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2563643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繁(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品风险管理 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曾 繁 典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07. 11. 30,1,2,孟加拉热带风暴-2007.11.15风险,3,孟加拉强热带风暴-大自然不可抗拒风险,提 纲,4,风险、风险管理概念 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 药品风险管理的程序 美国的药品风险管理 药品风险的类型 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观念 药品不良事件自愿报告 建立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新模式,风险(risk):指现实生产、经营和生活中人们 面临的导致伤害或损失等不测事件的 可能性(potential harm) 风险:指某一不利事

2、件将要发生的概率 (probability) 风险:指导致一个组织或机构日常工作出现 不稳定或出现中断的一系列事件 企业风险定义: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 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6年6月20日,风险与风险管理(1),5,风险的特征: 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偶然性-不经常发生,受偶发因素的影响 可变性-随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科技 事业的发展,风险频度和程度可变,且可能 诱生新的风险 未来不确定性-对未来某一个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 多种因素无法或尚未准确把握 社会普遍性-可发生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并可对社会生活

3、产生广泛影响,风险与风险管理(2),6,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成本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与保险威廉斯 & 汉斯 (1964)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人们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估计和处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专门的管理学科 通过有效组合各种相关技术(系统的、有计划的操作过程),有效控制风险,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以期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风险与风险管理(3),7,全面风险管理:围绕总体经营目标 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 基本流程 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策略、风

4、险理财 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系统) 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企 业 风 险 管 理,8,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6年6月20日,9,药品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物质 药品是特殊商品-具有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的有效性 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药品使用具有个体化、专业化特征 药品质量把握的专业化特征,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1) (Risk management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s),10,“药品安全”是一相对的概念,任何药品的使用都可能存在风险 上市前药品评

5、价存在局限性 批准上市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论,基于上市前在规定 适应证下对目标人群的效益大于风险的评价结论 上市前药品临床试验受试者样本量小、暴露时间相对短 受试样本在年龄、性别和种族上存在局限性 有关并发症、联合用药对用药效应的影响信息十分有限 药品在真实用药条件下、大范围人群应用时,可能发现特异质 人群的高风险以及许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这就是实际的或潜在药品风险,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1) (Risk management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s),11,-药源性伤害的多源性 药物的不良反应 假, 劣药物应用所致伤害 药物治疗错误所致伤害 药

6、物的急性、慢性中毒 药物滥用所致伤害 药物与化学品、其他药物及食物的不良相互作用 扩大临床用药适应证所致药物不良事件,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2) (Risk management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s),12,药源性伤害(风险)的来源分析,药物已知不良反应 不可避免 可避免,药物治疗错误,药品质量问题,可预防的 药物不良事件,未知因素: 非预期不良反应 非临床适应症患者的应用 未试验人群的应用,对患者的伤害 (致伤, 残或死亡),13,海豹样畸形(phocomelia),沙利度胺 (In the 1960s),沙利度胺灾难 (thalidomide disast

7、er),非预期不良反应 (受人的认知限制),14,二硝基酚 (1935-1937),白内障,减肥药二硝基酚诱发白内障 近万人失明 9人死亡,非预期不良反应 (受人的认知限制),15,己烯雌酚 (1933-1972),阴道腺癌,己烯雌酚致子代少女阴道腺癌 (300例 ),非预期不良反应 (受人的认知限制),16,氨基甙类抗生素,耳聋,耳毒性药物致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60-80%系药源性伤害,可避免的药物 已知不良反应,17,18,WHO Medicines Strategy Countries at the core 2004 2007,Poster used in campaign to rai

8、se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counterfeit medicines,齐二药 “亮菌甲素”假药造成人死亡,假劣药品是造成药害事件 的重要原因之一,19,假药伤害: 可预防的 药物不良事件,药品风险管理的程序(1),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依靠相关初始信息,对已知风险或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是对风险的性质、特点、频度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 确定风险可接受性: 可接受风险-可不必主动采取风险干预措施 合理风险-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可得 以降低,效益超过风险,达到靠近可接受

9、水平 不可接受风险,指风险可能导致的伤害严重,必须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规避风险,20,药品风险管理的程序(2),风险干预( risk interference ):对产生风险因素 进行有效控制,以预防、减轻、规避风险或转 移风险 风险交流( risk communication ):交换风险信息。 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事件相关各方(stakeholders) 进行全面、连续的风险信息交流,是风险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活动评价( assessment of risk management):通过对风险干预效果的检查,评价上述各项工作是否 符合风险管理预期目标,进而针对性加强或调整相关

