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49408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其中E代表( )。 A、 行为 B、个体 C、群体 D、环境答案:D2、 下列关于需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B、 需要只是人脑对生理的反应C、 需要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需求D、 不仅激发人的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支配和影响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答案:B3、 马斯洛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A、 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

2、要 答案:A4、 企业员工担心自己失业后的社会保障问题,这说明人有下列哪种需要?( )A、 生理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认知需要答案:C5、 救助站的张某和陈某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两人的境遇相似,但张某希望自己可以在救助站得到妥善安置;而陈某则希望自己可以被送回家乡,能够在家乡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按照马斯洛的观点,陈某的愿望所表现的最突出的需要层次是( )。A、 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答案:C6、 “生存关系成长”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阿尔德弗尔 C、凯恩斯 D、马歇尔答案:B7、 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成的行为

3、是( )。A、 正常行为 B、偏差行为 C、习得行为 D、外显行为答案:C8、 张太太今年50岁,她的先生一个月前刚去世,她与先生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现在她还处于极度伤心中,每天茶饭不思,难以入眠。如果判断张太太的这种行为是偏差行为,那么是根据( )进行判断的。A、 统计学标准 B、内省经验标准 C、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D、行为适应性标准答案:B9、 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上学时都很健康,一个孩子一到学校就犯病,这显然是一种偏差行为。这是根据( )进行判断的。A、 统计学标准 B、行为适应性标准 C、 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答案:A10、 小涛今年15岁,是某中学初二的学生。近两个月来他

4、迷上网络游戏,经常请病假不去学校,甚至逃学。小涛的这种行为属于偏差行为,其评判标准是( )。 A、统计学标准 B、行为适应性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答案:D11、 张某夫妇向社会工作者反映12岁的儿子小明到处闯祸、无法管教,他们认为儿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响,禁止儿子再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A、 找小明谈话并质疑他的行为 B、到社区了解小明朋友的情况C、了解张某夫妇和小明对问题的看法 D、教给张某夫妇管教小明的技巧答案:C12、 孙某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因此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各种周末补习班,不让孩子插手任何家务事,孙某的教养方式属于(

5、 )。A、 民主型 B、支配型 C、冲突型 D、专制型 答案:B13、 初中生小明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司业务,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以至于他觉得在家没有意思,经常偷偷去看通宵电影。影响小明这一行为的主要社会环境是( )。A、 家庭 B、学校 C、社区 D、文化答案:A14、 家庭教养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影响个体。下列家庭教养模式影响因素中,对个体具有纵向影响的是( )。A、 家庭的关系结构 B、家庭的成员互动 C、家庭的既往事件 D、家庭的亲属关系答案:C15、 小庆家庭困难,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小庆的母亲和奶奶有矛盾,关系很僵。小庆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力管教小庆

6、的学习。小庆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常常彻夜不归。造成小庆上述行为的主要家庭原因是( )。A、 家长疏于管教 B、婆媳关系不佳 C、经济状况不好 D、隔代关系疏离答案:A16、 ( )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A、 家庭 B、学校 C、社区 D、工作单位答案:A17、 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培养出的小孩往往自私,缺乏责任感,并表现出极高的问题行为发生率,这种家庭教养模式是( )。A、 娇纵型 B、支配型 C、冲突型 D、放任型答案:D18、 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环境中社区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是( )。A、 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影响彼此的行为

7、方式B、 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如经济地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C、 社区本身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的约束作用微弱D、 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影响着社区成员的行为答案:C19下列关于大众传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大众传媒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的影响如今正越来越大B、 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人的行为C、 大众传媒可使受众不断改变原有立场D、 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影响答案:B20、 口吃以及沉迷于电视等问题是( )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A、 婴幼儿 B、学龄前期 C、学龄期 D、青少年答案:B21、 个体处于生理发

8、展上的“黄金时期”是指( )阶段。A、 学龄 B、青少年 C、青年 D、中年答案:C22、面临“角色转换与冲突”的社会化问题的年龄段是( )阶段。A、 青少年 B、青年 C、中年 D、老年答案:B23、 “未老先衰”暗喻了老年人四种年龄之间的关系是( )。A、 时间年龄衰老在先,其他三种年龄老化在其次B、 社会年龄老化在先,时间、生理和心理年龄老化在后C、 心理、社会年龄老化在先,时间、生理年龄衰退在后D、 时间年龄和心理年龄衰退在前,生理和社会年龄衰退老化在后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中,属于”归属与爱

9、的需要“的是( )。A、自信心 B、成就感 C、对家人的关心 D、宗教信仰 E、有知心朋友 答案:CDE2、 “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的成长需要对应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A、 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 E、归属需要答案:AC3、 吮吸和爬行等行为属于( )。A、 本能行为 B、习俗行为 C、社会行为 D、遗传行为 E、心理行为答案:AD4、 下列各项属于人的习得行为的有( )。A、 眨眼 B、行走 C、法律 D、饮食 E、学习答案:BCDE5、 小涛是某中学初二学生,课余,他经常与一些不良青少年待在一起,出入酒吧,寻衅滋事。可以用( )来判断小涛的行为是否属于

10、偏差行为。A、内省经验标准 B、行为适应性标准 C、统计学标准 D、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E、当地风俗与习惯答案:BD6、 一般来说,人类行为的特点主要有( )。A、 适应性 B、指向性 C、创新性 D、可控性 E、发展性答案:ABDE 7、家庭教养模式的横向影响包括( )。A、 全家早年从北方搬迁到南方 B、家中祖辈曾是有名老中医C、父亲坚持每天陪孩子晨跑 D、父母将孩子交由奶奶管教 E、母亲脾气暴躁易对孩子发火答案:CDE8、 下列家庭教养模式中,易导致孩子向着攻击性和反抗性等消极方向发展的包括( )。A、 支配型 B、专制型 C、冲突型 D、民主型 E、娇纵型、答案:BC9、 关于人类行为

11、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人类行为必须适应社会环境B、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C、 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D、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是相同的E、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受遗传禀赋的制约答案:ABC10、 儿童在学龄期阶段的主要发展特点包括( )。A、 记忆力增强 B、内部语言能力发展 C、 智力水平达到最高 D、自我意识,自我观念得到发展 E、情绪发展出现两极化答案:ABD11、 下列各项属于青少年阶段的主要问题有( ).。A、 不良环境影响和导致问题少年 B、学业失败导致多重负面影响C、不良行为或性过错 D、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导致性格偏差 E、单亲家

12、庭导致的行为偏差答案:ABC12、 中年以后,个体社会性的表现主要有( )。A、 进入事业成败的关键期 B、进入“中年危机”期 C、情感趋于深沉稳定 D、婚姻更加务实 E、智力衰退答案:ACD13、针对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有( )。A、 推动老年人积极的社会参与B、 维护各项合法权利与生活尊严C、 进一步完善各项老年社会保障政策D、 鼓励老年人重返工作岗位,发挥社会价值E、 适时对条例加以修订,保证老人能同步享受社会成果。答案:ABCE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