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46855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宾主尽东南之美 2、舸舰弥津 3、纤歌凝而白云遏 4、天高地迥 5、命途多舛,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及成语分析,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骈体文用典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不仅数量多,用得恰当,而且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和作者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通过用典,在这篇序文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和不甘于失败的上进心理就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由于用典,又表达得非常委婉曲折。,其主要好处是:

2、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用极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用典的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丰厚,在语法修辞上又有倒装、节缩、对仗、借代等不同的方法,加上古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与今天又有很大差别,所以,要理解这些典故,这对读者的要求就比较高,如果读者的知识面不够,就会觉得文章看不懂。,一、受人赏识,如遇知音,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东汉名臣陈

3、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徐孺榻指礼贤重才,或指礼遇宾客。,二、才华横溢、文采斐然,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

4、“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13、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宝树:谢玄曾以“芝兰玉树”比喻好子弟。所谓“芝兰玉树”,其典出自晋书谢安传:“(谢玄)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

5、阶耳。” 后以“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树临风”,比喻英俊潇洒的美少年。“玉树盈阶”比喻子弟既多又好。,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如“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表面上看,好像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 而深层的意思却是借“日下”与“云间”两典来含蓄地表达自己也像陆云一样年少才高,却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人生感慨。王勃本来年少气盛,再加上才华横溢,所以不免有心高气傲的心理,曾因一篇檄英王鸡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了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间跌下来的感觉,既为怀才不遇而伤感,又为前途

6、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城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把“日下”与“云间”两典去掉,即只剩下“西望长安,遥看吴会”的话,作者那种复杂的情感是怎么也传达不出来的,横看竖看都只能理解一点, 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而已。由此不难看出用典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

7、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 “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5、“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为最年轻者,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一年之内超迁为太中大夫,汉文帝对贾谊的才能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

8、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恨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毛泽东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

9、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6、“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文帝曾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

10、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李广难封”被用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诗,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这首诗被章帝知道

11、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 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长久,章帝派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梁鸿夫妇逃至吴地后,全家三口总算有了个安身的栖所。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12、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语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有损失,后来终于得到胜利;年轻时荒废了,年纪大后努力还不迟。出自后汉书冯异传。,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作者认为这种行为是消极的,不打算仿效。这是反面用典,表达了作者不甘沉沦,力求振作自强,具有自慰自勉之意。“猖狂”指狂放,不拘礼节。 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别”,嫂子回娘家,他为嫂子饯行并送她上路。对旁人闲话、非议,阮籍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我们现在说青白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

13、故事。阮籍见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对之;他喜欢和佩服的人来了,就用青眼相对。是真名士自风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脱俗。,1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给他一根长绳,定把南越王缚至汉朝宫廷来。后果然说服南越归汉。这两句是说,自己跟终军的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请缨”作为典故,常表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投军或出使等意。“长缨”指缚敌的长绳,比喻克敌制胜的力量。诗词多次引用“长缨”的典故。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1、“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

14、风。”有怀投笔:有投笔从戎的怀抱。班超最初在官府中从事抄写工作,他从军以后,受到大将军窦固的赏识。公元94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出使西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域全境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宋书 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速地向前发展。 这两句是说,自己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报负,所以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1、【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

15、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2、【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3、【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4、【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霁:雨雪停止,天放晴。,5、【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6、【萍水相逢】,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7、【涸辙之鲋】,涸:水

16、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对 偶 仿 写,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见秋水之浩淼, (望长天之明彻) 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冯唐白首,老当益壮; (司马青衫,穷且益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