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659340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课件作者吴雪琴第5章触发器(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41:59,第五章 触发器,数字时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剧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你想知道数字时钟是如何工作的吗?,00:41:59,本章主要内容,5. 1 概述 5.2 基本RS触发器 5.3 同步RS触发器 5.4 主从触发器 5.5 其他触发器的介绍 5.6 任务训练用Multisim仿真主从JK触发器,00:41:59,5.1 概述,触发器主要具有三个特点: 1.具备两种能自行保持的稳定状态。而且,这两种状态对应于二进制数0和1; 2.具备触发翻转特性。在输入信号作用下,两种稳定状态可以相互转换; 3

2、.具备记忆功能。,00:41:59,5.1 概述,触发器种类: 按照电路结构分为基本RS触发器、同步触发器、主从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等;按照逻辑功能分为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和T触发器。有时,人们还将触发器按照时钟控制信号分为基本RS触发器、时钟触发器等。,00:41:59,5.1 概述,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以用五种方法来描述: 特性表、特性方程、状态转换图、驱动表和波形图(也称时序图)。,00:41:59,5.2 基本RS触发器 5.2.1 电路结构,基本RS触发器可以由与非门组成,也可以由或非门组成。,00:41:59,5.2.2 工作原理,1.两个稳定状态分析 当触发器初

3、始为0状态时,若输入端信号均为高电平1,则由于反馈到G2的输入端,使 ,而 又确保了G1输出 。 与非门G1和G2相互制约,使得触发器保持在初始状态0不变。 同理,当触发器初始为1状态时,在G1和G2相互制约下,触发器的1状态仍然保持不变。,00:41:59,5.2.2 工作原理,2.工作过程分析 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之前的原状态称为现态,用 表示;将触发器接收信号之后的新状态称为次态,用 表示。,00:41:59,5.2.2 工作原理,2.工作过程分析 因此,为了防止触发器出现输出结果不定的状态,要求触发器的输入端满足 ,即为基本RS触发器的约束条件。,00:41:59,5.2.3基本RS触发

4、器逻辑功能描述,1. 特性表,00:41:59,5.2.3 逻辑功能描述,2.特性方程,00:41:59,5.2.3 逻辑功能描述,3.状态转换图,00:41:59,5.2.3 逻辑功能描述,4.波形图 【例5-1】设基本RS触发器初始状态为0,已知触发器的输入端波形图如图所示,试画出输出波形。,00:41:59,5.2.3 逻辑功能描述,【例5-1】解:,00:41:59,5.2.3 逻辑功能描述,【例5-2】已知触发器的输入端波形图如图所示,设基本RS触发器初始状态为1,试画出输出波形。,00:41:59,5.2.4 基本RS触发器的特点,基本RS触发器的特点: 1.具有两个互补的输出端,

5、能自行保持两种稳定的状态,即0或1。 2.为复位输入端,为置位输入端,可以是低电平有效,也可以是高电平有效,取决于触发器的结构。 3.有三种功能:复位、置位、保持原状态。 4.由于有反馈线路,触发器无论是复位还是置位,有效信号只需作用很短暂的时间。,00:41:59,5.3 同步RS触发器,在数字系统中,同一电路有多个触发器,通常要求能有一个像时钟一样的信号(称之为时钟脉冲)来控制各触发器的翻转,这就是时钟触发器。由时钟脉冲控制的RS触发器称为同步RS触发器,也称为时钟RS触发器。,00:41:59,5.3 同步RS触发器 5.3.1 电路结构,00:41:59,5.3.2 逻辑功能,00:4

6、1:59,5.3.2 逻辑功能,00:41:59,5.3.2 逻辑功能,00:41:59,5.3.3 真值表,00:41:59,5.3.3 真值表,【例5-3】已知同步RS触发器的输入端波形图如图所示,设触发器初始状态为0,试画出输出波形。,00:41:59,5.3.4 同步RS触发器的特点,1.时钟脉冲只有在高电平1时,触发器才接收来自输入端和的信号,并且随着和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为低电平时,触发器不接受任何输入信号。 2.存在空翻现象。同步RS触发器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如果和的状态发生变化,则输出的状态可能发生多次翻转,这种现象称为空翻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会导致电路抗干扰能力的降低。 3.存在不

