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4991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年级上册泰山版教材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课程资源分析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课程资源分析本教材以主题呈现、案例引导、活动操练、情境感悟、问题拓展为结构特征,突出学生主体、突出综合学习的特点。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规划了13项主题活动,教参要求用3038课时完成。我们坚持“参考不依赖,借用不照用”的态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创造,计划用 13 周,26 课时完成。下面我对照课标,从教材总体与各单元两方面,分别对本册教材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教学的活动建议。一、本册教材内容要点本册的教育主题涉及课程标准“我要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四个部分内容中的七条。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这七条

2、为本,深挖教材,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第一单元 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本单元是第七册的开篇,是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教学要求在高一年级的螺旋上升。分四个主题活动。前两个主题从时空上讲,均发生在家庭内部,后两个主题则是从家庭外部环境,从邻里之间的关系、从社区环境的角度来揭示家庭幸福与这些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二单元 安全地成长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单元分两个主题,从学生身边的危险和怎样让危险走开入手,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统计、探究、体验、辩论、演习、思考等活动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有关安全常识,具备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3、,并由此体会到生命的可贵。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通过四个主题活动,要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等。第四单元 亲近家乡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了以反映儿童与社会和家乡为轴线的教学单元。内容的选择均来自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力图真实反映社会,使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三个主题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多维度发展,与家乡对话,了解民风民俗,感受家乡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各单元内容解析第一单元 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一、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健康文明的生

4、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感悟“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培养学生与家人亲密相处的情感。3、让学生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家与邻里相处的情况,讨论怎样才能和睦相处。4、让学生懂得爱护家庭周边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观察自家周边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合理使用和爱护它们提出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二、主体结构和教学活动设计1、单元内容结构图2、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共8课时完成。让健康文明驻我家: 2课时与家人亲密相处: 2课时我与左邻右舍整合为2课时,“我家 你家 他家”模块可设计活动少,且与“亲如一家人”模块联系紧密

5、,可贯通性强,因此整合为一课时。“做个好邻居”模块为第二课时。共建美好家园 : 2课时3、活动准备与提示本单元共四个主题活动:“让健康文明驻我家”,“与家人亲密相处”,“我与左邻右舍”,“共建美好家园”。主题一 让健康文明驻我家模块一:文明家庭百花开“文明家庭百花开”中的“百花”指的是不同家庭良好的家风,这一模块向大家展示了文明家庭不同的健康生活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特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议一议针对教材中设置的文明家庭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你喜欢图中的家庭生活方式吗?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会给家人带来哪些好处?最后小结。

6、活动二:讲一讲此活动请同学们讲讲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与大家分享。这个活动组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这个活动必须课前精心准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收集反映家庭生活的各种素材。 这是一个全班性活动,建议人人参加。 这个活动强调与大家分享,也就是说所讲内容有感染力,有意义。模块二:健康文明乐万家本环节是百花开的延伸,是百花开的结果。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设计:活动三:写一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给你和家人带来哪些好处?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在日记里。”写进日记,则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家庭、个人

7、的重要性。活动四:小调查教师引导学生课下调查一下不良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课上进行活动总结,讨论体会。组织这一活动,需要学生课前制定调查计划,考虑什么时间在哪里?调查什么内容?填写不良生活方式调查表。主题二 与家人亲密相处模块一:亲密一家人“亲密一家人”主要是通过五个温馨的镜头唤起学生对亲情的重温,感受亲情就是一种幸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让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特设计:活动一:劳动体验教师号召全班同学观察和体会父母的辛苦操劳,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通过生活谈各自体验活动收获,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不易,学会关心他人

8、。活动二:填一填教师引导学生填写教材所呈现的表格,目的是确定一下子女对父母的了解的范围和程度,通过学生的介绍和教师具体的引导得出结论:了解家人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相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让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特设计:活动三:关心体贴父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关心体贴父母的活动,活动内容可为1、给父母一封感恩信2、学会讲一个孝敬父母的故事3、动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4、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模块二:家和万事兴本环节通过一个连环故事,以及一组两难情景题,来展示“和”与“兴”的紧密联系,即“和”是因,“兴”是果,这个千古不变的治家规律。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家庭成

