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1909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社科联调研课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资料注意保存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2013年度调研课题指南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2013年1月说 明一、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2013年度调研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侧重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本指南所列省领导所出题目,应按原题申报,在立项、结项和评奖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其他课题可按指南要求的研究方向和范围申报;

2、指南中未列具体条目的学科,申报者可结合自身研究优势,自行设计题目。三、课题申报程序课题申报人负责组成课题组后,应认真研究申报课题的设计框架,并按要求填写课题申报表一式两份,于2013年3月4日-13日由所在单位(各省级学会,省辖市社科联,各大专院校,党干校,军事院校,省属科研院所)加盖印鉴后统一报送省社科联学会处。经省社科联、省经团联组织专家评审并下达立项通知后,即作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2013年度调研课题。四、申报费用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对每项申报课题收取评审费200元整(课题结项评审与颁发证书不另收费)。五、课题验收申报课题获准立项后,承担人应按照指南要求,在规定

3、时间内完成课题调研与文字工作,于2014年3月,将课题报告一式2份并附电子文档报送省社科联学会处。经专家组验收评审后,在课题结项的基础上,另评出一定数量的等级奖。对验收合格和获奖的课题成果,按课题组成员人数分别颁发结项证书和奖励证书。联系地址:郑州市丰产路23号 河南省社科联学会处网 址:http:www.hnskl.org电子信箱: 邮 编:电 话:(0371) 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指南马列科社哲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哲学研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研究3.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关系

4、研究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研究5.科学发展观与“四个重在”关系研究6.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7.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研究党史党建8.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9.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若干重大问题研究10.党员人格力量与社会主义道德形象塑造研究11.应对“四种危险”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要求研究12.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研究13.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14.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15.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创新问题研究16.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质执政骨

5、干队伍研究18.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员队伍创造活力研究19.密切联系群众,求实求效,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研究20.公车改革的可行性方案设计21.国企高管收入问题研究政治学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23.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制约与协调研究24.建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25.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26.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27.低碳视角下高效节约型政府建设研究法 学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29.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30.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制度研究31.基本公共服务法治保障体系研究社会学32.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人才、知识和智力支撑研究33.

6、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跨越的路径选择研究34.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研究35.商会组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探索研究36.民营企业系统风险预警机制研究37.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38.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创新研究39.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研究40.务实河南形象研究41.河南省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统筹发展研究42.“社科联”职能定位研究43.建立健全基层“社科联”组织机构的调查与思考44.加强全省“社科联”基层队伍建设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45.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研究46.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47.互联网与政治文化安全研究48.互联网虚拟空间美丽河南形象建构研究

7、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49.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50.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51.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5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53.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文 化语言学艺 术54.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整体设计研究55.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研究56.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研究57.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问题研究58.我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研究59.我省特色文化和产业发展调查研究60.河南文化资源转化与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研究61.中原文化创新发展载体构建研究62.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街区保护研究63.打造文化示范基地,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64.我

8、省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建设研究65.切合我国外语学习者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学71.国家创新视域中的教育创新研究 72.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研究 73.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作用及路径研究7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75.我省高校园区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模式探索76.高校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关系研究77.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研究78.培养社会科学名家、大家问题研究79.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体育学80.全民健身对构建和谐中原促进作用研究81.体育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功效研究82.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体育产业研究83.河南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

9、策研究经济学84.加快河南城镇化发展研究85.河南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研究86.河南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研究87.我省加快信息化发展,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研究88.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发展研究89.我省完善基础支撑能力,加快交通物流发展研究90.新形势下我省加强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研究91.我省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92.我省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解决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机制研究9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制定建立新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研究94.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

10、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95.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研究96.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研究97.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研究98.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研究99.河南与全国同步小康研究100.我省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研究101.我省探索建立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联动机制研究102.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开发地带研究103.我省打造贯通东中西部地区先进创造业和城镇密集带问题研究104.我省构建北接京津沟通南北的产业和城镇密集带问题研究105.我省培育面向长三角,联接晋陕蒙区域发展轴心研究106.我省农产品质量

11、安全体系建设研究107.我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食品工业基地研究108.我省培育壮大服务业支撑产业研究109.我省整合资源,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研究110.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三次产业融合互动研究111.河南临空经济发展策略研究11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研究113.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研究114.促进中原城市群扩容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问题研究115.我省培育发展地区性中心城市问题研究116.我省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问题研究117.中原经济区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研究118.我省构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问题研究119.豫东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研究120.我省“人

12、地挂钩”试点规范运作研究121.我省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研究122.高铁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123.产业集群建设中的核心企业支撑机制研究124.加快建设中原物流信息平台研究125.我省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研究126.极端气候条件下应急物流预案研究127.“三化”协调视阈下河南主食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128.粮食核心区的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129.河南实现人均收入倍增问题研究130.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调查131.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研究132.搞好土地确权,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研究133.以“三化”协调为基础,建构美丽河南研究134.提高河南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135.打造河南内陆开放

13、新高地研究题为省领导所出题目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