴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开皇之治隋朝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繁荣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改革,重视人才;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君民关系的改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注重吏治,政治清明,社会安

10、定等。启示重视农业,重视民生,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稳定,国富民强。2、统一措施、政策调整、中央集权加强(1)秦朝统一: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实力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统一措施:政治上,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经济上,统一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为小篆。边疆治理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影响: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大帝国。(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

11、困;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恢复经济。措施:(汉高祖)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十五税一;(汉文帝)连续12年免除田税,废除肉刑;(汉景帝)三十税一,农耕是天下的根本。结果:文景之治。(3)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经济上:统一货币铸造为“五铢钱”,盐铁官营。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独尊儒术。文化上: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边疆治理上:派卫青、 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北部边患;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重视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结果:西汉大一统鼎盛局面出现。(4)曹操统一北方:事件:官渡

12、之战后;条件(原因):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优势,广招人才,唯才是举;经济上,屯田制度,奖励农耕。意义:符合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的愿望;有利于北方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与发展。(5)隋朝统一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开皇之治;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6)唐太宗调整措施:措施调整:君民关系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臣关系上,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政治体制上,完善三省六部制。用人上,完善科举考试制度。民族关系上,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称为“天可汗”。结果:贞观之治。(7)唐玄宗措施调整:措施调整:

13、励精图治,任用贤人。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虚心纳谏,抑制奢靡,提倡节俭。结果: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编制禁军,轮流驻防京师。(行政权和财权)解除节度使权力,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国家策略)崇文抑武,重视文人。(其他)增设机构、大量养兵。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9)忽必烈改革措施:建立行省制度,设置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作为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发展交通,开凿新运河、开辟海运航线,便于南粮北运;

14、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3、政治制度及地方行政制度: 朝代政治制度及地方行政制度夏朝启用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影响: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家天下)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除王都周围外将土地和民众分封给自己兄弟和功臣。(义务)诸侯服从国王命令,缴纳贡品,守卫疆土,保卫周王室。(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权威,扩大了周朝疆域。(消极作用)为诸侯争霸埋下隐患。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关系亲疏来分封。(特点)嫡长子继承。(当时影响)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现今影响)讲究同姓、“胡氏祠堂”、胡锦涛祭祖等。礼乐制:(内容)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约束规定。(目的)有效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积极作用)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消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实质:都是维护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秦朝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皇帝制:秦始皇首创三公制:在中央设丞相(政务)、太尉(军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