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的护理,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 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卧 位 第四节 运送病人 第五节 病人安全的护理 第六节 疼痛的护理,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马斯洛(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将个体对舒适与安全的需要列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舒适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各方面人体在健康状态时,机体通过自身调节适应环境,满足这些需要;机体患病时,自身的调节能力下降或消失,要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维持舒适与安全护理工作与病人的舒适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护理措施都是为了满足病人的此类需要护理人员应善于发现、分析影响病人舒适与安全的各种因素,研究病人的需求,实行适当的护理措施,在满足病人生理需要的同时,满足其对舒适与安全的需要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一、舒适 (一)舒适的概念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由于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背景和经历均不相同,对舒适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体验 (二)舒适的感觉 从整体观点来看,舒适包括四个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因素,如果某一方面出现障碍,个体即会感到不舒适。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①生理舒适:指个体身体上的舒适感; ②心理舒适:指个体内在的自我意识,如信仰、信念、尊重、自尊、生命价值等精神需求的满足; ③环境舒适:指各种可使个体产生舒适感觉的物理环境因素,如适宜的声音、光线、色彩、空气、温湿度等; ④社会舒适:指个体、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人际关系协调、家庭与社会关系和谐、统一等一般来讲,最高水平的舒适是一种健康状态,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身心需要均能得到满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二、不舒适 (一)不舒适的概念 不舒适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当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或感到疼痛时,身体的舒适程度会逐渐下降,最终被不舒适所替代 (二)不舒适的表现 不舒适通常表现为紧张、焦虑、烦躁、精神不振、消极失望、失眠或身体疼痛、乏力,难以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疼痛通常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舒适与不舒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每个人时刻都处于两者连线的某一点上,且不断变化。
由于舒适与不舒适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护士很难准确地估计其程度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表情和行为,认真倾听病人及家属提供的线索,收集主、客观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对病人的舒适与不舒适程度做出正确评估,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三、影响舒适的原因 影响病人舒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一)身体方面 1. 疾病 疾病导致发热、恶心、呕吐、眩晕、乏力、疼痛等,造成机体不舒适 2. 身体不洁 受长期卧床、昏迷、身体虚弱等影响,病人日常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卫生状况不佳,如口臭、汗臭、皮肤污垢、瘙痒等均可引起个体不适 3. 姿势或体位不当 疾病、治疗、检查等采取的一些被动体位,如头低足高位,端坐位,或局部长期受压导致麻木、疼痛等均可引起不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4. 活动受限 使用石膏绷带、夹板、约束具等使活动受限引起不适 (二)心理社会方面 1. 疾病带来的压力 病人会因身患疾病必须依赖别人照顾而感到焦虑;担忧疾病对家庭、经济、工作造成影响;担心疾病带来的身体危害、惧怕死亡等均会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
2. 缺乏支持系统 病人住院后与家人隔离或被亲朋好友忽视、缺乏经济支持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3. 角色适应不良 因担心家庭、孩子或工作等,出现角色适应不良,如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紊乱等,往往使病人不能安心养病,影响康复 4. 自尊受损 如被医护人员疏忽、冷落,受到的照顾与关心不够,或操作时身体暴露过多、缺少遮挡等,均可使病人感觉不被尊重,自尊心受挫 5. 生活习惯改变 住院后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如起居、饮食等,使病人一时适应不良 (三)环境方面 1. 社会环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新入院病人对医务人员、病友及探视人员感到陌生,缺乏安全感 2. 物理环境 病人对病室环境不熟悉,对病区的温度、湿度、色彩、光线、声音、气味不适应都可引起病人生理和心理的不适 四、不舒适的护理原则 病人由于受疾病、心理、社会、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处于不舒适的状态不舒适常会造成个体产生焦虑而影响健康护理人员要使病人达到舒适的状态,就要找出导致病人不舒适的原因,为其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不适,以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一)预防为主,促进舒适 护理人员应熟悉导致不舒适的原因,从身、心两方面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做到预防在先,积极促进病人舒适,如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病人身体清洁、采取舒适卧位、建立良好的病室环境等。
医护人员要认识到言行对病人心理舒适的影响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使用亲切的语言、尊敬的称呼,此外,还要不断听取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护理活动,促进康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二)加强观察,去除诱因 不舒适属于自我感觉,客观的估计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重症病人若出现语言沟通障碍,病人更难表达自身的感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细心地观察和科学地分析,做出正确判断护士尤其应该注意病人的非语言行为,如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及活动或移动能力、饮食、睡眠、皮肤颜色、有无出汗等,找出影响病人舒适的因素,并积极去除诱因,使病人舒适 (三)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不适 对于病人明确的各种不舒适,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对于便秘的病人,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饮食护理,按摩下腹部,必要时进行不保留灌肠等,以促进排便,消除不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舒适与不舒适,(四)互相信任,给予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与病人、家属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是提供心理护理的基础对于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不舒适的病人,护理人员可采用不做评判的倾听方式,取得信任,使病人郁积在内心的苦闷或压抑得以宣泄。
