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2720987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十二单元,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二)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栏目导航,角度一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角度二 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

2、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

3、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心、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

4、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解析 (1)第一小问应注意“不仅而且”提到的两方面内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简述即可。(2)依据材料“明道”“救济”“致用”可知治学目的为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意义。(3)第一小问,结合孔子、顾炎武所处时代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5、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 示例一 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

6、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示例二 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1)史学研究的步骤及原则 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

7、。 原则: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素养12 继承与发展中的史学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如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 历史比较法: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 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

8、 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例题】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解析】 据题干可知,谣谶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说明其从根本上讲是唯心的,并不科学,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D项。谣谶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故A项错误;历史的发展是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谣谶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9、,故B项错误;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故C项错误。 【答案】 D,(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 (2)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等。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 (3)注意史学研究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 (4)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

10、真实性、公正性。,1孔子的文化贡献:“四书”“五经”的文化传承 (1)整理西周文献 诗即诗经,这是一部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的总集,原有3 000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305篇,通称300篇。这部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孔子很重视诗经,他总是启发学生们去读诗,将读诗与做人联系起来。 书即尚书,指春秋以前的官方政治历史资料汇编,相传有百篇,今传28篇。孔子认为,学生们研习书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体会先王是如何治国理政的。,礼又称士礼,后称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孔子对

11、周礼有很深的研究,很有感情,心向往之,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和实践。 乐指乐经,是音乐方面的典籍。孔子重视音乐,认为这也是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要求完善。 周易这是一部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占卜之书,其中也含有人生经验和哲学思想。成书于商周之际。孔子研究易,用力甚勤,爱不忍释。 春秋相传孔子是依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而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因乐经失传,故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这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孔子对“五经”的研究和整理,是他在中国

12、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2)述而不作 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成论语。 后世的曾子、子思、孟子的著作大学中庸孟子分别发挥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政治伦理。这就是被后世学者尊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2阴阳五行说:其创始人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邹衍。这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德”相克相生原理(称为“天道”)去解释说明王朝的兴衰更替(称为“人道”)。邹衍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土德(黄帝)木德(夏禹)金德(商汤)火德(周文王)水德(秦)土德每个王朝代表一“德”,一个王朝衰落后,会被另一“德”的王朝所代替。,3理学与理 (1)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

13、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融合释、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哲学化阶段的儒学就是“理学”,程朱理学从哲学范畴看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从哲学范畴看是主观唯心主义。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4西学东渐、东学西渐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东学西渐: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中国的东学西渐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