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6415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万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可行性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进年产2万吨BOPET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引进年产2万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产品扩能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1.1.3 项目的主管部门:中国包装总公司1.1.4 项目拟建地点1.1.5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依据项目建议书提出的产品市场、生产规模,制定先进合理、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论证引进技术设备的必要性,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制定车间设备和水、电、气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配套方案,并对项目涉及的消防安全、劳动卫生、环保保护和节能等问题做专篇研究论述。提出项目所需原料、动力供应条件,分析承办企业概况和承担项目能力,

2、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拟定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测算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财务经济评价的结论,最后提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详细内容已删,请购买完整版1.3 可研工作概况讨论,提出了可行的编制方案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项目承办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德国布鲁克纳公司、林道尔多尼尔公司、法国D.M.T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等国外多家厂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收集了大量资料,为本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较充分的基础素材。包括国内原材料供应状况、产品的销售市场、质量、价格,掌握了大量资料。与此同时,承办企业还组成了项目筹备处,先后就资金落实、土地使用、供电

3、、供水、原辅材料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与地方环保、城建等有关主管单位取得了联系,落实了有关事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对比,编制本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4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1.1.4 市场需求分析BO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过双轴定向拉伸成型薄膜的英文缩写,俗称聚酯薄膜(涤纶薄膜),它具有很好的强度,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耐气候性、耐水性、防潮性、气体阻隔性及光泽性好等特点,这是其它塑料薄膜所没有的,它广泛被用作电气元件的绝缘材料、感光胶片、录音、录像带的基材,而更主要是应用在包装上,BOPET薄膜不仅机械性能非常好,其耐药品性、耐油性能也非

4、常好,特别是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比较低和在高强度下的伸长率比较小,所以适应多色印刷,是食品、医药、化工等商品理想的包装材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对食品保鲜和营养价值的更高标准和出口商品的包装要求,许多商品尤其是食品包装必须选择阻隔性高的包装材料。而BOPET薄膜正是具备这一特性的材料之一。由于我国包装工业起步晚、基础差,虽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促进下,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取得较快发展,技术改造成就显著,但仍不能满足包装市场的需求。塑料包装行业也是如此。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BOPET薄膜的设计能力

5、为11万吨,生产能力为10.02万吨(其中80%用于包装),而需求量近20万吨,不足部分只能依靠进口。目前虽有3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4年底相继投产,届时BOPET薄膜的产量也只有15万多吨,而根据行业专家预测那时全国的年用量将达20万吨以上,产品供求仍有较大缺口。再之国内现有和在建的大型BOPET生产线大部分在东南沿海地区,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生产厂家很少,造成以上广大地区该产品生产空白,在该地区建厂将在产品运输成本上有较大优势。为此湖北常兴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所处地理位置的有利条件,提出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开发生产高质量BOPET薄膜的重大

6、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前景广阔。1.4.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根据产品市场调查情况,结合拟定的项目投资规模和产品应有的经济生产规模,本项目年设计生产能力2万吨,产品规格范围8m50m,主导产品是印刷蒸镀膜和热封膜,产品方案如下:品 种 规格(m) 产量(吨) 印刷蒸镀膜 12 10000 热封膜 12100001.4.3 生产方法目前世界BOPET薄膜先进的生产方法是采用三层共挤逐次双向拉伸成型工艺,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拉伸倍数变化范围大、产品厚度尺寸精度高、热收缩率小、产品适用性广、生产能力高,本项目根据拟定的产品结构和产能选择了此生产工艺方法。1.4.4 项目建设地点概述详细内容已

7、删,请购买完整版应清洁、经过滤、无悬浮物;PH值20:7-9总硬度:200mg/L CaCO3;压 力:供水 4bar (min) 回水 1.5bar(平均) 波动 1bar/h(max) 温度: 供水 25 (max) 回水 33 (max) 波动 2/h (max)b、冻冷水 应清洁,经过滤,无悬浮物。 PH值20:8.15-10.0 总硬度:200mg/L CaCO3 压 力: 供水:4bar (min) 回水:1.5bar(平均) 波动:1bar/h (max) 温度: 供水:11 (max) 回水:18 (max) 波动:2/h4、公用工程用水循环量为135m3/h,实耗量为2.2m

8、3/h,冷冻水每小时循环量为55 m,实耗0.6 m,生产用水量实耗量见表522,公用工程用水实耗量见表523。用水部位循环水冷冻水循环量耗量循环量耗量空压机80.4挤出机601边料及回收铸片机601200.2MDO300.3牵 引150.250.1合 计1432.6550.65、生活用水量小时最大用水量99人35L/人.班/2.5=1.39m3/h用水量:35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2.5用水使用时间为8小时小时平均用水量:199(人)35L/人.班/8=0.433m3/h6、消防用水量:50L/S本项目平均用水量为3.633m3/d,年总用水量为28337万m3/a。5.5.2 生产用冷冻

9、水、循环水、冷却水方案的选择。 1、冷冻水 经初步计算生产用冷冻水的冷负荷为448KW,拟选用武汉冷冻机厂生产的LSLGF500型螺杆式冷水机组一台,制冷量:490KW,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2、冷却水工艺用冷却水系统,空调用冷却水系统为一个共用冷却水系统。表523 公用工程用水实耗量表序号设备名称循环量m3/h耗量m3/h备注1制冷机1352.8耗量占循环量的3%2空压机80.4合 计2153.2表524 项目年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种类用水量万m3/h备注1生产用水2. 52生活用水0.33774其它用水0.61合 计3.445.5.3 水源、水质、给水方式 可供该项目使用的水源有二种,第一

10、种为市政供水县自来水公司有DN300mm供水专线到厂,小时供水量为64m3,第二种为该厂自备深水机井两眼,小时供水量为125m3,两种水源均能满足项目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本项目的给水方式为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5.6 排水工程 本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生产过程不用水,仅有少量冷却循环水及空调制冷循环水,排出对环境无污染,可进入厂区污水管道外排。生活用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符合国家污水管道外排。5.6.1 主要排水量生产废水(无污染),日排放数量:3.44m3生活废水:日排放数量:13.44 m3日排放废水量:16.88 m25.6.2 排水方式,排放设施承建厂原有排

11、水管网可满足本项目的排放要求,该厂原有500、800主排水管网和两处排放点,一处接市政排放管网,一处是该厂专用的排水管网,排入老县河,项目承建厂原有雨水排水为有组织排水,采用生产、生活、雨水合流的排放系统。5.7 通风、制冷与空气调节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通风、制冷与空气调节部分依据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570185)及国际标准ISO7730中有关规定,为满足BOPET塑料薄膜生产工艺的要求,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气对车间环境的污染,并达到国家劳动保护卫生标准。对生产车间、实验室、计算机等进行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