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4994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文献综述为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许多学者、专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影响因素、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和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而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有农业人口9亿左右,农业劳动力3.3亿以上,而人均耕地不足2亩,农村户均承包耕地仅7亩,其中14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仅1亩,而且继续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锐减。而印度人均耕地达2.5亩/人,美国10.6亩/人,加拿大26.4亩/人,远低于他们的水平。按劳动一耕地比例法估计,我国现有的耕地只需要1亿,最多2亿劳动力就足够了,则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5亿,若无重人举

2、措,现有载体若无大的变化,到202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不能减少.而且加上新增劳力,其总数将达2.5亿人以上。加入WTO后,还会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背负这样多的待业劳力,欲想达到国家的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不容忽视的是这样众多劳动力的待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危及国家、社会的稳定大局,有可能成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严重障碍。二、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与收入水平关系的研究王德海、张克云指出: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24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只占15.75%,85.71%的人只具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日的比重为12.46%,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日仅占1.83%,而自然资源贫乏的

3、以色列平均在100个劳动力中就有77个大学生;在韩国:高校入学率达46%,中学入学率达91%,小学入学率达100%。据调查,1995年,农村文盲、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7%。,既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掌握的也只是祖、父辈们传统的种田技术,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不足20%,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5.7%。尤其是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先转移出去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更低。韩云鹏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据湖南省等四省2000年对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未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42.43%,接受过普通高中教育的仅为15.59%,

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只有22.56%,而且多数所学专业并不与从事专业对口。我国每生均有700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其中80%在农村地区,这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的主要对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仍很薄弱,许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全国约有半数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而德国、法国、芬兰、韩国等发达国家参加培训的比例为27%46%(1990年一199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较低。胡英通过对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离开农村,使得流出地农村常住户口的文化程度明显下降。丁

5、静之、陈锡康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受基础教育水平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以及非农产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结论为:农户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人均农业现金收益百分比的增加为2.76%,农户劳动力中最高学历者的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人均农业现金收益百分比的增加为1.91%,受教育界年限与现金收益的相关关系显著。同时,农户受教育年限是促进农户做非农选择的重要原因。周逸先、崔玉平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指出:第一,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大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被动就业现象突出,是导致贫困和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根本性因素;第二,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受

6、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能一概而论。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仍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劳动力素质的低下致使劳动力转移时无法得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无法获取高额报酬,反过来农村劳动力的低水平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在关于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列为我国第三步宏伟目标战略重点的建议一文中强调指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思路可概括为:全局着眼,突出重点;加大步伐,振兴经济;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开发市场;加快培训,提高素质。杜建

7、平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主要措施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就业管理制度;调理区域经济政策;全面提高农村劳动素质。周逸先、崔玉平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在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家庭生活水平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培训面太窄、内容陈旧、培训方比较落后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与广大农民要求尽快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还有较大的差距。建议增加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倡

8、导创业教育等。王德海、张克云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不再是劳动者的数量,而在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上,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不能自动地转化为人力资本,除非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而向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形式是培训和教育。湖南省省农调队在调查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做到:第一:要在农村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入学,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第二:要搞好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及农村实际需要,在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以便毕业后能尽

9、快地就业。三是要在农村推行就业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建立就业培训网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夜校、短训班、电视教学等,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必须的基本职业技术技能,以适应就业工作的需要。农业部科技教育局在适应新形势,构建新蓝图,实现新目标的全国农业教育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面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农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其工作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继续教育上来。赵文波、曾超在我国农业人口问题的教育思考一文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日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

10、育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知识农民”培养教育体系,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同时强调要重视初中后学生的教育,加速农业人口的转移。郭翔宇、曾福生等在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若干对策”中指出要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必须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李水山认为:使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稳定农村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程凤英指出:农民素质低,一直是阻碍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个屏障,反过来,“转移”的迟滞,又阻碍农民收入的提高,减小了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必须定期

11、举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农业部信息中心邱小鑫在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挖掘劳动力潜力,而挖掘劳动力的潜力在于推进高素质的劳动力转移一文中强调:大力推进高素质的劳动力转移是变潜在资源优势为增收主渠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据统计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在50%左右,高的地区达到70%以上。劳动力转移已成为解决富余劳动力出路的主要途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成为优化配置生产力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成为城乡居民增收的主渠道,成为城市文明辐射农村、共建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必须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而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首要的是努力提高劳动力的

12、整体素质,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能动的因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关键靠人才。我们不仅需要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广大劳动者,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如德国长期推行的学徒制度,实行全民培训,人们把它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要把建立全面、灵活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手段。三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陈拥贤在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探讨中提到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建好骨干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相适应,地方政府

13、有责任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统筹地方职业教育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跨行业、大规模、多功能的综合性骨干职业院校,并加大投入,提高其质量效益。刘乾瑜,徐一鸣在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中指出: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必须满足人们对教育多样化的要求,打破各种壁垒,实现开放化。首先,取消对招生和入学的限制,实行招生和入学的开放化,取消户口、地域、年龄等限制。其次,实行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双向开放,逐步形成社区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衔接、沟通、开放的教育体系。专家们的调查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表明,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农村

14、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在于职业教育。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