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730890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新人教版选修3(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第1课,目标导航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必然性(重点)。 3.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2、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1.原因 (1)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垄断组织产生。 2.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 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3.影响: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列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结成军事集团,并扩军备战。 (2)三对基本矛盾。 法德矛盾:法国力图报 失败之仇,而德国力图压制法国。 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矛盾:主要围绕 问题

3、,英德矛盾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普法战争,殖民地,英德,2.形成的过程 (1)三国同盟:1879年,德奥结盟,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德国拉拢意大利,共同对抗法国,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2)三国协约:为减轻应对三国同盟的压力,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初步形成;随着 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被迫放弃传统的“ ”的外交政策,在1904年、1907年先后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三国协约终于建立起来,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最终形成。,英德矛盾,光荣孤立,思维点拨,重点精讲,史论要旨,1.“不平衡”资本主义矛盾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列强

4、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战争不断发生,这些矛盾和战争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法德矛盾的核心是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俄奥矛盾的核心是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而英德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即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两大军事集团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建立的,在其建立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利益的争夺和相互关系的妥协,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以英、德为核心,反映了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图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先

5、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帝国主义矛盾空前激化。 2.欧洲帝国主义矛盾的发展逐渐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三、疯狂的军备竞赛 1.主要表现 (1)欧洲各大国纷纷增加本国的军费开支,其中德国增加最多。 (2)扩大海军是军力竞争的主要内容。竞争主要在 两国之间进行,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 (3)研制新式武器:在20世纪初,飞机、飞艇、 、潜艇、鱼雷、新式枪炮等先后问世。 2.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坦克,英德,四、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一战前夕,欧洲的 半岛成为“火药桶”。 (1)19世纪

6、晚期到20世纪初,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相继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获得独立。 (2)俄国和奥匈帝国加紧了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1908年, 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 2.概况: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 民族主义者的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塞尔维亚,奥匈帝国,3.影响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爆发。,知识图示,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史料一 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史

7、料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史料三,史料解读 (1)说明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得到发展,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2)说明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欧洲逐渐形成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状态。 (3)漫画反映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答案,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答案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2)根据史料二,欧洲主要国家间的矛盾发展到20世纪初形成了怎样的局面?,答案 形成了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导致了怎样

8、的后果?,答案 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后果: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史论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9、。,2.条件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教材问题解答,教师用书独具,1.提示 法、俄结盟的原因是:共同的政治利益:法俄都担心德国的过分强大,三国同盟的建立加剧了这一担心;共同的经济利益:俄国需要贷款,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其后果是:法俄同盟的成立,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10、的基础,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对峙集团的初步形成。 2.提示 英德两国军备竞赛的重点是海军是因为:英国是世界头号殖民帝国主义国家,依靠强大的海军掌控世界霸权;德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开始夺取“全球霸权”,这就要求加紧扩充海军,从而造成英德海军竞赛。,学习思考,3.提示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人类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不是唯一、根本的动力,而是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的。科技所发挥的作用及导致的后果是由人们对科技的使用所导致的。因此人们要在正确价值观念引导下使用科学技术,使科技造福于人类。,解答 (1)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爆发的根本原

11、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在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的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法德矛盾的发展导致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出现是主要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直接原因(导火线)。 (2)性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各国主要目的是掠夺别国,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自我测评,解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放弃其传统的“光荣孤立”外交政策,转而走上结盟反德的道路,其真正原因是抵制德国的扩张,维护其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而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则具体地表现为英国维护殖民霸主地位与德国要求分割殖

12、民地之间矛盾的激化。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材料阅读与思考,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列强之间的竞争加剧 D.生产和资本的集中,1,2,3,4,答案,解析,解析 垄断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必然结果,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原因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2.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

13、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2,3,4,答案,解析,解析 20世纪初英国的工业产量排在第3位,占有的殖民地面积却排在第1位。而德国工业产量排在第2位,占有的殖民地面积只排在第4位。由表格中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情况与殖民地面积的数据,可得出应选D。,1,2,3,4,3.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含义的是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帝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要想解决

14、国内矛盾,发展经济,就必须成为帝国主义者,对外侵略扩张,D未能正确反映题干的意思,故选D。,1,2,3,4,答案,解析,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他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答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 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1,2,3,4,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

15、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允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的大变更! 1911年7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3,4,答案,解析,答案 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解析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1,2,3,4,答案,解析,答案 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解析 反映的问题要分析本哈第这番话的实质;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3)材料三中,英国对德关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1,2,3,4,答案,解析,答案 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德国,以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解析 注意材料三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