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54285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必修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讲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最新考纲 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_,同种生物的_。,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5年13考),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迁出率,(1)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 _ 。 (3)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_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4)性比是通过影响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预测,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

2、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直接计数法,样方,大,强,标志重 捕,(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五点取样,平均,随机,无影响,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2017全国卷,31(4)( ) (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即可(2016全国卷,5A) ( ) (3)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013全国卷,5A) ( ) (4)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

3、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取样2013全国卷,31(3) ( ) (5)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全国卷,6D) (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三教材P6366,考查角度侧重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取样调查,准确记忆各特征具体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并把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常用方法是解题关键。,2.进行样方法调查时,为何要强调“随机”取样?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提示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应做到“随机取样”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

4、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是否一定能保持稳定?年龄结构为下降型的种群呢?,提示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结构为下降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1.(2015新课标全国卷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

5、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 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三种类

6、型。将三个阶段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相加,可知三个阶段个体数量都为400,即个体数比例为11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下降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2.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比,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析 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比,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

7、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性比;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比,C错误;图2中丙为性比,其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C,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下降型中

8、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典例】 (2016全国课标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解析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

9、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纵观近年课标卷考情,动、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考查频度特高,如:2016课标卷5、2013课标卷5、2015课标卷31、2015全国卷31,均对此作了考查,解答此类问题须把握如下技巧: (1)针对“样方法” 须做到“随机”取样。 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正方形地块“五点取样”。 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 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

10、的个体。,(2)针对标志重捕法 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明确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 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对点小练】,(2017东北三省名校联考)某兴趣小组成员在草原上调查田鼠的生存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

11、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某次调查时,在3 km2的区域内共捕获了60只田鼠,做好标记后重新放回到草原上,一周后再次捕获了60只,其中发现带有标记的只有4只,则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_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调查过程中,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动物被捕获并标记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

12、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根据题意,则60/N4/60,得N900,由于区域面积是3 km2,故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300只/km2。(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量减少,所以所得数值可能偏大;如果动物被捕获并标记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

13、数量减少,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偏大;如果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时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量增多,导致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会偏小。如果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则不会影响估算数值。,答案 (1)300只/km2 (2)活动能力 活动范围 (3)偏大 偏大 偏小 不变,1.研究方法 _。,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5年13考),构建数学模型,假设,数学形式,2.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模型分析,淘汰,食物、空间,环境容,

14、纳量,增长速率,1.上图中b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曲线a、b哪条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提示 b曲线自始至终存在环境阻力,此类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2.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1)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2)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么? (3)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图中显示第8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4)第1620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如何增长?为什么? 提示 (1)基本不变(因1)。 (2)稳定型。第10年时,

15、种群的等于1,说明第10年种群数量与第9年相同,因此第9年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3)不相同。在第4年到第10年间,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到第9或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而不是第8年最少。 (4)“J”型增长,因1且恒定。,【典例】 (2017全国卷,5)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J”型增长和“S”型增长曲线分析及应用,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慧眼识图 获取信息,答案 D,【对点小练】,(2017江西南昌检测)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J”型增长和“S”型增长,且“S”型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下列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