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0824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瓯海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之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问题讨论及建议2011年瓯海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专报(二稿)2011年4月25日至5月20日,瓯海区43名青年干部在温州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学习培训。培训期间,全体学员针对瓯海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切入点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中将面临和可能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综合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情况,学员们非常关注以下九大方面的问题:1、科学合理编制农房改造规划。大家一致认为,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要统筹规划,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着眼于规划衔接,做到城乡规划与国土规划、区域总体规划与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无缝对接;二要着眼于功能定位,

2、结合新城功能区、梧白茶山功能区、郭瞿泽雅功能区和仙丽功能区等四大城市功能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点的布局、设计和规模,形成生活生产生态相融合的都市新格局;三要着眼于配套布局,通过深入调查摸底,了解集聚区辐射范围群众对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商业、宗教等公共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邮电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和同步推进;四是着眼于突出特色,针对不同地块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保护好村镇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彰显地方特色。2、因地制宜创新农房改造模式。一是“功能置换”做法。按照先生活后配套的理念,置换供而未用等闲置土地功能(已经

3、农转用的国有建设土地),优先安排农房集聚改造项目,农民搬迁后,旧房所在土地再用于学校、农贸市场等其他公建配套建设,从而既破解了农房集聚改造的土地指标的制约,又能妥善处置大量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同时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二是 “增减挂钩”做法。即把新建城镇用地与拆迁农村用地组成项目区,通过新房建设、旧房拆除、土地整理复垦,实现土地增减联动挂钩总量平衡,在用地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优先调剂一部分土地用于农房集聚改造,实现全区的土地规模动态平衡。三是“滚动发展”做法。即采取土地“先予后取”、农房“先建后拆,先拆再搬”的做法,将原用于项目平衡的地块先置换用于农房集聚改造。四是“总量平衡”做法。通

4、过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和整体规划,集约利用土地,有效落实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单元内各更新项目的利益平衡。五是“生态优先”模式。利用改造地块自身以及周边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实现对新建农房的增值,加强农房的吸引力。六是“拆迁扩面”做法。利用重点工程拆迁的契机,扩大拆迁面积,同步推进农房改造的征地拆迁工作。3、节约集约做好土地资源保障。学员们谈到,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所需土地资源主要是建设用地和用地指标两个方面。建设用地可由以下两个途径获取:一是盘活“转而未供”土地,用于启动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二是开发置换出来的宅基地,滚动建设新的农房改造项目。用地指标则通过以下办法可以保障:一是以农房改造集聚建

5、设项目向上级政府争取优先安排专项建设用地指标;二是开展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达到耕地占补平衡,并实现建设用地指标节余;三是通过围垦造地等项目创造用地指标。4、千方百计开辟集资融资渠道。随着农房改造的全面铺开,如何进一步优化融资途径,解决资金链的供应问题就摆到了我们面前。大家认为主要有两种融资方式7种模式具可操作性。第一种方式是与企业合作建设,吸引实力强、资金厚的企业参与投资、管理。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带资代建”模式,通过招投标由符合资质的施工单位带资代建,建设后由政府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支付工程建设综合费用及其他费用;二是BT模式,将项目法人进行变更,由投资人负责融资、建设管理,建成后由政府按照招标

6、文件的约定回购。第二种融资方式是社会募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有收益的项目中去。具体有5种模式:一是定向集资,组建集资公司向民间集资,定向投入农房改造项目,政府支付资金利息;二是定向增资,吸引民间资本以入股的方式,国有资金比例占51%以上,其余部分通过民间资金入股,并约定民间资本不参与项目收益分成,但保证年收益按约定比例分配;三是定向信托,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统一用于指定项目,需银监会备案;四是创投融资,调整资本金项目结构、民间资本收益浮动与项目收益挂钩,将近期还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争取市政府同意先办理土地证,通过评估把区级分成所得

