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273830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州市 2014 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是日要求的。1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 7 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 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2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

2、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3文献通考田赋考在谈及唐代中期的社会状况时说:“今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导致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是A两税法实行,百姓规避赋税现象严重 B商人对社会财富的大量侵占C战乱频仍,政府控制的户籍减少 D唐朝执行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4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

3、凡君德之过衍、朝政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上述材料表明宋代A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B儒学复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C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 D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5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 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6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

4、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7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A外来农作物的传人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8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材料表明太

5、平天国A拜上帝教理沦遭到读书人抵制 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 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919 世纪末期,晚清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反对与日本议和,曰:“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A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 B变法图强的思潮已经开始兴起C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 D“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根深蒂固10“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已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

6、,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清廷发布这一上谕的意图是A完成百日维新的未竟之业 B消弭社会矛盾以维护统治C下罪己诏以讨好西方列强 D主动改革以重塑良好形象11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121927 年 5 月 30 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

7、是必要的。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 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 1953 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 80 万人选代表 1 人,直辖市和人口在 50 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 10 万人选代表 1 人。这一规定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

8、活中的领导地位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141956 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15据统计,我国城市职工每一家庭就业者负担的人口(包括就业者本人)1978 年为 206 人,1984 年降为 171 人。这一变化说明A改革开放促进工业积累与消费平衡

9、B国家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家庭结构优化C城市和农村劳动者的收人差距扩大 D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渠道多元化16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判断A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 B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C戏剧公演有助于雅典人形成身份认同 D观戏津贴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1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

10、说明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18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19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规定大臣和政府参事只能从资产阶级中遵选,而到了路易十六时期,大部分大臣甚至总督的职位都落到了传统贵族的手里。这反映出 18 世纪法国的社会特征是A传统贵族特权得到加强 B阶级分化和对立不断加剧C君主权力受到贵族挑战 D主要社会力量实现整合2019 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革

11、新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经济价值是A有利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建立 B带动了钢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打破了农村的封闭和城乡隔离状态21据统计,美国授予的专利权,从 1880 年的 14 万件上升到 1907 年的 35 万件,德国从 1900 年的 9000 件上升到 1910 年的 12 万件。同时,美国的专利约有 51%由 5000 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有,30%由 10004000 人的企业所占有,德国企业技术改造总支出的 80%9796 是由 1000 人以上的企业承担的。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得到提高 B资本

12、因追逐垄断利润促进技术改造C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向美德转移 D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22阅读下表,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231917 年 4 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 年 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方式存在分歧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变化24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

13、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题 22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8 分,共 52 分。25(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

14、想;相反地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摘自(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吏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 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 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 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宣告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宪法上的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的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 年,内阁首相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内阁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个人专制,起先未得到下议院赞同,庇特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们的支持,得以继续主持内阁 17 年。自此之后,在英国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倘若内阁在下议院失去多数议员的信任,它可以解散它,重新选举,如果新议员们对这一内阁表示信任,就可以继续执政,否则就应辞职,而让下议院的多数派去组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