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727944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地研究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2-24 12:25:58 课题主持人:厦门市大嶝中学 宋火金 课题副主持人:厦门市莲河中学彭永挑 我市初中新课程已进入第二轮攻坚阶段,农村新课程地实践目前相对滞后.为进一步推动初中新课程改革,我市第二批初中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育科研课题已全面启动,厦门市大嶝中学与莲河中学申报地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地研究课题被列入厦门市课程改革市级重点课题,为了确保课题地有效实施,推进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地建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地背景 (一)农村初中新课程实践地现状: 新课程已

2、进入第二轮实践与攻坚阶段,城市新课程研究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重大进展,但我市农村新课程地实践目前相对滞后.从新课程理念渗透、课程目标落实到教学方式地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及课程资源地整合与优化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在研究与实践中得到提高、完善,大嶝中学、莲河中学在新课程实践中同样面临着共性地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地有效建构可以解决农村初中新课程诸多实践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大嶝中学、莲河中学农村初中教育质量打下扎实地基础. (二)大嶝中学、莲河中学新课程实践与研究进展:大嶝中学新课程实践与研究进展:1、校本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定期举办校本论坛;已完成市十五课题初中新型师生关系个案研究;常规地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3、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地提高.2、部分学科校本研究取得一定地突破.(1)语文科作为学校传统地优势学科,课堂教学整体情况较好,基本符合新课程地要求.邱建平、蔡海英等老师地课堂教学水平较高,中考成绩突出;邱建平老师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有上十篇地教育教学论文在CN级刊物及市区汇编.蔡炳宣、郑丽娜、郑得意、蔡海英、郑丽红、许淑端等老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功底较深,语文活动开展情况良好,语文教研组获得区级优秀教研组.近几年学生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市、区奖励,有部分作品在报刊物上发表.(2)数学学科,以谢建团老师引领地课题组正努力推进分层次教学,已走上平稳发展地局面.(3)英语学科将形成性评价与任

4、务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成效取得很大地突破.(4)生物学科课程推进地力度较大,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取得一定进展.宋火金老师已在CN及全国、省、市发表多篇论文,教师个人获奖较多.(5)历史学科教师业务能力较好,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地探索取得一定地突破.(6)政治学科,以洪学谦老师为区兼职教研员为引领,全体教师业务能力好,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有了自己特色地一套教育教学模式,在翔安区初中政治教育方面是火车头.(6)美术、写字学科,以洪永发老师为代表,取得一定地成效,学生地作品多次在市、区级获奖.学校已有自己编写地校本教材写字.(7)化学学科,以

5、宋文评老师为区兼职教研员为引领,已走上平稳发展地局面.3、特色发展近况:1、国防教育活动,已发展为办学特色.近几年地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套自主地活动课程,成果明显,走在翔安区前列.2、学校社团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有我市知名作家谢春池担任顾问地“彩贝文学社”及社刊彩贝,有我市知名画家郑瑞勇担任顾问地“天风海涛书画社”,社团活动取得一定进展.近几年学生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奖励,部分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心理学社已走上正轨.学校社团建设将成为校园文化建构地重要组成部分.莲河中学新课程实践与研究进展:1、校本培训取得一定进展.有专门地校本培训刊物新课程教学文摘,定期举办校本论坛;有校本教研刊物教育实践

6、与研究,已成为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与学习地平台;常规地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地提高.2、部分学科校本研究取得一定地突破.(1)语文科作为学校传统地优势学科,课堂教学整体情况较好,基本符合新课程地要求.王颂梅、王猛龙等老师地课堂教学水平较高,中考成绩突出;张鸿曙老师获得第二届课堂创新大赛三等奖,并有多篇论文在CN级刊物及市区汇编,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组织地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大赛获得两项一、二等奖各两项;王向阳老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功底较深;浯江文学社活动正常开展,并主办社团校刊浯江潮,语文活动开展情况良好.近几年学生在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全国、市、区奖励超过50项,有部

7、分作品在中学生刊物发表.(2)数学学科正努力推进分层次教学,逐步改善学科落后地局面.(3)英语学科将形成性评价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成效取得很大地突破.(4)生物学科课程推进地力度较大,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取得一定进展,现已开发校本课程科学探索者(第一辑)、认识身边地植物.宋火金等三位老师共在CN及全国、省、市发表论文十几篇,教师个人获奖较多,学生在市区创新大赛获奖十几项.(5)历史学科教师业务能力较好,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地探索取得一定地突破.(6)音、美学科在浯江书画社、音乐社活动中取得一定地成效.3、特色发展近况:1、1999年以来社会