7、定状态。即触发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相互有约束。,00:41:59,5.4 主从触发器,以主从触发方式进行信号处理的触发器称为主从触发器。主从触发方式又称脉冲触发方式,指在时钟脉冲由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并在高电平期间,主触发器触发接收输入信号,此时,从触发器被封锁;在时钟脉冲由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的时刻,主触发器被封锁,从触发器触发接收主触发器的状态的两拍工作方式。简单说,就是从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到来时刻,直到的下降沿,触发器才完成一次翻转过程。,00:41:59,5.4 主从触发器 5.4.1 主从RS触发器,1.电路组成 与逻辑符号,00:41:59,5.4.1 主从RS触发器,2.逻辑功能,

8、00:41:59,5.4.1 主从RS触发器,主从RS触发器与同步RS触发器比较 主从RS触发器的功能与同步RS触发器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主从触发器用了两个同步RS触发器,又通过两个同步RS触发器互补的时钟脉冲控制,这样就把接收信号和输出翻转两个过程分开,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空翻现象的发生。,00:41:59,5.4.1 主从RS触发器,3.特性表,00:41:59,5.4.1 主从RS触发器,【例5-4】已知主从RS触发器的输入端波形图如图所示,设触发器初始状态为0,试画出输出波形图。,00:41:59,5.4.1 主从RS触发器,00:41:59,5.4.2 主从JK触发器,1.电路组成和逻辑

9、符号,00:41:59,5.4.2 主从JK触发器,2.逻辑功能,00:41:59,5.4.2 主从JK触发器,2.逻辑功能,00:41:59,5.4.2 主从JK触发器,2.逻辑功能,00:41:59,5.4.2 主从JK触发器,2.逻辑功能,00:41:59,5.4.2 主从JK触发器,【例5-5】 已知主从JK触发器的输入端波形图如图所示,设触发器初始状态为0,试画出输出波形图。,00:41:59,5.4.2 主从JK触发器,00:41:59,5.4 主从触发器,以主从触发方式进行信号处理的触发器称为主从触发器。主从触发方式又称脉冲触发方式,指在时钟脉冲由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并在高电平期

10、间,主触发器触发接收输入信号,此时,从触发器被封锁;在时钟脉冲由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的时刻,主触发器被封锁,从触发器触发接收主触发器的状态的两拍工作方式。简单说,就是从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到来时刻,直到的下降沿,触发器才完成一次翻转过程。,00:41:59,5.5 其他触发器的介绍 5.5.1 T触发器,00:41:59,5.5 其他触发器的介绍 5.5.2 T触发器,该触发器的特性方程则表示为:,00:41:59,5.5 其他触发器的介绍 5.5.3 D触发器,该触发器的特性方程则表示为:,D触发器特性表:,00:41:59,本章小结,1.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状态不仅与当时的输入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电

11、路的原状态有关。 2.触发器有两个基本性质:(1)在一定条件下,触发器可维持在两种稳定状态(0或1状态)之一而保持不变;(2)在一定的外加信号作用下,触发器可从一个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稳定状态。,00:41:59,本章小结,3.时序电路的基本单元是触发器,触发器按其稳定输出状态可分为双稳态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无稳态触发器等。双稳态触发器按其功能可分为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等。按其结构可分为主从型触发器、维持阻塞型触发器和边沿型触发器等。 4.触发器的结构不同,触发器的触发方式也有不同,如: (1)基本RS触发器,为电平触发方式; (2)同步触发器,为脉冲触发方式; (3)

12、主从触发器,为脉冲触发方式; (4)边沿触发器,为边沿触发方式。,00:41:59,本章小结,5.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以用以下五种方法来描述:特性表、特性方程、状态转换图、驱动表和波形图(也称时序图)。 6.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常用来保存二进制信息。触发器有两个稳定的状态:0 状态和 1 状态,在外信号作用下,两个稳定状态可相互转换;没有外信号作用时,保持原状态不变。,00:41:59,本章小结,7.主从RS触发器用两个同步RS触发器组成,又通过这两个同步RS触发器互补的时钟脉冲控制,这样就把接收信号和输出翻转两个过程分开,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空翻。 8.同一电路结构的触发器可以做成不同的逻辑功能;同一逻辑功能的触发器可以用不同的电路结构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