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0619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9月1日在南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县长 王小林8 D$ b# e8 C: f. X9 p1 ( j各位代表:8 O* b( 6 G8 s w1 _现在,我代表南城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V8 ) c& H+ b$ h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O: y6 _; o- C* Y5 Q7 j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克服了雨

2、雪冰冻灾害、世界金融危机、特大洪涝灾害等时艰,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4.1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5.9%;财政总收入6.46亿元,是2006年的3.7倍,年均增长4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2.4%;固定资产投资64.3亿元,是2006年的5.3倍,年均增长35.9%;农民人均纯收入6491元,是2006年的1.7倍,年均增长16.7%。荣获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2009-2010年度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综合先进县、全省第

3、十二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全省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获得了市四套班子巡查考评总分第一和市目标管理考评综合先进第二名的佳绩。目标管理考评9项指标均在全市前三甲之列,尤其是城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两房一改”、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农村等工作位居全市榜首。- X* R$ O2 p3 d. v/ D! m m5 P四年多来,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2 K6 & 2 f; e- T(一)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坚持把实施工业强县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战略强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3.3 :37.

4、6:39.1调整为2010年的20.7:46.4:32.9,第二产业总量接近经济总量的一半,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一是园区集聚效应明显。2010年,园区共有企业126家,完成增加值16.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0.3亿元,实现税收1.3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7倍、5.3倍、5.1倍。二是规模以上企业总量扩大。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81户,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9倍、3.1倍。三是产业支撑作用明显。2010年,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0.3亿元,上交税金7372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77.5%

5、、77.2%、71.1%。四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阿颖”牌淮山制品、“麻姑”牌米粉、“洪门”牌蛋制品和锦丰方便面等4个品牌分获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活血止痛胶囊、100T/淮山羹、二羟甲基丁酸等5个产品获省优新产品;2010年南城县被授予“江西省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P# x* J: u4 P+ I (二)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围绕建设赣东南次中心城市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完成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明确了3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建成了滨水公园、登高公园、建昌大

6、桥、杨林渡大桥等一批重点工程,提高了城市的空间承载力。全县共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140余个,总投资近40亿元。2010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2.9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4.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1.9%。二是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13亿元,完成257个新村点建设,打造精品示范点10个。“三绿化一处理”和“穿衣戴帽”工作有序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连续多年荣获省市先进。三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切实加大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城市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生

7、态村创建活动,万坊镇、徐家乡、里塔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徐家乡白洲村、五帝村,株良镇脊江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徐家乡白洲村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村。坚持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l9 _, M1 S- 4 V1 / z2 $ g( J(三)巩固强化农业基础,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狠抓品牌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一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55.89万亩,总产达26.6万吨。南丰蜜桔种植面积达21.2万亩,麻姑仙枣种植面积2万亩,淮山种植面积1.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

8、达10.5万亩,形成了以优质稻、南丰蜜桔、麻姑仙枣、水产、畜禽、商品蔬菜等六个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4家,江西著名商标3个,江西名牌农产品6个,30个产品获得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12个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23个产品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引领,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几年来,全县新建农村水泥路310.7公里,农村水泥路总里程达680公里,2010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投资1.6

9、亿元建设11座渡改桥项目,彻底结束了农民摆渡的历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积极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发水保等农田水利项目,有效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I, l0 g) Q# B7 C+ f) P N(四)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原则,立足县情、突出特色,强力打造“总部经济”,第三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76亿元,年均增长11.2%。一是物流运输业发展壮大。至2010年底,全县拥有物流运输企业228家,货运汽车保有量达3020辆、总运力3.

10、35万吨,引进船舶37艘、总运力8.3万余吨,全年上交税金1.3亿元。物流运输业由以汽车运输为主的货运物流业步入了公路、水路货运并重的集约化发展。二是现代旅游业有序推进。制定出台了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编制完成了南城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投资700多万元用于麻姑山风景区绿化工程、景点修缮和基础建设。洪门醉仙湖景区开发有序推进。三是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农家店和配送中心质量得到保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更加完善,累计建设农家店156家,覆盖93%以上的行政村;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家电下乡销售总额达1.43亿元。, 2 A4 C s- o0 o+ S# _ q

11、(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非工企业改革进展顺利;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二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几年来,共引进项目365个,总投资182.3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亿元以上项目42个;引进外资项目35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6992万美元,出口创汇累计完成2.71亿美元。三是全民创业持续高涨。2010年,全县私营企业总数达1458 户,比2006年增加715户,增长204%。个体工

12、商户注册资金4.1亿元,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9.6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68%和388%。- y# g$ c4 c& o1 j(六)切实改善民生民本,社会和谐度持续提升。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保稳定、谋发展。一是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达13亿元,着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新增城镇就业928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6万人次,发放小额贷款7096万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23万,建设廉租住房2.74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无到有,参合率达97.69%;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有力,共发放各类民政救灾救助资金达1.48亿元,惠及

13、17万余人次。二是安全维稳形势较好。全面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进行专项整治,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三调联动”工作,推进“天网工程”和信息化建设,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教学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45.6%。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蓬勃发展,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公共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光明微笑”工程效果明显,对全县适宜手术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全部实施了

14、手术,实现了动态清零。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连年被评为国家和全省先进。 s3 C7 9 V% S7 R! W(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通过行政机制的完善和行政行为的规范,不断优化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是政府职能积极转变,服务发展主动深入。完善考核体系,加强部门协调,优化发展环境,确保重点工程和主要产业顺利推进。加大民生投入,压缩行政性支出,机关公用经费实现零增长。二是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民主意识不断强化。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四年多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3件,政协提案495件,回复率100,满意率均达98%以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入

15、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三是监督机制日益完善,廉洁从政积极践行。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健全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有效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与此同时,拥军优属、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人防、移民扶贫、统计调查、残联、老龄、防震减灾、档案、保密、地方志、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U* _ t, l7 I; O* |# |/ R) H各位代表!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扬优成势、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D

16、( U9 5 x0 p2 o w! S5 I, P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5.4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17.1%。1-7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69亿元,增长44.9%,地方财政收入4.67亿元,增长61.5%;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增长39.4%。 r& X a V5 8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坚持以园区为主战场,加大主攻工业力度,促进了工业经济提速增效。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增长20.8%;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增长45.3%。园区新增开发面积1060亩,总面积达4232亩。$ M G- R5 S6 V T项目建设推进有力。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对外拓宽招商领域,对上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7月, 全县新签约项目54个,其中工业项目51个,总投资40.8亿元,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个;在城市项目方面,以老干部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