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50437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选,一、天文历法,【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太阳的别称,月亮的别称,(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银盘、玉盘。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

2、月亮为婵娟。,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秋季、冬季以此类推。,【干支纪时法】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3、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年号纪年时间最长的是康熙,长达60年。,【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4、: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古代地理,自古以来“中国”的别称,【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赤县、神州】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

5、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山河地理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今陕西一带。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 【河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

6、,同“河东”。 【河外】黄河以西以南的地区,今陕西、河南一带。,【江东】长江下游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

7、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现在的“山东” “山西”的山指太行山。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 东岳泰山、 西

8、岳华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三、科举制度,科举前的汉代察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征辟】也

9、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科举制度,由隋朝开始,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

10、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迁升,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去:解除职务。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四、生活习俗,【传统节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11、【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追念介子推。 【清明】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现视为中国的“情人节”。,【中秋】又称团圆节。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

12、俗。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

13、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五、音乐文娱,【五声】 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文房四宝】 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岁寒三友】 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松,是耐寒树木,

14、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竹”见上条。,六、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

15、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史书编写方式】 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七、人物称谓,【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

16、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 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 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