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诗格律编号:005写在前面: 原本在学习唐诗格律时,分为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律绝、七言律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六个方面可是,学习排律时,读了许多都觉得不是特别理想虽然觉得杜甫、白居易的排律算是其中最好的,但比起他们其它的作品仍是差了一筹五言排律在唐代(省试诗)和清代(试贴诗)都是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创作量比较大,整体成就应在七言排律之上但要反映出排律创作的艰难还是七言排律比较有代表性,并且,对于排律来说,如果杜甫甘居第二,谁还敢居第一?所以就拿杜工部的七言排律来学习《清明二首(其一)》唐 杜甫,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根据此诗字数、句数、韵脚、平仄、粘对等情况可以判定为七言排律(每句七字、六联十二句等)其格律分析如下:一、平仄(一)、基本平仄格式判定以其诗每句第二字及第七字的平仄判定其为七言排律的首句平起入韵基本格式每句第二字平仄分析来色羽颜童女见怀沾藉鼎醪平起式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每句第七字平仄分析烟船得缘有怜处然食钱性年首句入韵式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收(二)、实际平仄格式原诗 实际平仄格式 标准平仄格式⑴朝来新火起新烟,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⑵湖色春光净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⑶绣羽衔花他自得,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⑷红颜骑竹我无缘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⑸胡童结束还难有,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⑹楚女腰肢亦可怜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⑺不见定王城旧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⑻长怀贾傅井依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⑼虚沾焦举为寒食,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⑽实藉严君卖卜钱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⑾钟鼎山林各天性,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⑿浊醪粗饭任吾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注:得字为入声字,粗字为上声字,都是仄声粉色为标准格式里可平可仄的常用变格字位可以看出,原诗实际平仄格式中,第1句的第三个字“新”、第7句的第三个字“定”、第11句的第一个字“钟”,与基本平仄格式不符,但都属于常用变格形式需要说明的是第11句,第5字“各”和第6字“天”,平仄颠倒,为拗救句原因是,近体诗中的“二、四、六”字位有时可以不分明,即可以有“拗”,但其条件是必须有“救”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格式中,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本句即是此种情况,符合律诗拗救要求三)、平仄相间律诗平仄相间是指在每一句诗中,相邻的音节单位关键字平仄相反对于七言来说,一般就是句中2、4、6字位平仄相反如首句“朝来新火起新烟”,三个音节单位分别是“朝来”、“新火”、“起新”,音节单位关键字,“来”是平声,“火”是仄声,“新”是平声,即为“平仄平”格式的平仄相间只要不出现拗救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本诗第11句第6字位“天”是平声,整句为“仄平平”相间,不符合平仄相间原则可以看出,只要出现拗句就会出现不合格律的现象,这也是很多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四)、平仄相对平仄相对是指律诗的1、2句,3、4句,……(即每联)之内,对应位置的音节单位关键字平仄相反以1、2句(首联)为例,⑴朝来新火起新烟, 平平平仄仄平平,⑵湖色春光净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11、12句(尾联)由于11句的拗救出现了失对现象,但本诗实际句式为2、2、3形式,第三音节实际的音节字是第七字位,所以读起来并不影响音律美五)、平仄相粘平仄相粘是指律诗的2、3句,4、5句,……(即联与联)之间,前两字的平仄是相同的由于存在平仄的常用变格,一般对平仄相粘可以依据相应的音节单位关键字(也就是第2字位)平仄是否相同。
