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59326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政策解读年夏季培训讲义(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 山东新高考政策解读,主讲人:李嘉庆 山东省教育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定位: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在我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经济社会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向全社会发出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先声,那么,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的关键时刻,启动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教育革命。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

2、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定后,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经过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 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同年,上海、浙江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出台了本地的改革方案,并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其他省份则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分别于2017年至2019年分步实施。经过近4年多的积极探索,改革平稳落地。,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坚持问题导向: 一是充分尊重并切实回应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高度关切,坚定保障教育

3、公平的改革方向。(区域公平、城乡公平、规则公平) 二是充分正视并切实解决全社会对克服“应试教育”顽疾的热切期盼,坚持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文理分科、应试、能力立意) 三是充分尊重并积极响应全社会对高校招生尊重人才选拔规律的强烈呼唤,坚持有利于科学选才的改革方向。(招生自主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基于以上考虑,在对山东高考改革方面的探索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教育发展的现状,各方理所当然达成了共识,山东要积极争取成为上海、浙江试点后的首批省份开展高考综合改革。 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

4、化、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国家层面:一个总体改革文件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3日),四个配套改革方案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2014年底)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2014年底)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2014年底)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2014年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制度设计及主要任务,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2018年初),中小学素质教育调研:,2005年夏,原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上书

5、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弊,在当时中央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多部委牵头组织了中小学素质教育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负责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调研”是一个重要内容。 提出: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以高考为主的多元录取机制。 这一目标定位在2020年。,山东省考试招生改革的顶层设计 “1+1+11”的制度体系,等共11个配套改革文件,(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层面5项重大改革任务和措施,高考

6、综合改革试点的3项内容:,(一)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二)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三)开展改革试点。选择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份开展高考综合改革,2018年多数省份进入,2019年宁夏、甘肃、广西3个省份进入。,一、“怎么考?”,二、“怎么录?”,三、“怎么报?”,四、“怎么办?”,一、“怎么考?”,(一)夏季高考统考科目如何

7、考? 一是统一高考的科目调整为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为所有考生必考科目,保持各科目分值不变,仍为满分150分; 二是3个统考科目不分文理,数学由文理分设改为不分文理; (为什么要不分文理?) 三是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考生的外语高考成绩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考试成绩相加组成。,高考科目设置重大调整回顾,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高考科目按照文科、理科分别设置。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试科目:政治、语

8、文、数学、理、化;没有开考外语科目。 1978年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还是按照文理分科考试,开考外语科目,但外语成绩仅作为录取参考,未计入总分。 1979年外语科目按10%,1980按30%,1981按50%,1982按70%,到1983年,外语成绩已按100%计入高考总成绩,之后外语科目成绩一直保持较高权重。,高考科目设置四次大调整,广东省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2010年取消选考科目X ) 山东实行“3+X+l”方案(2014年取消基本能力1 ) 海南实行“3+3+基础会考”方案 宁夏实行“3+文综理综”方案 上述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方案中的广东和山东的方案是实施高中新课程后对“3

9、+X”方案一种完善和发展,新的方案考试科目更为全面、灵活。 (但最后没有能坚持,又回到了“3+ X”),新课程改革后,部分省份对“3+X”模式进行了深化发展,1.强化了共同基础。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分值不变,数学由文理分设改为不分文理; 2.分散了统考压力。取消了原来的综合科目的统一考试,减少了统考科目,使统考内容减少,压力减轻; 3.外语一年两考,增加了考试次数,提供考生更多机会,缓解了集中备考的压力。,此次高考统考科目设置调整的价值,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2015年,有3个省高考恢复使用了全国卷。 2016年,又

10、有7个省份使用了全国卷,至此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已达26个,仍保持分省命题的省份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山东6个省份。 其中山东还是部分科目使用全国卷,部分科目分省命题,采取了分步推进的方式。,关于命题形式改革,高考命题的统、分回顾,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时实行的是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 文革期间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高考恢复,由于时间仓促,这一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 1978年,又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1985年,上海获得高考自主命题权,成为恢复高考以来首个自主命题省份; 之后很长时间保持不变,全国一张高

11、考试卷的印象根深蒂固; 进入新世纪,改革的呼声日高,部分省份先后开始自主命制本省高考试题; 2002年,北京开始试行高考自主命题; 2004年,天津、浙江、江苏、福建等9省市陆续开始自主命题; 2006年,全国已有16个省份拥有高考自主命题权。,为什么山东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根据国家关于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的要求,山东夏季高考,自2015年起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2016年起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2018年起语文、数学科目使用全国卷。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除语文、数学、外语3个统考科目继续实施使用全国卷外,其它科目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科目,将会再次回归我省自行命题。,即使是

12、国家卷也会出不同难度和不同特点的几套试题,目前语文就有3套,数学、英语也都各有3套试题,分为新课标1、新课标2、新课标3卷。将来随着全国卷的逐步推开,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会命制更多套试题满足各省份的不同需要。,说明,语文:国家如今越来越重视母语和传统文化,对语文的重视将成为长期的政策倾向,所以在高考中,语文的重要性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数学:由于取消了文理分科,改为统一命题,所以数学的难度相对来说将会有所下降。 外语: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可以看出听力是单独考试,在未来还要加入口语的测试,听力与口语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例如:北京的听力和口语将会提高到50分,也就是说卷面成绩只有100分了)。,语文

13、、数学、外语命题趋势变化,增强高考和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也被称为“3+3”考试科目组合。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等级考试科目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设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纳入高校招生录取。 (为什么实行等级考试?),(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如何考?,举例:小明同学,

14、某次数学考试考了95分,回到家父母一看,哇,成绩很好,于是给他做了一顿大餐以作奖励。 后一次还是数学考试,小明只考了75分,父母一看觉得他考的太差了,气不打一处来,训斥一顿以示惩戒。 对于唯分数论的父母来说,分数的高低是判断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 然而,事实却是,在第一次考试中,题目非常容易,全班的平均分是97分,小明的95分只排在全班倒数第十;而第二次考试中,题目难度非常大,全班的平均分是70分,小明的75分已经排到了全班正数第十名。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考试的难度不同,使得分数的高低比较,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这也是新高考引入“等级赋分”方式的初衷。,此次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打破了文理分科的

15、限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考生可以在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任选自己喜欢的科目。每个学生参加高考录取的3门等级考试科目是不同的,全省会出现20种不同的组合,而在高校招生录取时能提供给高校的是最后的高考成绩,不同科目学习难度和考试的区分度是不同的,不能采取各个科目的考试成绩直接相加的方式,只有实行等级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进行相应的等级转换才能解决不同考试科目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由此可见,受考试难度和科目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分数已经是不同质的了,不能进行简单的加和操作,只有转换为同质性的标准分数,才能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求和。 从前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通过排名的方式,才能比单纯的分数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真实

16、的水平。而通过各科的排名,我们就能在各科目之间进行分数的比较,这便符合了统计学原理。 而且,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是在一群水平不同的人中间选出优秀的人才,单纯的分数对高考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等级排名也更加符合高考的初衷。,考试科目。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6选3”还是“7选3”的选考模式?) 考试内容。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考试组织。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以及通用技术科目合格考试的学校考试部分,采用“过程性学习成果+专项测试”的方式确定成绩,全省制定统一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