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04537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独山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今年1-3月,我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持续的高温少雨致使独山旱情不断加剧,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初步统计损失4亿多元,由于县委政府积极制定应对措施,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较好增长,一季度我县经济将大体保持1-2月运行态势,GDP增长率12.8%。 一、独山县生产总值(GDP)1-3月:独山县生产总值(GDP)现价36168万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年计划15.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28:53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95万元,同比增长4.8%,占GDP比重的19%。原因:我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大县、农林牧渔业产业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2、,特色农业、区位农业、订单农业在我县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农业基本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今年又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目前全县因旱造成28.7万(占总人口数的182.42%)人、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300余万元、林业损失1077万元、畜牧业损失831万元、水利损失580万元。第二产业:全部工业、建筑业的增加值为10369万元,同比增长13.2%,占GDP比重的28%。受旱灾影响,我县规模以上29家企业中,12家因旱停产、5家半停产,工业企业同比减产2.9亿。第三产业:增加值19204万元,同比增长15.8%,占GDP比重的53%。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影响,批零住餐业增强,市

3、场活跃,加上我县对交通运输(公路和铁路)投入扩大、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二、一季度农业生产情况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6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4。其中农业产值3200万元,同比增长4.22;林业产值384万元,同比增长0.08;牧业产值6980万元,同比增长10.31;渔业产值80万元,同比增长31.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5万元,同比增长5.63。农业增加值2100万元,同比增长5.01;林业增加值320万元,同比增长1.43;牧业增加值3900万元,同比增长7.15;渔业增加值70万元,同比增长-5.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5

4、万元,同比增长0.49;当前农村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水、电、路建设步伐跟不上农村发展的需要,防汛抗旱能力不强。尤其是今年我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持续的高温少雨致使独山旱情不断加剧,目前初步预计旱灾使80%以上夏粮无收,同时旱情的不断加剧将导致秋粮的大幅减产。2、畜牧业生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受挫。独山县畜牧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目前因干旱已经让独山南部乡镇等重灾区的牲畜饲养量减少了三成以上。今年畜牧业前景不容乐观。 三、工业经济平缓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一、完成情况1-3月份全县规模工业总产

5、值预计完成30034 万元,比去年增长15.5 %,完成县计划的12.7%。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581万元,同比增长了16.4%,完成县计划的13%。受旱灾影响,我县规模以上29家企业中,12家因旱停产、5家半停产,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幅同比回落26.3和27.1个百分点。二、促进工业发展的几条建议(一)抓住机遇,增强工业新增力量认真分析当前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积极落实国家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力争取国家的大型工程项目,抓紧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对投产大项目的跟踪督查,确保有效补充新的工业个数和经济增量。(二)增强对困难企业的

6、跟踪、服务、协调力度对停产、半停产、亏损严重的企业,及时调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作好协调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克服旱灾影响,使因旱停产企业尽早恢复生产。(三)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积极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从根本上缓解节能降耗的压力。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旺季,接踵而至的节日和商家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全县消费品市场呈现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一、 基本情况从规模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规模有较大提高。一季

7、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42 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4029.4万元增加了2713万元,增长19.3%。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批发实现零售额970万元,同比增长20.1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671.4万元,同比增长19.2%,住宿实现零售额129万元,同比增长38.2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2万元,同比增长19 %。二、主要特点1、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两大传统节日,消费市场人气鼎盛,吃、穿、用商品销售上扬,服务性消费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业全面旺销,受两大节日的带动,零售市场呈现良好开端。全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742万元,同比增长1

8、9.3%,零售市场销售总量和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又上新台阶。2、居民消费热点比较突出。由于节日和物价上涨因素,食品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多。3、餐饮的社会化程度继续提高。节假日期间,酒楼餐馆成为亲朋好友聚会联谊的场所,公务和商务活动也为餐饮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三、存在问题1、物价上涨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季度,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等价格继续攀升,物价的过快上涨虽然拉动了名义上零售额的增加,但繁荣背后是造成中低收入户食品消费人均支出增加,这样居民中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很难减少消费或降低档次来躲避价格上涨带来的负担,只能减少食品以外的消费来保证食品消费,进而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9、2、农村市场还有待于长期开发。当前,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消费也有较大改观,但总体上看,农民购买力依然偏低,再加上近两年主要商品零售价格涨幅较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民所增加的实际收入,对农民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基本情况今年第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371万元,占县计划万元的19.14%,同比增长100.3%。从投资构成来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3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8398万元增长了349.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33937万元,与上年同期4437万元相比,增长了664.9%(由于与州局联系争取了麻驾高速投资21096万元,州局安排在基本建设

10、项目中;否则基本建设只完成16547万元,同比增长27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10万元,与上年同期3511万元相比,增长了-79.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84万元,与上年同期450万元相比,增长了585.3.7%。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万元,与上年同期420万元相比,增长了-66.7%。农村私人固定资产投资(私人建房)完成1500万元,境外跨区域投资1-3月份州没有反馈,上年同期为10634万元。二、存在问题从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新开工项目不足,第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46个,其中续建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只有3个,且都是计划

11、总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二是有的单位和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上报工作不够重视,造成项目完成情况统计上报不及时,上报数与实际完成数不符。三、下步工作建议一是由发改和经贸部门牵头,对我县各部门、单位和个人今年计划的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的项目进行摸底排查,深挖投资项目,扩大统计面。二是政府加强引导和督促,促进以审批立项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协调上级统计部门,争取跨地区投资额,特别是麻驾高速公路的投资额。六、政策建议 (一)加快速度推进投资项目建设 1、进一步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协调、调度和管理力度,切实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改善民生环境。对扩

12、大内需中央新增项目要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发挥效益。2、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鼓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立限期办结和督查问责制,不断完善工业聚集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优化服务环境、促进项目落地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达效率。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活社会投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而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二)以促进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加快工业聚集区规划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麻万和小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

13、境因素已经不在适合落户新的工业企业,因此麻万工业聚集区和小河工业聚集区在服务好原有企业的同时要积极转型发展物流经济,为此,要抓紧完善规划,要加强服务,继续采取“一厂一策”精细化服务和电价补贴等有力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工业聚集区基础配套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聚集区服务体系,为工业企业向聚集区集中创造条件。二是巩固和提升现有铁合金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广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支持和鼓励铁合金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将6300KVA炉型技改达到12500KVA以上)对矿热炉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从而降低能耗,提升效益,力争规模工业开工率达到80%以上。加快以100

14、万吨水泥厂建设项目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的发展。下大力气积极抓好平黄山铁矿和新同多金属矿的开发利用,依托农业产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扶持盐酸菜公司、黔茶公司、万坤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快以东峰锑矿为龙头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盘活国有资本。在总结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以东峰锑矿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盘活存量资本,尽快恢复生产,扩大规模,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重新树立起龙头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促成县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三)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实施“185工程”为主抓手,按照“四园三区六业”布局,扎实

15、抓好三农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三农”服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四园三区六业”规划为目标,以实施现代农业为重点,以“185工程”为主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蔬菜、畜牧、烤烟、茶叶、果品、中药材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点,抓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和供港蔬菜基地规划建设,优先发展以粮、蔬、油、茶、果、药为主的加工业,培育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体系,确保农民能种下去、收得到、卖得出,真正实现增收致富。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抢抓国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的机遇,认真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付各种政策性补贴,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更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积极争取并整合各种资金、争取多渠道投入,从农民最需要解决的“水、电、路、气、房”等问题入手,努力夯实我县农业发展基础。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推进产业化扶贫,抓好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化扶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