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2661431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新人教版选修4(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考报告】,1平定三藩 (1)原因:“三藩”割据,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 (2)过程:康熙帝果断下令“撤藩”;后又亲自指挥平叛,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消除了南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考点一 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b),2平定噶尔丹叛乱 (1)原因: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展起来,其首领 企图分裂祖国。 (2)过程:康熙帝出兵平叛,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兵败自杀。 (3)影响: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噶尔丹,名词注解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指云贵吴三桂、福建

2、耿精忠、广东尚可喜三藩的反清叛乱。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同年,吴三桂首先发难并主导。战争前后延续八年,波及十几个省区。清廷采取剿抚并用方针,至1681年虽最终平定叛乱,但受到的打击也是沉重的。,要点 平定噶尔丹叛乱 史料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思考 康熙的这首诗写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 事件:这首诗写在康熙亲自指挥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依据:“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说明在四月份,进攻新疆地区;“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表明康熙帝是御驾亲征。,1“今撤亦反,不撤亦反

3、,不如先发制人。”为此康熙帝决定“三藩”并撤,当时“三藩”的藩王是( ) 索尼 吴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A B C D 解析 “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答案 C,2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解析 康熙帝对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值得肯定。故选D项。 答案 D,1统一台湾 (1)前提 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 随后坚持抗清,割据台湾则阻挠了国家统一。,考点

4、二 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b),(2)过程 1681年,郑克塽继位;康熙帝抓住有利时机,派 攻占澎湖,郑克塽投降。 随后设立 ,台湾重新归属中央政权。 (3)影响: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府,施琅,2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 (1)措施 多伦会盟:乌兰布通战役胜利后,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 册封活佛: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喇嘛事务,四大活佛直辖于朝廷,既保护佛教,有达到 的目的。,分而治之,设立木兰围场和承德避暑山庄 a平定“三藩”后,康熙帝在

5、内蒙古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围猎、避暑、练兵和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 b1702年,开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实际上成为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方边防的政治中心。 (2)成效:既加强了民族团结又通过分而治之的手段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要点 统一台湾 史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史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

6、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成,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提示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台湾府。,1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 A鳌拜集团被铲除 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解析 从诗中的“岛”可以排除A、B两项。郑

7、成功收复台湾时,康熙帝才刚刚继位并且郑成功与清政府处于敌对状态中,故排除C项。 答案 D,2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举行。康熙帝在会上答应了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除保留其原来汗号外,对旧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一律改为清王朝的亲王、郡王、贝勒等封爵。其目的包括( ) 解决平定三藩之乱的后顾之忧 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噶尔丹势力 加强内外蒙古和清中央政府联系 防止俄军入侵尼布楚和雅克萨 A B C D,解析 三藩之乱的问题在1681年彻底解决,排除;沙俄入侵问题在1689年得到妥善解决,排除;噶尔丹问题在1720年才得以彻底解决;从材料中保留汗号和改名号可以得出的结论。因此选B项。 答案

8、B,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黑龙江流域,侵占 、雅克萨等据点,抢掠当地少数民族。 2经过 (1)康熙帝提出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 (2)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 。 (3)迫使俄国接受中国谈判建议, 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考点三 抗击沙俄侵略(b),雅克萨之战,尼布楚,1689,3结果 (1)康熙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 (2)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4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黑龙江,乌苏里江,特别关注 抗击沙俄的

9、入侵,在性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的平等协商签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要点 尼布楚条约 史料 下图是尼布楚条约中规定的中俄边界,思考 史料规定的中国领土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 领土: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意义:划定两国边界,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维护了中国的主权。,1下列有关尼布楚条约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签订的时间为17世纪80年代末 B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C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D表明了清朝维护中国主权的意愿 解析 尼布楚条约是经过中俄双方

10、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法律性质的边界条约。 答案 C,2下列历史事件,性质与其他三个根本不同的是( ) A平定噶尔丹 B平定三藩之乱 C收复台湾 D雅克萨战役 解析 A、B、C三项解决的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只有D项是中华民族与外来民族的矛盾,故选择D项。 答案 D,1巩固国家统一 (1)平定叛乱 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统一台湾: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考点四 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2缓和民族矛盾 (1)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

11、揽汉族文士,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 (2)为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他特别尊重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3维护国家主权 (1)抗击沙俄侵略。 (2)签订尼布楚条约。 4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 清朝统治蕴藏着危机。 总之康熙帝缔造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要点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史料一 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二次决定性的大战争而解决问题的,清朝则

12、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史料二 思考 (1)依据史料概括康熙时期面临哪几方面的矛盾? (2)结合史料与所学知识,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提示 (1)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的矛盾。 (2)平定三藩之乱,维护西南稳定;三征噶尔丹,控制西北;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1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

13、战,其意义主要是( )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解析 B、C两项都是站在清朝角度进行评价,带有一定的阶级狭隘性,并且角度较小,而D项是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客观结果,没有涉及到其重大进步意义,A项是站在中华民族这个最大最高的角度进行评价,故选A项。 答案 A,2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我们今天对他予以肯定性的评价,主要立足点是 ( ) 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 C他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解析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也就是从对国家、民族的最主要的贡献这一高度进行分析,联系本课的标题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