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54371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 1.内涵,(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_。 (2)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_。,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点拨 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全球荒漠化现状: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4%,我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点睛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和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原因的异同:气候、地表物质组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共同的影响因素,但前者是水蚀作用,后者是风蚀作用。,【深度思考1】 什么是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提示 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

2、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蒸发旺盛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因素,(1)气候干旱,大风频繁,_时间长。 (2)土地表层_强烈,碎屑物质积累 (3)植被覆盖率低,大面积地表裸露。,2.人为因素:过度_、乱砍滥伐、盲目_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点睛 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日照,风化,放牧,开垦,三、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1.荒漠化的危害,读下图,回答问题。,(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道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_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

3、造成表土裸露,为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的_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风沙,沙尘暴,生产力,2.荒漠化的防治,(1)全球性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对荒漠化的防治 方针:“_”。 措 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合理用水,合理 利用 自然 资源,【深度思考2】 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提示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

4、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

5、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链接拓展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建设不当。,(2018青海联考)黑河

6、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1)目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 沙漠化、盐碱化 旱涝灾害 A. B. C. D. (2)该河下游弱水河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 A.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 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解析

7、 第(1)题,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沙漠化和盐碱化现象。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第(2)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增强等),也有人为原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 答案 (1)B (2)D,1.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

8、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考法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 1.(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 )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量较少 A.

9、 B. C. D.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3)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 答案 (1)C (2)B (3)D,考法二 风沙活动状况及成因分析 2.2014全国卷,36(1)、(2),1

10、1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解析 第(1)题,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

11、而出露的湖滩。第(2)题,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1.合理利用水资源,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

12、长,链接拓展 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经典高考题)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上图可知,19992007年,该地毁草开

13、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均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高原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正确。 答案 (1)B (2)D,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 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考法一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2015山东文综,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

14、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

15、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1)C (2)D,2.2014课标,36(3)、(4),13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解析 第(1)题,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第(2)题,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考法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 3.(2015浙江文综,12,10分)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3分)( ) 改变地貌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