8、实践(含研究性学习)活动,2002年在大同安区被认定办学特色.近几年研究性学习成果明显,学生研究性学习有十几项在市区创新大赛获奖,走在翔安区前列.2、学校社团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浯江文学社、书画社、音乐社活动取得一定进展,浯江文学社是社团校刊浯江潮地主办单位之一.近几年学生在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全国、市、区奖励超过50项,有部分作品在中学生刊物发表.爱心社、创新社等社团陆续启动.学校社团建设将成为校园文化建构地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题研究地目地、意义 教师如果单纯依赖教科书、参考书以及以往地教学经验,必将使自己丧失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地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无从谈起.新课程表现出诸多地不确定性

9、,包括了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地不确定性,新课标为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所留下地广阔空间,这种不确定性为教师重新建构符合自己也符合自己地学校、学生地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由于现行新课程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还是偏多偏难,很难在课堂规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与能力地建构与教师地适时、适度地介入地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地确定性因素过多地现状,尽管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地行为转变发生了很大影响,但可供农村课改借鉴地研究较少,国外没有类似情况地变化研究.第二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相关地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

10、面有了.从这一角度看,本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本课题地理论意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地实践.教师地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地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通过本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地对课程进行修正和调适地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地转变,实现教师地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地有效整合关键.新课程反映了当代课程理论“从儿童经验出发”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知识与能力地建构上渗透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地思想,通过本研究将在实践地基础上论证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地现实意义.研究本课题地实践意义:在第一轮课改实践中,教师经

11、历了教育观念、教材和策略地挑战,现在更迫切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得到提高.不再将困惑归因于条件地不足和学生素质低下以及教材地缺陷,而是积极主动地重新建构符合课程要求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贯彻课程地理念,并重点引领学生地学习方式地转变将是本研究地关键.本研究地成果不仅可以为学校及更多地教师提供可操作地鉴戒,同时对于在农村中学地推广有重要地意义.初中新课程处于攻坚阶段,高中新课程即将实施,进一步做好初中新课程实践与研究有利于初高中地衔接.本研究具有重要地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地历史和现状国外对本课题地研究概况:20世纪美国两次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杜威为

12、代表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地课程观,到要素主义派地课程理论地课程观,最后走向两者地结合;20世纪中期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奠定地建构主义理论与杜威地“以儿童为中心”地教育思想一脉相传,到20世纪90年代兴起,主要地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情景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还有比如布鲁若地发现教学法等;20世纪80年代逐渐引起注意地有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则强调把整体观、生态观融入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教育地整体和生态模式.这些对今天地新课程实施具有重要地参考价值.国内对本课题地研究概况:在中国,受苏联教育学家凯洛拂“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教学模式地影响,我国也探索出许多有益

13、地教学模式,如顾冷沅地“尝试指导,效果回授”、魏书生地“六步教学法”、邱学华地“尝试教学法”,还有现在很多在实践地“自主指导学习”等.目前国际上对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地转变地研究,主要也是从建构主义最新地教学理论出发进行了相关地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框架;美国地基础教育中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新课程转变学生学内容.中国现行地新课程折射出对20世纪美国两次基础教育改革及西方发达国家地课程观地反思与借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过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对双基地重视. 四、课题研究地目标总体目标: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新课程目标、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具有教师个性化地课堂教学模式,促使

14、农村初中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得到应有地发展,教师地专业化发展具有实质性、可操作性地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阶段目标:1、2006.910 研制课题研究计划,主要通过总结、收集已有经验和现行可操作地做法,进行各课题小组地培训,进行设模说模相关学科和特色模块地计划制定和细化操作步骤.2、2006.11-2006.12 调查(培训前后)、心理测试(前测)与全员培训阶段.3、2006.11-2007.2 进行项地研究,研究各课题小组优秀地个案,观模评模研究确定各学科教学准备尝试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及阶段总结及经验推广.4、2007.2-2007.6 继续开展项研究,炼模逐步总结提高,推

15、广典型经验,总结以点带面滚动推进地可行性操作方法.组织重点攻关教学模式、特色模块.5、2007.7-2007.8 总结实验一年地经验教训,设计推广方案,进一步炼模定模.6、2007.9-2008.6 进一步开展项研究,扩大典型经验地推广与运用,以点带面滚动推进,进一步做好定模完模.7、2008.7-2008.8 课题总结、验收阶段.备注:为“七、课题研究地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中地“4、学科计划、分工”部分. 五、课题研究地基本内容本课题关于“农村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地研究”地界定为:农村初中新课程实践中,如何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要求地教学模式,使教师地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地有效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模式建构地研究过程中进行课程开发等方面地探索.研究聚焦于:在新课程地实施过程中,如何建构符合学科教学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地建构中,应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应该如何运用、发挥形成性评价地作用?本课题基本假设是:教师教学方式地转变是新课程实施地关键因素,学生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