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54972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学者论坛现,在这个角度上说,当前以“轮胎特保案”和“无缝钢管两反调查案”为代表的贸者易摩擦的增多无疑标志着全球经济从利益创造到利益分配时代的开启,而在这论样的背景下,如何维护一国的应有利益可能比利益创造本身更为重要。三、结论坛本次金融危机的性质是美国居民过度需求以及外围国家过度生产进行纠偏调整的表现形式,在当前的全球金融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以及缺乏重大全球经济的失衡与调整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增长将进入一个高波动低水平的时期。具体到中国而言,伴随着全球经济失衡的纠偏调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从长期来看,我国必须转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加

2、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实现国内需求对外部需求的替代,其中,金融部门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应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强信用体制建设,促进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发展,提高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创造条件。但从短期来看,在全球经济的关注点由利益创造转向利益分配的背景下,我国应在进一步防范国内产能过剩,抑制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东亚区域内的经济和金融合作,以区域经济带的紧密依托为基础,努力构建全球多极化的制衡体系,通过主动谋求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对称的话语权,切实维护我国所应得的政治经济利益。(摘自世界经济研究2010

3、年第3期)全球经济的3次失衡与3个世界邵宇失衡与进化在近代3种代表性货币本位体系下,全球经济经历了3次重大的失衡。第一次失衡发生在中英之间。银本位下,中国长期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白银吸收者之一。19世纪以来,英国难以忍受为了从中国进口茶叶和生丝而产生的白银流出,展开了鸦片贸易。中国的对外收支也逐步从顺差变成逆差。虎门硝烟过后,鸦片战争成为了中英贸易失衡的最终解决方式,这是一理论参考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全球势力的重心从东方移向西方。农业3522011学者论坛文明的代表中国在工业化国家枪炮下被迫打开了国门,被殖民体系渗透;中国者在亚洲维系了两千多年的朝贡体系也逐渐分崩离析;银本位终被

4、金本位打败。论第二次金本位下的失衡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以战争债务的方坛式勒索同盟国,由此产生的债务链在当时已不合时宜的金本位制度下,创造了一个贸易保护、资本控制的分割世界中。由于已有全球最大产能、消费和黄金储备的美元拒绝上位,罗斯福更为了对付大萧条导致的通货紧缩而让美元与全球经济的失衡与调整黄金脱钩,这场美国最早的“量化宽松”将民主主义情绪高涨的欧洲逼向了绝路,并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后,金本位崩溃,美国通过两次战争完成了原始积累,并代替欧洲成为资本主义的领头羊。从这次失衡中的美国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的影子产能、储备、潜在消费;又可以发现目前美国政策的逻辑贪婪、自利、以邻

5、为壑。第三次美元本位下的失衡却要复杂得多,自从美元取代了黄金以来,失衡就成为了国际经济的常态。二战以后美国显然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在社会主义阵营崛起的背景下,积极布局并谋求上位。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让金本位第二次复辟后,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纪年开始了。但该体系“特里芬两难”的根本矛盾却被“黄金时代”的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大扩张激化,最终导致了金本位的彻底终结。美元驱动的新模式:3个世界美国成为全球货币政策的实际制定者,货币不再中性,美国不再收缩,美元霸权的全新模式开始驱动全球经济,全世界开始为绿纸片疯狂。美国的货币,中国和印度的劳动力,日本和西欧的技术,中东和俄罗斯的石油,全球的市场;各主体入局的时

6、间虽然各不相同,但美国在这套模式中通过铸币权和技术开放的优势,始终居于食物链的顶端,并引领了“盎格鲁萨克逊”经济体们的狂欢。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国际货币安排,而是一个动态的体系。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各主体要么作为生产者,要么作为消费者,要么作为资源提供者,都在这个体系构筑的食物链中生存。由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发行储备货币,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对不能发行储备货币的外围经济体来说,他们一方面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技术和市场等好处,另一方面却不得不经受国际流动性一遍遍冲刷。从拉美到中东再到东南亚,无论是过度消费,资源保护,还是过早开放资本账户,逐利的过剩

7、资本在对冲基金代言下蜕变成流动性恶狼,让自我定位失误的外围国家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危机,最后连英镑和日元都不能幸免。理论参考外围国家不能发行储备货币的原罪,导致了其国内金融体系货币的错配,3622011学者论坛他们的货币不能进行国际借贷,即使是G20中的新兴经济体也不能例外。储者备货币的发行国为满足外围国家对储备资产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背负着财政论赤字和外部赤字,而且没有一种现成的机制来强迫盈余方或储备发行国进行调整。受过教训的新兴经济体们出现了以自我保险形式来抵御成本高昂的国坛际收支危机的倾向,这导致了他们对储备货币需求的增加,并正迎合了核心国家们扩张消费与获取资源的愿望。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

8、,储备资产的供全球经济的失衡与调整需两旺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国际收支的失衡。这种失衡在“华盛顿共识”下外化为消费国和生产国调整的压力,失衡调整的主要压力一般都在生产国。因为国内政策调整更多地涉及到经济主权,因而调整的核心问题往往围绕汇率展开:生产国们要么经历了痛苦的本币升值,如日本;要么为了稳定汇率而放弃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中国。德国和日本这两个美国为了抑制社会主义阵营扩张而在二战后布局的工业分中心,在美元本位的体系中逐步成长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并成为第一批生产国的代表。为了适应美元驱动的这套模式,生产国开始寻找汇率平衡的新策略:德国建立欧元区,用区域整体的贸易平衡掩盖自身的顺差,用货币联盟

9、稀释本国的升值压力;日本则让低利率的日元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拆入货币,以套息交易导致的日元贬值对冲其经常账户盈余导致的升值压力。但是,日德这种拼命腾挪的努力在这次危机后都崩溃了:希腊的债务危机揭示了欧元区这个同时具有生产国和消费国特征的经济体的内部矛盾;欧美低利率环境下日本海量的套息交易被解除,将日元再次推入升值通道。美元本位下的货币战争注定了美国不可能是败者,但这场战争最终可能会没有赢家。资源国的命运则更曲折,但他们与国际流动性的作用却更直接。1973年的石油危机结束了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美国通过战争让石油对美元标价以后,又以各种手段将主要的资源输出国变成了美元的殖民地,就连当初的劲敌

10、俄罗斯也不能幸免。大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标价和结算,他们的交易市场也变成国际过剩资本投机的乐园,并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动荡。在这之中作为工业经济血液的石油最具代表性。资源国的出口与生产国绑在一起,既受到消费国的制约,又被拴在美元驱动的价值链上。美元供给的每次扩展都直接导致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上涨,这增加了生产国的成本,削减了他们的储备,并造成了输入型通胀。随后到来的美元贬值,更直接降低了生产国和资源国储备的实际购买力。一个世界扩张的成本最终由三个世界承担:最被动的是资源国,最痛苦的是生产国,而消理论参考费国则凭借国际铸币权,始终位于食物链的上端。(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1月13日)372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