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63173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cad制图教学课件作者李益7(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建筑及室内透视图绘制,7. 1 建筑透视图的绘制 7. 2 室内透视图的绘制,返回,7. 1 建筑透视图的绘制,7.1.1 透视原理 透视是通过一点作投影,也叫中心投影方法,这一点称为中心点。把一个空间三维物体用中心投影法进行投影,在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图,就是透视图。由于空间三维物体在投影时的角度不同,可以在投影面上得到不同的投影图,把空间三维物体连同坐标系一起放入视点坐标系中,并使原点与视点重合,把Y轴旋转。角度,绕X轴旋转甲角度,再把物体进行平移,可以在投影面上得到经过透视变换的透视图。 当。=0, =0时,称为单灭点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如图7. 1所示。 当=0, 0或。并 0,

2、 = 0时,称为双灭点透视,也叫两点透视,如图7. 2所示。,下一页,返回,7. 1 建筑透视图的绘制,当a 0 , 0时,称为三灭点透视,也叫三点透视,如图7. 3所示。 从透视的原理可以知道,由于视点、视点与物体的角度不同,透视画法一也各有不同。画建筑物的透视图,要尽可能表现其立体感和外形特征。 7. 1. 2建筑物透视图的绘制 1.建筑杨单点透视图的绘制 绘制建筑透视图时先要确定视点,再确定透视基线,再以透视基线为标准来画建筑物。 2.建筑杨双点透视图的绘制 绘制时先要确定两个视点,再确定透视基线,再以透视基线为标准来画建筑物。双点透视有两个视点、两组透视基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7

3、. 1 建筑透视图的绘制,双点透视图可以表现高层建筑的高大宏伟,并能增强高层建筑的立体感,所以高层建筑一般用透视图表现。完整的双点透视图如图7.7所示。 7. 1. 3阴影处理 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在建筑物透视图上要进行阴影处理。透视图的阴影处理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表现的是建筑物大的块面。阴影处理时要用多组细实线,不能用图案填充的方法,以免阴影效果很重,显得呆板。阴影处理的实例如图7. 8所示。 7.1.4插入配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7. 1 建筑透视图的绘制,建筑透视图画好以后,为了体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往往需要插入建筑配景,包括人物、树术、花草、汽车等。插入建筑

4、配景后可使整个图面更加美观,更能表现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上一页,返回,7. 2 室内透视图的绘制,7.2.1 确定室内透视面 室内透视图一般表现的是一个房间内的装修与装饰,视点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室内透视图一般采用单点透视原理,即把视点放在远处来确定室内透视面。 视点不同,室内透视面的大小和角度会有较大区别,如图7.10所示。 室内透视图绘制之前,先确定室内透视面。其方法是先确定一个视点,再用矩形命令画一个矩形作为前墙面,由视点与矩形的四个角画四条直线来划分透视面,而四条直线就是室内透视面的“基线”,这四条“基线”就是画室内透视图的根据,如图7.11所示。,下一页,返回,7. 2

5、室内透视图的绘制,7. 2. 2室内透视图绘制 画室内透视图的一般顺序是左墙面、右墙面、地面,最后是前墙面和天花板。 在建筑室内透视图的绘制过程中,室内的墙面、陈设在绘制以前都要从视点处作辅助线,所画的每一线条都要符合透视原理,这样画出的室内透视图才有透视感和真实感。同时室内透视图各部分的尺寸一也要准确,才不会发生图面失真的现象。,上一页,返回,图7. I 单点透视图,返回,图7. 2 双点透视图,返回,图7. 3 三点透视图,返回,图7.4 建筑物单点透视分解图,返回,图7. 5 高层建筑的单点透视图,返回,图7. 6 建筑物的双点透视画法,返回,图7.7 高层建筑的双点透视图,返回,图7.8 建筑透视图的阴影处理,返回,图7. 10室内视点和透视面的示竟图,返回,图7. 11 室内透视图的透视面的确定图,返回,图7. 12 左墙面透视图分解图,返回,图7. 13 右墙面透视图分键图,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