7、部分先募集资金进行土地的前期包装和配套设施建设,约定投资收益与土地出让的增减挂钩;五是发行企业债券,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公司,以达到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条件,企业债券具资金成本低、融资期限长的特点。5、努力强化人力资源支撑。部分学员提出,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规划、管理、建设和监督等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而现阶段区城建办、质监站和作为业主单位的各个镇街都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因此,在进行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强化人力资源支撑。一要加强农房改造建设项目负责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二要整合全区人力资源,抽调各单位工程建设系统的专业人才;三要通过政府雇员制等形式聘请高级工程管理人才。6、妥善处理违章建

8、筑拆补问题。在这次学习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我区农村违章建筑面广量多、年份跨度大、历年来拆补政策不一,违章建筑的处置问题必须引起党委政府重视。为此建议:一是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通过“六必拆”,拆除一批现行的、党员干部的、阻碍重点工程建设的各类违章建筑,形成违章必拆的高压态势。二是营造违章不补的政策氛围。违章本身就是违法的,在农房改造中必须要用国家的方针政策对群众进行因势利导的宣传,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努力争取群众的配合与支持。三是区别对待历史违章。1986年12月31日之前的无产权房屋可视同合法房屋予以补偿;1987年1月1日至1990年3月31日期间建造的有合法用地手续的,视同合法;

9、1987年1月1日至今建造的各类违法、违章建筑一律无条件拆除,不予安置补助。此外,对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等弱势人群用于保障基本居住条件的违章,可参照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优惠政策给予安置。7、以人为本坚持还利让利于民。大家认为,宅基地是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置换农民宅基地时要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为根本目的,处处体现让利于民、还利于民。一要制定明确、细致、全面、统一的安置政策,由农民择优选择安置;二要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政策,科学评估农房及其附属建筑的补偿价,维护其经济利益;三要返还宅基地征用补偿金,以平衡农户为获得公寓房产权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四要积极探索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等农村

10、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实现形式,并通过土地经营权股份化改革等方式,使农民享有土地使用股金,增加农民收入;五要控制农房改造建设成本,降低农民置换标准公寓的费用;六要确保同期完成农房改造集聚点的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加速中心集聚区的商业用房、农副食品市场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七要适当减免农房改造集聚区的电力、水务、通信、互联网、电视等生活密切相关各类费用,在提高农民集聚后生活品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其生活成本;八要结合实际发展好物业经济,加强职业培训,解决农民生产就业问题;九要重视和保护无房户、低保户、困难户等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益。8、切实

11、加强农民社会保障。在班级讨论时,学员们多次提及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顺利推进,逐步实现城市化后,农民将远离其依存的土地,此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帮助农民尽快完成身份转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些学员建议:一是加快户籍改革,剥离附着在户籍之上的各项公共福利,使集聚后的农民尽快享受同等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和待遇;二是建立完善农村失业保险制度,以及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配套的失业补助制度,解决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保障问题;三是建立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成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异;四是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

12、险覆盖面,取消身份和户籍限制,鼓励劳动年龄段以内的农村居民参保,并将集聚后从土地增减挂钩等方面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出让所获得的收益用于补助其保险费用。9、快速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农房改造将大量散居在农村的人口集聚到一起,突破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为让农民尽快适应“村转居,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居民”的新变化,学员们建议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社区管理机制,培育城乡新社区。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居民认知度。通过宣传,让集聚居民了解社区是群众自治的组织,社区是化解基层矛盾、改变城乡面貌、强化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更是反映民意的重要途径。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社区运行。建立社区党组织

13、和居委会工作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建立人员管理机制,加速队伍的职业化;建立便民服务机制,构建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双重管理机制,实现平稳过渡。三是培育文化,提升居民认同感。培育社区群众的自治意识,指导和帮助社区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性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和公益性志愿帮扶便民活动,使广大居民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得到实惠,提升社区整体品位,增强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尽快融入社区,完成村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