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247351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 革 势 在 必 行,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二十一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材料: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1、背景:,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尤其农业集体化)日益显著 赫鲁晓夫上台,1、背景:,2.主要措施,农业:,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

2、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重点在农业,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欢送出发垦荒的青年,材料31: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材料32: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

3、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玉米运动没有从国情出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改革结果:失败,失败根源:未能科学认识斯大林体制弊端,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束缚,经济:对斯大林模式体制小修小补 政治:在破除对斯大林迷信的同时,造成思想混乱,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4.评价:,材料33: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

4、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目的:,革除阻碍经济发展的弊端,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自主权;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2.内容:,重点在重工业,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3.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军事、综合国力增强, 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后期:经济发展放缓,进入停滞(1975),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5、,1.内容:经济和政治领域,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改革的重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多元化。,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激化矛盾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1991年),改革的失控,由于经济改革没有完 全放弃传统做法,没有 出现明显成效,经济继 续滑坡。 戈尔巴乔夫又将改革 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他在职时期的政策 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

6、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12.25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标志着苏联已经不复存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2.结果:,因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方向(实质),加剧政局动荡和形势恶化,目的,具体 内容,结果,都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都在工农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都以失败而告终,内容,经济 成效,失败 原因,重点在农业,重点在 工业,从所有制改革和发展

7、商品经济入手,取得一定的成效,未见成效转而 进行政治改革,未改变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虽然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 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 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内部原因,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

8、.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1、下列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苏联的社会实际 C.在维持原有的经济体制基础上局部改革 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 2、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3、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导致了工农的不满 C、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不切实际,急躁冒进,D,A,B,4、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5、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