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2500633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全市公开课(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语,中国古人对言的要求很高。孔子有“一言可以兴邦”说, 战国策亦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学习目标,1、了解烛之武的说话技巧; 2、概括全文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左传,汜(fn)南 夜缒(zhu)而出 亡郑以陪(bi)邻 共(gng)其乏困 秦伯说(yu) 逢(png)孙 佚(y)之狐,自学检测,注意:先翻译句子,后点出本句知识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人名、地名、官职名不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以:因为,贰:从属二主,军:驻扎,状语后置,于晋无

2、礼,于:对,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秦晋之好,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

3、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假如 使:派,师:军队,从:听从,辞:推辞,犹:尚且,是:这,过:过错,然:然而,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通“矣”,答应,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

4、下“出场”的?,在这一部分出现了三个人物:佚之狐、烛之武、郑伯, 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语言各自体现了佚之狐、郑文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佚之狐: 郑文公:,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文公,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

5、义无反顾赴敌营。,3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在夜晚,用绳子从上往下送,以:用,办事的官吏,敬称,目的连词:为了、来,鄙:把当边邑,远方,为什么,表目的:来,增加,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供”,缺少的东西,3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为:给予,赐:恩惠,=有何厌 宾语前置,封:把当边界,肆:扩张,封:边界,焉:从哪里,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盟:结盟,阙:削减,1.先言“郑既知亡”,使之减少戒心 2.“越国以鄙远”(亡郑无益); 3.“邻之厚,君之薄也” (亡郑有害) 4.“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舍郑有益) 5.“焦、瑕事件” (看历史,晋国言而无信) 6.夫晋,何厌之有?(望未来,晋将阙秦),烛之武怎样说服强秦退师的?,4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因:依靠,而:却 敝:损害,夫人:这人,微:如果没有,与:结交,“

7、智”,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人物形象烛之武,烛之武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期间他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他怀才不遇,又满怀爱国之志,国家危难之时,他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表现出了聪慧机智。文章刻

8、画了烛之武勇敢、智慧、爱国的形象。,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义无反顾的勇士 机智善辩的辩士,艺术特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本文虽只有三百字左右,但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例如亲近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倾覆在即,佚之狐的推荐令郑伯看到一线希望,读者以为谋臣必慨然出使挽狂澜于即倒,岂料,烛之武因为长年不被重用,心中存在抑郁难平志气,淡然而辞,顿有手足无措之感。而此时郑伯引咎自责,又增添了剧情的戏剧性。直至烛之武“许之”读者始知虚惊一场。而本文的最后一段也同样有如此妙处。总之,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既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又能紧扣读者的心弦。,伏笔照应:,伏笔照应: 1、秦晋围郑,与秦无关 2、驻军两处,便于烛之

9、武夜见秦伯,作业,正确无误地默写 完成巩固案习题,诸葛亮舌战群儒 邓芝出使东吴,知识总结,词语解释,1、且贰于楚也。 贰: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7、行李之往来。 行李:,从属二主 驻扎 推辞 假如 把当作边邑 增加 出使的人,8、共其乏困。 共: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11、又欲肆其西封。 肆: 12、阙秦以利晋。 阙: 13、秦伯说。 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夫:,通“供”,供给 恩惠 渡河 延

10、伸、扩张 侵损、削减 通“悦”,高兴 (如果)没有 那,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词句翻译,1、通假字,已,通 “矣”,了。 共,通 “供”, 供给、供应。 厌,通 “餍”,满足。 说,通“悦”, 高兴。 知,通 “智”, 明智,聪明。,(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2、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邻之厚,君之薄也 既东封郑 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因人之力而敝之 共

11、其乏困,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变薄弱。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 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3、古今异义,(1)东道主 (2)行李 (3)乏困 (4)夫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那人。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4、特殊句式,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断) 2、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 “之”作为标志。 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 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