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6785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7-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目录一、保税港区的功能、政策及其设立条件-3(一)功能政策(二)设立条件(三)审批程序二、已批准保税港区的规划和发展定位-5三、青岛前湾港区的基本情况-7四、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必要性-7五、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10六、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范围及功能定位-12(一)规划范围(二)功能优势(三)功能分区(四)区域优势(五)发展目标(六)前景展望七、山东省青岛市为建立保税港区做了大量前期工作-17一、保税港区的功能、政策及其设立条件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

2、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实际上就是国际上通行的自由港,是我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之后,新设立的对外开放层次最高、具有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港内涵的综合经济开放区。发展保税港区,能够有力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整体水平,是新形势下对外开放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一)功能政策保税港区是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港区模式。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

3、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港区具备港口作业、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等七大功能。保税港区将港口、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四者的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了三个特殊区域政策的叠加,在上述四个区域内可以开展的业务在保税港区内都可以开展,凡是在其中可享受的所有相关政策在保税港区都能体现,是目前国内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实行全域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监管,实现港口作业区、仓储物流区和出口加工区三者合一,真正做到区港的融合。(二)设立条件根据国务院批复上海、天津、大连等7个保税港区有关情况,设立保税

4、港区基本条件有三点:一是有条件较好的深水港,与国际主航道比较接近,具备建立枢纽港的可能性;二是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转口贸易量较大,进出口箱源增长潜力大;三是保税港区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对新增开发用地的有关政策。(三)审批程序1、理论研究,方案论证保税港区的申报,都是从区港联动起步的。因此,首先省、市政府做的工作就是研究论证扩大区港联动试点范围、申办建设保税港区规划方案论证的问题。2、请示文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因为申报工作主体是地方政府,所以具体申办首先由当地人民政府将申办建设保税港区的请示文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3、省级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复请示文件,形成向国务院上报的请示文件。4、国务院批转各部委

5、阅办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海关总署牵头办理,海关总署综合各部委意见,形成的关于建立保税港区的请示文件完成10部委会签工作,并正式上报国务院。5、国务院批复请示。二、已批准的保税港区规划和发展定位(一)上海洋山保税港区2005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总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预计2012年全部建成。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是上海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加速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关键性举措之一。(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规划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预

6、计2010年全部建成。设立东疆保税港区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放政策的一部分。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是天津港加快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举措。(三)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范围包括已批准的大连保税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 6.88 平方公里。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是提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依托。(四)海南省洋浦保税港区2007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洋浦保税港区,总规划面积9.2063平方公里,是我国在华南地区设立的首个保税港区。设立洋浦保税港区,是国家实

7、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战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海南特区乃至整个北部湾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五)宁波梅山保税港区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总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是国家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战略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宁波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加快提升宁波舟山港口岸和港口整体服务功能,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六)广西钦州保税港区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发展定位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

8、发的核心平台;中国东盟合作以及面向国际开放开发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七)厦门海沧保税港区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范围包括已批准的海沧出口加工区,总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建设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对拓展海西效应,推进“三通”直航,扩大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将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为厦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确立国际枢纽港的地位,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层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三、青岛前湾港区的基本情况青岛前湾港区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西岸,港区岸线总长度15公里,规划分为码头作业区、综合物流区、保税物流区、生产辅助区、支持系统区。青岛前湾港区共分为北港区、中

9、港区、南港区三个码头作业区。北港区已建成集装箱、矿石、煤炭、散杂等泊位24个,其中,集装箱专用泊位11个;中港区和南港区正在规划建设19个集装箱泊位(其中已建成2个泊位并投入运营)。前湾港区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国际集装箱中转和大宗散货为主,集仓储物流、临港工业、商贸、港航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区。四、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必要性为推动建设具有国际自由贸易区内涵的新型保税港区,实现在青岛建成国际中转枢纽港的目标,促进国际港航服务产业与保税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全面提高山东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在深入总结“区港联动”试点基础上,青岛市积极申请建立前湾保税港区。(一)建设前湾保税港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

10、外开放的战略需要。青岛港是环渤海地区区域位置最优的港口,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港。在我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建立前湾保税港区,对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二)建设前湾保税港区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作为沿黄九省区最主要的“出海口”,2007年,青岛口岸输送外省企业进出口商品总量约1亿吨、货值约300亿美元,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汇点。建设前湾保税港区,将更加有利于提高和发挥青岛口岸的辐射

11、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对推动沿黄九省区经济振兴,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建设前湾保税港区是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目标的重要举措。青岛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前湾港区互为一体,将上述区域整合为保税港区,可进一步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模化、功能化发展,符合国家对海关特殊区域全面整合的目标要求,并将起到积极的示范推进作用。既可以充分发挥“功能整合、政策叠加”所产生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区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是控制新增开发用地的科学选择。(四)建设前湾保税港区是推动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建设的迫切需要。2007年,山东省生

12、产总值达到2.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山东与日韩产业关联度高,在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前湾保税港区,可以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开放水平,降低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形成与日韩的产业协作区,对进一步发挥山东的综合优势、提升山东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五)建设前湾保税港区是青岛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然要求。2007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65亿吨,居世界港口第7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946万标准箱,居全国第3位、世界第10位,青岛港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港。建设前湾保税港区,将进一步完善青岛港的核心功能,有利于形成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开放的经济环

13、境,对于青岛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全面赶超日韩港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六)建设前湾保税港区是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2007年,青岛市一般贸易出口明显快于加工贸易,全年一般贸易出口达到111.81亿美元,比上年净增23.9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增量的46.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1.1个百分点。而同期加工贸易出口仅增长17.7,低于出口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建设保税港区,可以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搭建便捷的物流平台,有利于提高青岛市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比率,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促进青岛市加工贸易升级发展;有利于优化青岛市外贸结构,提高加工贸易比重,拉动全市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有利于形成保税货物监管体系

14、,为青岛、山东对外贸易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五、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自由港政策。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有香港、新加坡、鹿特丹、伦敦以及北美的纽约和洛杉矶等,这几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港口条件、经济腹地等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具备了自由港政策。自由港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初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提高港口对船东、货主的吸引力,扩大港口吞吐量,提高港口的中转功能;第二,自由港的发展会促进港口向综合性多功能方向发展,使港口成为外向型经济中心,促进港口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第三,最大限度地适应国际贸易灵活性的要求,提高贸易各方的经济效益;第四

15、,促进自由港及毗邻地区的就业和第三产业的繁荣;第五,减少政府行政干预,为提高营运、生产、工作效率创造条件;第六,有利于竞争,有利于适应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有利于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设立保税港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创建保税港区是加快建设青岛国际中转枢纽港,增强对日、韩港口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是青岛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前湾港区互为一体,将上述区域整合为保税港区,是全国第一家整合升级为保税港区模式,整合升级是这个方案的最大亮点。可进一步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模化、功能化发展,符合国家对海关特殊区域全面整合的目标要求,并将为全国保税区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借鉴作用;二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与前湾港区经过多年的联动试点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青岛保税区“非保税业务”所占比重较小,现有13家“两头在内”生产企业可分期迁移到保税区与其他区域“区区联动”园区内,确保在保税港区封关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