10、措施,以期达到风险预定管理目标,21,美国的药品风险管理,FDA于风险管理的框架 (FDAs Risks Management Framework) 2002年颁布 21世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于风险的举措 (Pharmaceutical cGMPs for the 21st Century: A Risk-Based Approach) 指出制药企业应建立以药品风险评价为基础的质量管理系统 药品风险管理的工业指南:2005年3月正式实施 上市前风险评估(Premarketing Risk Assessment) 风险最小化行动计划的制订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Use o

11、f Risk Minimization Action Plans,RiskMAPs ) 药物警戒规范与药物流行病学评价 ( Good Pharmacovigilance Practices and Pharmacoepidemiologic Assessment ),22,药品上市前风险评估(上市前指南),关注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质量: 如受试人群的选择、样本量、数据分析统计 方法的合理性 临床前安全性评估和临床药理评估的基础: 如药物代谢途径、药物相互作用 对肝、肾功能不良患者的影响 提供科学的上市前药品风险与效益的背景数据, 构成药品批准上市的医学基础,23,目标教育及外展计划(targe

12、ted educationand outreach): 促进医务人员或患者实行合理用药; 建立备忘系统( reminder systems):对药品调剂、医师处方、患者用药的登记;医师新药知识的认知、患者对药品说明书 认知的确认记录,以减少不合理用药及用药错误的风险 动态链接系统(performance linked access systems): 对少数有特别价值的高风险药品,实行使用、检验相关信息 链接,以保证医药学工作者正确处方、正确调剂、合理用药, 发挥药品最大效益,实现风险最小化 依据药品临床研究或上市后监测的安全信息、已知风险人群 用药的风险/效益比、药品ADR的性质及可预防程度

13、以及可能 获得的药品效益等因素,选定少部分代表性药品优先实施风险 最小化计划,24,风险最小化计划的制订与应用(RiskMAP 指南),使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药品上市后收集的安全性 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药品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 使用药品登记记录 (registries)系统对需多种途径 收集医学信息的药品进行登记记录,以评价影响 ADR的因素 使用问卷调查(surveys)以评价医患双方对合理 用药的认知状况 推荐药品安全信号报告的格式和规范 为有异常药品安全信号的药品制定药品警戒计划,25,药物警戒规范与药物流行病学评价 (药物警戒指南),美国的药品风险管理,上市前风险管理: 研发者及FDA对药

14、品所作风险/效益评估、 FDA对药品的审批,对药品说明书及使用标签的管理; 上市后风险管理: 以对上市后药品风险/效益再评价结论为依据,对医药工作者及 患者进行风险信息交流 (如寄发给医师的信函、不良反应信息的发布、药品标签、 包装及药品应用注意事项的改变和患者用药反馈信息的收集) 风险干预措施(如发布药品警示信息、更改药品标签说明书、 药品使用范围限制、召回或撤市) 以及发布其他有关药品的 管制办法 上市前、后的药品风险评估和实施是药品风险管理的循证评价 过程,26,27,药品风险的类型,-按药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分类,药品生命周期:从药品研发、生产、药品供应流通 及至药品使用过程,更至撤市

15、药品缺陷风险: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形成 产品不稳定、剂型质量不合格、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失误 药品供应风险:药品供应流通过程中产生药品过期、 变质、污染、失效 药品使用风险:药品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合理处方、 用药错误所致不良事件,28,药品供应风险,泰诺速效胶囊注入氰化钾 1982年,不知名凶徒出于不可知的目的,将剧毒物质氰化钾 注入数瓶强生制药公司泰诺速效胶囊,在短短两天内致7人死亡。 无名恐慌席卷全美,被视为首次“生化恐怖袭击”。 强生向全美国15 000家零售商和分销商发出电报,请求从货架 取下1 100万瓶泰诺胶囊。陆续召回3 100瓶泰诺(1亿美元), 当即销毁。发出45万封电报请各医疗

16、单位提高警惕,设立专用 电话,解答疑问和咨询。泰诺胶囊全线停产,损失高达10万美元, 股票收益大幅下降 强生长期为公众提供优质药品的声誉和把公众利益第一形象 泰诺事件发生后,强生面对风险的镇定坦诚,经历风险,反增强 在民众心中的可信度,成为风险管理的经典之作,29,药品风险的类型,-按可控性分类,可控制风险:指可预测并可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的 风险-已知药品ADR、药品标示和包装错误、 用药错误、药品质量缺陷所致风险(多属人为风险) 不可控制风险:如果风险因素不确定、不可预测,故 不可控制-非预期药品不良事件(多属天然风险) 风险可控性的相对性 随着对药品信息的积累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有些不可控制风险亦可变为可控制风险。,30,药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上市前药品风险管理: 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