如本诗2、3句,⑵湖色春光净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绣羽衔花他自得, 仄仄平平平仄仄,“色”与“羽”同是平声,就是平仄相黏本诗无失粘现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4、6字位的关键性,所以才有1、3、5不论,2、4、6分明之说二、韵脚⑴朝来新火起新烟,⑵湖色春光净客船⑶绣羽衔花他自得,⑷红颜骑竹我无缘⑸胡童结束还难有,⑹楚女腰肢亦可怜⑺不见定王城旧处,⑻长怀贾傅井依然⑼虚沾焦举为寒食,⑽实藉严君卖卜钱⑾钟鼎山林各天性,⑿浊醪粗饭任吾年第1、2、4、6、8、10、12句的末字烟、船、缘、怜、然、钱、年七字均出自平水韵中“下平一先”韵部三、对仗赏析排律有严格的对仗要求,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必须对仗本诗除首联外,其余各联均为属对仗具体分析如下:项目内容对仗赏析2联绣羽 衔花 他自得名词+动谓+状态描写,对仗工整尤其是他自得和我无缘两种情状的反差,紧扣主题红颜骑竹我无缘项目内容对仗赏析3联胡童 结束 还难有名词+名词+状态描写,主要反映了当地的人物风情胡童、楚女也衬托出诗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人生路短的哀怨情结楚女腰肢亦可怜4联不见 定王 城旧处情感动词+古人+ 对应事物;定王、贾傅一对曾在此地的失意之人,不禁引发了诗人同病相怜的感慨。
常怀贾傅井依然5联虚沾 焦举 为寒食动词+古人+典故,上联“虚沾”尽显食物匮乏的潦倒下联描述和严君“卖卜”自养一样,自己卖药为生的困窘实藉严君卖卜钱尾联钟鼎 山林 各天性名词+名词+状态描写,“钟鼎”、“山林”是反义词,而“浊醪”、“粗饭”是同义词对,稍差但上下联整个意境对仗比较工整浊醪粗饭任我年以上各联平仄相对(尾联除外),联尾上仄下平;对应位置词性相同,词类相同或相邻;上下联意境统一、自然四、结构欣赏一首好的律诗,离不开好的结构否则,纵然句句珠陈,字字玑列,若没有明表见里而又行云流水般的意牵境连,终要落为下品对于排律来说,最难得的是气势贯通整篇围绕主题,联联情感连绵不绝,一浪高似一浪到诗尾或为情感迸发,激流震荡;或为峰回路转,浪静风轻然而,由于律诗规矩繁多,终是纵情抒发的障碍所以写好排律实属不易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公元769年,是杜甫(公元712年—770年)晚年时的作品公元758年,诗人遭受政治生涯中最严重的挫折—因房琯事件被贬为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司功参军自此,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已濒临破灭此后十余年,诗人西去秦州,南下成都,辗转江陵、衡阳,四处飘泊、贫病交加,最终于公元770年病死在衡阳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清明二首》写于公元769年春公元769年正月,诗人由岳州(今岳阳)南行,拟往衡州(今衡阳)投奔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途经潭州(今长沙),暂短停留后即去衡州,刚到衡州,韦之晋又改任潭州刺史于是又来到潭州,不巧韦之晋在潭州不久便死去诗人举目无亲,生计艰难,只得以舟为家,泊在湘江岸边在长沙如今的下河街一带的渔市上,靠摆摊卖药维持生计正是在这样境况下,诗人怀着复杂矛盾的痛苦心情,禁不住借景抒怀,写下了《清明二首》哀怨而不悲伤,忧己不忘忧国通篇情感真挚,一气呵成,实为七言排律中的佳作本诗以“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的清明景色描写起始诗人“清晨起来,远看清明新火燃起的屡屡青烟,湖色多么清秀,春光多么明媚,就连泊在湖中的客船也显得干净整洁可身处这如画美景中的诗人,内心却是百味杂陈 “看那漂亮的小鸟,衔着花草轻快的飞翔,多么悠然自得;看那活泼的少年,骑着竹马快乐的嬉闹,多么天真可爱可我这个风烛残年,贫病交加的落魄之人,再也和这些自在无忧的生活无缘了看那些少年装扮多么新奇,看那些少女腰肢多么纤细,那就是青春的美好啊此情此景,诗人也不禁追忆那些充满着激情和机会的年轻岁月回思童年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回思少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回思青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可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如今的诗人,空有一腔抱负,却客居他乡,穷困潦倒此时此地,“不见定王城旧处,常怀贾傅井依然失宠的定王为望母而建的定王城早已不见了,屈才的贾谊也只在此地留下让人怀念的古井诗人呢?只怕也和定王、贾傅一样,落落一生,终归尘迹虽然三日寒食后,自己也吃不上热腾腾的美味,但还是要谢一谢周举其实最希望自己能像严君一样,靠卖卜挣钱来自给自足,然后闭门读一读老庄之类的圣贤书,能过上平静的隐居生活唉,“是喜欢钟鸣鼎食的富贵,还是喜欢归隐山林的自在,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我还是喜欢以浊酒粗食的平淡生活来度过我的余生诗人终于感觉到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被彻底击破了,自己一生企盼的人生价值也无法实现了在这样的痛苦挣扎中,诗人不禁仰天长叹:就让我浪迹山林,了此余生罢!不愧为诗圣,驾驭七排也能如此行云流水、一气贯穿看后来者谁不束手最后,个人觉得律诗毕竟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有其极美的一面,也有其局限的一面七言律诗已经到了顶峰,排律(尤其是七言排律)实在是强弩之末,甚至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如果说倚剑天外,飘然不群的李白喜欢相对自由的歌行体是其性格使然那么,律切精深,尽工尽善的杜甫也忍不住跳出律诗的藩篱,就实在是情感迸发的必然需求所以李太白纵情《将进酒》,杜工部长吟《茅屋歌》,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律诗的局限性,即追求格律精严的音律美的同时,影响了诗歌内在主题的充分表达毕竟,文无心不活,古今中外这都是一个真理槐榆柳2013年10月17日附注:本文系个人原创,纯属个人学习心得,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