9、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特设计:活动四:看一看教材呈现了一个连环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组织这一活动,需要教师把“玲玲妈妈下岗后”连环画的图片,用实物投影仪呈现给学生。活动五:模拟表演针对教材中设置的两幅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幅图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怎样与家长沟通?,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评比出优胜小组主题三 我与左邻右舍模块一:我家 你家 他家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都有邻居,与他们相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课程标准指出:邻里要和睦相处。所以设计:活动一:介

10、绍邻居你了解你的邻居吗?把他们介绍给你的同学。这个活动要求介绍自己的邻居。要介绍自己的邻居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的邻居,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邻居。模块二:亲如一家人此板块通过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相互帮助的具体事例来表现邻居对于每个家庭生活的重要。我设计了以下活动:活动二:讲一讲“好邻居,赛似宝”,讲一讲你家和邻居友好相处的故事。组织这一活动有两个意义:一是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从自己家庭和邻居两个方面来寻找故事。二是通过讲述故事来培养邻里之间的友好情感。活动三:演一演此活动通过小组上台表演的形式来完成。选择邻里相互帮助的两件典型事例,一正一反,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邻

11、里相处带来的温暖,邻里不好带来的不便。模块三:做个好邻居本环节是前两个模块基础上的自然延伸,做个好邻居应该成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要求。特设计:活动四:说一说看了上面的表演,你想说什么,你最佩服谁?为什么佩服他?从这两个事件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由此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懂得与邻里友好相处的道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主题四 共建美好家园模块一:居住环境问题聚焦教材从反面入手,列举了当前在社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富有情境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课程标准提到了要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所以我设计:活动一:谈一谈老师播放珍珍的苦恼录音故事,内容主要是噪音对珍珍的

12、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麻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珍珍有什么苦恼?给珍珍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观察你的生活,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活动二:看一看教师展现几张脏乱差的环境画面,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这些脏乱的环境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最后让生体验交流:要是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如何?通过体验,引发学生维护家居美好环境的愿望。 模块二:共同的责任本环节主要是面对问题,提出对策,并强调人人有责。课程标准要求:爱护家庭周边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特设计:活动三:金点子,制定维护居住环境公约请居住在一起的同学,组成小组,结合自己居住环境,提出改善意见,拟定维护居住环境的方

13、案,然后在班上汇报交流,最后各小组制定一份完善、可行的居住环境公约,让生悬挂在自家社区,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第二单元 安全地成长一、 单元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具有安全意识,懂得生命的可贵。2、让学生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二、主题结构与教学活动设计:安全地成长1、主题结构身边的危险让危险走开 生命的红灯生命只有一次安全小常识学会自救自护 2、课时划分:建议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身边的危险”用2课时完成“生命的红灯”是“身边的危险”中的第一个子课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把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初步学着去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用1课时完成。“生命只

14、有一次”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再有了,用1课时完成。“让危险走开”用2课时完成“安全小常识”从学生身边的事件出发,设置不同的场景,使学生掌握一些典型的安全常识,用1课时完成。“学会自救自护”在情感和知识铺垫的基础上,把这些安全常识系统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用1课时完成。3、活动准备及提示:主题一 身边的危险模块一:生命的红灯“生命的红灯”是“身边的危险”这一课题中的第一个子课题。用“红灯”来比喻生命的危险,形象并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在“红灯”的指引下,主动探究身边有哪些危险。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有初步的安全意识”,依据这一要求,在“生命的红灯”中设计以下活动:活

15、动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课前观察到了哪些安全隐患。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并指导学生说明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发现的途径有哪些。要组织好这一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前认真观察身边的安全隐患。活动二:看一看由学生的发现,教师再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具体指导,扩大范围,让学生在对安全隐患的查找中树立安全意识。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隐患的图片,用幻灯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活动三:分组交流调查结果(1)小组分工,把调查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和整理。(2)汇报交流:小组间开展比赛,看谁整理的有理有据,收集的资料多。(3)评比优胜小组。开展这一活动,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分好小组,选出小组长。还要在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好资料卡,方便小组归类时填写。学生在课前要进行一次调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模块二: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通过对危险危害的分析,告诉学生生命的可贵,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再拥有了。课程标准指出,要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依据这一要求,设计以下活动:活动一:说一说让学生通过观察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