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同名3096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65860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同名3096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同名3096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同名3096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同名3096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同名3096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同名3096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 施 方 案贺进镇岳庄小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二、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现代文明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国民,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成为国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这些方针政策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起着决定性作用。我校地处武安市贺进镇偏僻的桃源沟后八村,走读的小学生突然寄宿就读,他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他们懂礼尊师,朴实厚道,珍视友谊、崇尚劳动,热爱学习。但是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卫生差。走进学生宿舍,

3、一片混乱,他们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地板难于下脚,床底杂乱无章,分不出那些是垃圾物品,哪些是生活用品。二是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他们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的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酒现象;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等现象。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对寄宿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

4、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细节决定成败,习惯铸就人生。生活行为习惯上的陋习,不仅损坏了学生的健康,损毁了学生的文明形象,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而且污染了公共环境,玷污了学校的形象。这无疑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秩序正常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阻碍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由于如此,我们深感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德育处也就重任在肩。为了让学生尽快步入正轨,适应我校的教育要求,从而接受良好教育环境的熏陶,我们确立了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涵义阐释养成教育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文明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

5、要前提,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 “行为”是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外部表现。“习惯”是指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行为,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内在需要。针对寄宿制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这一宗旨着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优化德育教育方法,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三)课题研究的导向与理论依据1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政策导向。2、前人的一些正确的教育学专著与相关方面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要点(一)总体目标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我校寄宿学生在生活行为习惯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按照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寻求培养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

7、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促进学校校风、班风、学风发生较大好转,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构建有效而积极的德育教育评价模式,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习惯,拥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二)具体目标1、探索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模式,完善德育常规硬件。2、促使农村小学学生形成文明、节约、自立的良好生活习惯。3、探索农村小学品行后进生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新途径。(三)研究要点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对策。结合学校

8、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1、文明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爱卫生、护环境的习惯。2、节约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时间、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3、自立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会自我管理,懂独立生活的习惯。四、课题的组织管理1、组建课题组由德育领导组全面负责,教导处、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密切配合,联合攻关。2、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杨建强组 员:郭书伟 李江龙 王金来 刘晓娟3、课题研究小组主研人员:郭书伟 李江龙 王金来 刘晓娟 杨建伟 姬建国 吕燕华 武丽娟(组长:郭书伟)五、课题研究原则与方法(一)实验所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

9、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行为习惯形成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2、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主动修身,内化感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科学性原则。坚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科学性,遵循青少年行为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4、知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指导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5、创新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更多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突出时代

10、特色和理论创新。(二)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搜集整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2、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分析我校目前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六、课题研究步骤与措施(一)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09.11-2010.3)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

11、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0.4-2010.12)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10.1-2011.6)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推广,加大覆盖面,在全校实践推广。结合实际,查验效果,总结全校推广经验,并进行成果汇报展。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 (2011.7-2011.12)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加强总结,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自查研究会,申请课题验收。(二)主要研究措施1、加强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2、是有效规范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两部重要文件,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以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化,让其深刻领会主要精神,经常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守则和规范,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2、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以下几项常规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生活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学生劳动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七十条,同时编印资料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

13、行。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并永久地保留下来。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检查评比功能,建立评比考核制度,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这无疑会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班级我们开展了“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评比,并授予流动红旗;对于学生个人我们开展了“学习进步”和“文明标兵”评比活动,并为获得此项

14、荣誉的学生佩戴奖章,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4、进行学科渗透,强化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丰富内容,如思想政治、语文等学科。因此如何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的统一。5、加大自我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教育氛围,深化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利用少先队、学生会活动,举行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形成共识

15、。弘扬正气,通过板报和校园广播加以宣传;成立曝光台,对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及时通报批评,矫正不良行为。6、加强班主任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班级体的育人作用。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班主任在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应发挥核心作用,学生很多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和班级体的影响而形成的,这就要求加大班主任的工作力度言传身教、以师育生。同时,通过班主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典型,积极示范、感召全体,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7、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除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活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接触家庭、社会。要巩固学生所养成的良好生活行为

16、习惯,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对家长宣传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方法和作用,与家长共同商量养成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对策,同时对于在行为习惯上经常出现反复的同学做好家访工作,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另外我们还经常与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发挥好社区的帮教功能,取得了社会力量的配合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