通过有效的沟通,正确指导病人调节情绪,并及时与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取得支持以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在医疗保健活动中,人体力学应用十分广泛 正确的姿势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且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就能发挥较大的工作效能不正确的姿势易使人体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影响人体健康 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维持良好的姿势,可减轻自身肌肉紧张及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协助病人维持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避免肌肉过度紧张,可增强病人的舒适感,促进康复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一、常用的力学原理 (一)杠杆作用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能绕杆上一固定点转动的一种简单机械根据杠杆作用的三个点位置的不同,将杠杆分为三类:平衡杠杆、省力杠杆和速度杠杆,三个点即支点、力点和阻力点支点指在杠杆转动时,固定不动的点;力点指力的作用点; 阻力点是承受重量的点,又叫重点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动力臂(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阻力臂(重臂)。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当力臂大于重臂时,可以省力;力臂小于重臂时就费力;而支点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时,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人体活动大部分是运用杠杆原理来完成的骨骼构成杠杆装置,关节如同支点,骨骼肌的收缩是力的来源它们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各系统的配合下,对身体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1. 平衡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之间例如人的头部在寰枕关节上进行低头和仰头的动作,即属此类以寰椎为支点,前后两组肌肉产生的作用力分别用F1和F2表示,头颅的重量为阻力LF1的力矩使头后仰,F2的力矩和L的力矩使头前屈当后仰和前屈的力矩相等时,头部趋于平衡(图4-1、图4-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2. 省力杠杆 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例如人用脚尖站立时,脚尖是支点,足跟后的肌肉收缩力F为作用力,体重L落在两者之间的距骨上由于力臂比重臂长,所以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支持体重,能够省力(图4-3、图4-4) 3. 速度杠杆 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例如,用手臂举起重物时的肘关节运动就属此类肘关节是支点,手臂前肌群(肱二头肌)的力F1作用于支点和重物之间,由于力臂小于阻力臂,因而费力,但能获得速度和较大的运动范围(图4-5、图4-6)。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二)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为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正压力(即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和摩擦系数干燥、粗糙平面与光滑平面相比, 前者的摩擦系数大于后者 摩擦力有三种: 1. 静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 3. 滚动摩擦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三)平衡与稳定 当作用于物体的一切外力相互平衡,即通过物体重心的各力的总和(合力)等于零, 并且不通过物体重心的各力矩的总和也等于零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物体或人体的平衡与稳定是由重量、支撑面的大小、重心的高低及重力线和支撑面边缘的距离决定的 1. 物体的重量与稳定度成正比 物体重量越大,稳定度越高推倒一较重物体所用的力比推倒一较轻物体所需的力要大如要将病人移到椅子上,就要注意需要有其他力量来支持较轻的椅子,如扶住椅子的靠背或将椅子靠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2. 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 支撑面是人或物体与地面接触时的支撑面积支撑面小,则需较大的肌肉拉力才能保持平衡稳定(图4-7),如用一只脚站立时,肌肉就必须用较大的拉力,才能维持人体平衡稳定。
扩大支撑面可以增加人或物体的稳定度,如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时用手杖,就是扩大了身体支撑面;人体仰卧比侧卧稳定也是仰卧支撑面较大的缘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3. 物体的重心高度与稳定度成反比 如物体的组成成分均匀,重心将位于它的几何中心当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时,重心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人体重心的位置,随着躯干和四肢姿势的改变而改变在直立垂臂时,重心位于骨盆的第二骶椎前约7 cm处,约为本人直立高度的55%(图4-8);如把手臂举过头顶,重心随之升高;同样,身体下蹲时,重心则下降,甚至吸气时膈肌下降,重心也会下降人或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定度越大(图4-9)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4. 重力线必须通过支撑面,才能使人或物体保持稳定 重力线是重力的作用线,是自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线只有在重力线通过支撑面时,人体才能保持动态平衡当人从座椅上站起来时,先将身体向前倾,一只脚向后移,使重力线落在扩大的支撑面内,这样可以平稳地站起来(图4-10)如果重力线落在支撑面外, 重力将会产生一个破坏力矩,使人体倾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二、力学原理与护理 (一)降低重心 护士取位置低的物体或进行低平面的护理操作时,采取屈膝屈髋,上身近似直立的下蹲姿姿势,可以降低重心,又可使重力线落在支撑面以内,利用重心的移动进行操作,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同时,以下蹲姿势操作还可避免弯腰,减轻腰、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