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2723244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2)阶级基础:_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统治者 的重用。 (3)文化基础:_出现,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含义 (1)“百家”:是指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旨的思想流派。 (2)“争鸣”:是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_。,士,私人讲学,吸收、融合,3.学派和代表人物,4.影响: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老子,荀子,韩非子,传统文化体系,思想解

2、放,知识点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儒学创立:孔子 (1)思想核心:“_”,即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 (2)政治主张 统治者要_,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主张“_”,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 (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2.儒学发展: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民为贵,仁义,性恶论,(2)历史影响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知识点三 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创立:老子 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 政治观:强调一

3、切要顺应自然,主张“_”,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道,无为而治,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_,不断转化的。 (2)发展: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韩非子 (1)主张:君主要_,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2)影响:把_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_的历史发展趋势。,相互依存,以法治国,君主,大一统专制国家,【图示巧记】 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历史纵横】 (教材第4页)本段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 前繁荣,也对“九流十家”

4、进行了说明,同时指出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对当时和后世的深远影响。,【图示巧记】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关系,【图示巧记】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资料回放】 (教材第6页)这句话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主题,“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史料探究,1.背景,注:反映了文化方面的因素。反映了政治方面的因素。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因素。 提示 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华夏文化在争霸战争中,不断的吸收外族文化。,2.争鸣 史料,注:图片中老子思想“道法自然”、韩非子思想“要在中央

5、”分别体现了二者的各自主张。 思考 两位思想家在治理国家的主张上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统治者更易于接受哪个主张,理由是什么?,提示 主张不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接受主张:韩非子的主张;理由: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人们渴望统一,韩非子的主张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意义,注:反映了在“学术文化”上的影响。反映了对后世的 影响。 思考 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提示 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侯外庐中国思

6、想史纲,史论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为当时中国社会变革、转型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2)奠定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提供了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彰显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而且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尤其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和“和谐”思想,

7、更是为世界人民所景仰和推崇。,拓展延伸 诸子百家思想的价值 诸子百家思想虽然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和阶级烙印,但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依然大放光彩:儒家的“仁政”今天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今天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墨家的“兼爱”、“非攻”今天的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因此,对待诸子百家思想的正确做法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名家论史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

8、形成的原因。 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导读:“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国思想黄金时代的到来,其出现是由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1.孔子,主题,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探究,注:的意思是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 思考 史料中,孔子在治国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提示 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孟子,注:反映了实施仁政的必要性。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思考 史料中,孟子在治国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提示 “仁政”“民贵君轻”。,3.荀子,注:意思是依靠德行兼并别国的君主称王,体现了要“以德服人”。意思是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体现了“恩威并施”的思想。,思考 相对于孔

9、孟“仁”“仁政”的思想,史料中的荀子的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 荀子主张“德”“法”并用,恩威并施,其思想更多地吸收了法家思想的特点。,史论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拓展延伸 孔子“仁”与孟子“仁政”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孔子的“仁”属于伦理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属于政治思想。,1.(2017山东学业水平考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解析

10、 “百家争鸣”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排除A项。诸子百家中思想各异、流派纷呈,排除B项。C项过于笼统,不能体现流派纷呈、“争鸣”的特点,故可排除。 答案 D,2.(2016四川学业水平考试)下图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 ),A.哲学思想 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 D.经济思想 解析 题图的内容涉及到了孔子的教育对象和学习态度等问题,属于教育思想。 答案 C,3.(2017四川学业水平考试)战国时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解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 答案 A,4.(2017河北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荀况在荀子议兵

11、中写道:“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反映了荀子( )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以德兼人者王”可知,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故A正确。B属于其人伦思想,C、D是孟子的主张,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5.(2017天津学业水平考试)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学派是( ) A.儒

12、、道、法 B.儒、法、道 C.法、儒、道 D.道、法、儒 答案 D,6.(2017山西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下列思想主张中与众不同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分别是孔子、荀子、孟子的思想主张,他们都属于儒家学派,而C项体现了墨家“尚贤”的思想。 答案 C,7.(2017新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

13、朴。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两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指出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上述各项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简要分析原因。,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两则材料可知,它们都是围绕“如何治国”这一主题展开的,但侧重点不同。第二小问实际考查各派别的阶级属性。第(2)问解答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

14、派的主张,看哪一主张更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 (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核心主张:材料一主张 无为,材料二主张严刑峻法;原因:各个派别代表的阶级立场 不同。 (2)材料二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建立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一、学思之窗(教材P6) 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提示 三者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未能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二、本课测评(教材P7)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提示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破坏。(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4)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三、学习延伸(教材P7) 请谈谈你对这些言论的理解。 提示 (1)前两句是孔子的言论,都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孔子来说“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2)是孟子的言论,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3)是荀子的言论,表明荀子的“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