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49918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年文化生活高考题(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文化生活高考题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2011天津)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根据材料,台湾果农的做法不仅是将不同原料的东西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给该商品取了有着中国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称。A项入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与题意不符,不是侧重讲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

2、说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说法与题目无关。本题选A。2(2011江苏)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 解析:B。输出产品属于经济行为,影响或者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既是文化现象又是政治现象。因此正确,入选。这些现象不是世界多极化现象,也不是强调资源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不选。3.(2011浙 江) “竖大拇指”在北

3、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解析: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A项错误;题干以鲜明的事例说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理念,这是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表现,而非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人们对文化的评价,故D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应选D项。本题属于现象说明题,解答时一定要选择与题意一

4、致的最佳选项。答案D。4.(2011山东)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答案:对汉阳铁厂原址党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正确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2011北京)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

5、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情形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分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9分)答案: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

6、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清晰、明确,难度较低,作答时只要结合材料、围绕文化对人影响的方式、特点和作用三方面阐述即可。但由于这是最后一问,很多考生会因为时间问题而不能完整作答,造成无谓失分。这也提醒我们广大考生在作题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好节奏和顺序。6.(2011江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材料一:关注养老困境同学们了解到,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养

7、老院费用相对较高,多数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但大多数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的不到妥善照顾,所以空巢老人逐渐增多。政府为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一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养老事业,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企业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6分)答案: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养老观念制约了养老市场消费需求的扩大。居民消费受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制约,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制约了养老消费需求的形成。解析:解答第(1

8、)问要注意审题角度,从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两个角度分析,防止遗漏要点而丢分。首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注意审读材料,把握关键词“传统观念的影响”,可以运用教材中“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解答。7(2011安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 热议的话题。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

9、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解析 用文化的作用来分析,我们要阐明理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对中国综合国力、中国的国家

10、形象有重要作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1北京)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B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解析:选B。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而不是竞争,更不是强调保持不同文化特色,A、D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2(2011山东)“好客

11、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 B. C. D.解析:B。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传播了文化,选;好客山东贺年会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支撑点,体现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选。3(2011北京)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

12、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解析:选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考查学生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观点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2011广东)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

13、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 B. C. D. 解析:选B,从“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是已经发生的事,它“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注意主题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深圳精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是说明“文化创新将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但这一点并不切合主题,故只能选B而不能选A。此题关键是要扣住“实

14、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强调实践对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5(2011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清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名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解析: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的确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

15、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D项,排除B项。6(201 1安徽)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说法错误。文化引导着实践,但是文化也受社会实践的制约。说法正确,茶文化是在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说法正确,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说法与题目无关。本题答案选B。7(2011天津)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