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24883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卷八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应试模拟第8套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创造性2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布鲁纳C凯洛夫D杜威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制约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D外国教育目的的制约4“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课外校外教

2、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到选择活动的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A独立性B多样性C实践性D自愿性6“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下列哪个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来的?()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7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8一般认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

3、作是()。A普通教育学B论演说家的教育C民本主义与教育D大教学论9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国民学历水平B提高国民素质C提高国民创造力D提高国民体质10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具有()。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11学制中关于教育的程度结构方面主要受()。A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的制约12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的作业、学籍卡片等来了解学生的方法属于()。A书面材料分析法B问卷法C调查访问法D观察法二、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

4、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1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三、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简述德育的校外途径。16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17美育的任务是什么?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18现在德育工作存在模式化、成人化等问题,实际效果差,请根据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德育原则,谈谈如何改进。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9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A精神活动B意识活动C理

5、性活动D反射活动2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21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22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哪个阶段?()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2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24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25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A有好坏之分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D都是坏

6、的26下列谁的理论是人格的类型理论?()A艾森克的特质理论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C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D霍兰德的人格理论27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D文化因素28性格的ABC理论属于哪个理论流派的内容?()A行为矫正疗法B精神分析疗法C人本主义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29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30下列哪种公式是比率智商的正式公式?()ABCD六、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

7、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32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七、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34简要说明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35简要说明侵犯行为的控制。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36试述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育理论应试模拟第8套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2【答案】A3【答案】C【解析】该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理解“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生产方式、人的发展需要。根据这三点,再看四个选项,A、D两项没有,可以不考虑,而B项

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不变的,C项“社会生产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就引起了教育目的的变化,所以正确答案应是C。4【答案】D【解析】该题的关键点是对“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D。5【答案】D【解析】对于这一题,有些考生容易选A,因为题目中涉及“学生自主选择”。但是考生只要记住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就不会选错,因为,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中没有独立性。“学生自主选择”可以理解为自愿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6【答案】A7【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考生学习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时,要掌握三点:第一,课外

9、校外教育是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的教育活动;第二,利用课余时间;第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按照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B。8【答案】D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A二、辨析题13【答案】错误。它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解析】该题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解;二是对德育的方向性原则概念的理解。只要这两个关键点解决了,这道题也就能够准确解答了。14【答案】错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这是因为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学生学习、劳动、课余和

10、课外生活中去观察与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取真实材料。问卷法只是辅助手段。【解析】从考题提到的“基本方法”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到它应该是经常使用的,且容易使用的。这样逐步缩小选择的范围,然后再使用比较法,就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三、简答题15【参考答案】德育的校外途径分为正式途径和非正式途径。正式途径有:(1)校外教育;(2)社会实践活动;(3)社区文化教育机构;(4)家庭教育。非正式途径有:(1)邻里;(2)非正式社会,文化团化。16【参考答案】(1)自愿性。(2)灵活性。(3)实践性。17【参考答案】(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1、。(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四、论述题18【参考答案】(1)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的含义,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品德现状,因材施教,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贯彻的要求:第一,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思想的特点;第二,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三,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4)之所以出现成人化、模式化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遵循这个原则。【解析】要把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回答完整,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做一些分析,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五、选择题19【答案】D【解析】要掌握反射的概

12、念,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概念的区别。20【答案】B21【答案】C【解析】把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含义理解清楚,此题不难回答。22【答案】B【解析】可以举一反三,要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意思。23【答案】D24【答案】D25【答案】B26【答案】D27【答案】C28【答案】D29【答案】D30【答案】A【解析】要把公式记清楚,尤其是后面的百分号的表示。六、辨析题31【答案】正确。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力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32

13、【答案】错误。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还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七、简答题33【参考答案】(1)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有“灵感”出现。(4)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34【参考答案】意志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

14、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35【参考答案】(1)宣泄。宣泄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2)运用社会制约。社会增加对侵犯行为处罚的强度,可以实现侵犯行为的外部控制。(3)提高道德水平。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别人的侵犯是直接与道德水平的低下相关联的。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利益和幸福。八、论述题36【参考答案】(1)遗传与营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能影响智力的发展,儿童在胚胎期和出生后,身体和脑都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脑的机能活动则依靠由血液输送的养料来维持,母亲的乳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化学成分,从而保证脑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满足及其机能活动的需要,这些都将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2)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促使能力发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早期教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与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