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17866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论文英美文化课程论文系别:教育二系专业年级:初教六班姓名:李倩学号:指导教师: 李智强职称: 讲师2015年6月13日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1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5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1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31.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51.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5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5参考文献:7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 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观念、对象、方式、餐具、还是礼仪等各方面,这些不同都是显

2、而易见的。但是,随着国际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前言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中 国与世界接轨,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及西餐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中国的餐饮文化中。而中国的饮食也在西方许多国家享有盛誉。现今,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外国人也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多种不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

3、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研究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

4、作方法复杂。口味多种多样。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1.2.1中方的观念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饮食味道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产力都处于低下的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人们常说的“色、香、味俱全”,味是最重要的。而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也就在于它的味。中国人饮食重艺术和感性,追

5、求“美味”始终是饮食的最高要义。中国饮食中,为了追求美味,往往会造成部分营养的缺失。菜肴的形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昧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这正是中国饮食观念最重要的表现。但中国饮食并非不重视营养的搭配。唐代时出现了药膳,现在又有“药疗不如食疗”的提法,都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饮食营养的搭配。但中国传统的营养理论讲求的是模糊概念,某种食物有营养,对身体有好处,并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有具体的数据分析。1.2.2西方的观念在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食物营养的追求远远超过了色香味形.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西方人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搭配,把饮食当作一

6、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注重饮食的营养功能,追求“营养”是饮食的最高要义。食物营养成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要求,是西方人评价美食的核心标准。西方人通常认为饮食仅是生存手段,比较重视食物营养素和能量的供应状况,而很少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在一起,这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西方人吃东西时,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而对于食物的色、香、味却不是那么在乎。即便口味千篇一律。甚至比起中国的美味佳肴来,简直单调得如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说得不好听,就像给机器加油一样。对西方人来说,食物的味道则是次要的。

7、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于干脆生吃。为了更好的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西方人对很多食物选择生食或者烹至半生半熟。因此,西方人的饮食可以用“方便实用”来概括面包、果酱、奶酪、黄油、生蔬菜等进行简单的组合就可以构成一顿有营养的早餐。1.2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

8、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特点。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入的高因此西方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

9、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1.3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在餐桌上,中国人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西方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没有中国人热情,客人与主人间没那么客气,而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

10、彩各异,适用于各式各样的餐饮场合。并且中国烹饪讲究餐具与菜肴协调搭配,讲究”美器”,精美的食物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并且要注意搭配和谐。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在形态上、在空间上都要讲求和谐相配,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让人在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西方人的餐具以刀叉为主,辅以各种类别的杯、盘、碟、匙和盅。他们的餐具可以分为五大类:瓷器、银器、金属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其中,瓷器、金属器和玻璃器皿又有不同的种类和用法。如茶杯和咖啡杯多为瓷器,刀叉多为金属器,而水杯和酒杯则多为玻璃制品。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自然会有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和饮食方式

11、的不同。两者各有千秋,单说历史,西餐自然无法和中餐相比。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不必说。但是很多历史的东西,过去可能是先进的,今天则可能是落后的。比如就现在的生活节奏来讲中餐做起来远不如来个汉堡方便、快捷。从卫生的角度看,中餐的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中既要有传统的中餐,也要有一些西式的食品。 文化差异就动与静,需要的不是个人或集体的评价,而是需要一个“零势面”。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饮食只是单纯的“味”天下,而中国人却最终没有改,西方人也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饮食有何不足。在西方一些哲学家观点认为,没有镜子是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然而,西方人和中国

12、人一样,没有找到一面可以找到自己不足的镜子。西方饮食文化有何不足?很简单,从肉类煮八成熟就能看出,八成熟的肉类的确实含有比较多的营养,但是,从健康的角度看,他们缺少卫生的眼光,肉类的细菌没能得以杀除,在保证美味、营养的条件下还必须有健康。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保证个人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传承文化。饮食文化不是历史的,也不是现代的,它是从古代到现代在蒸煮实践中得到的。饮食文化不是属于个人的,也不是属于某个集体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历史的累积物及文化的见证。参考文献:1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2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李曦,中国饮食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4.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作者(英国)(Roberts.J.A.G)罗伯茨译者杨东平5.当筷子遇上刀叉:看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作者杜莉、孙俊秀、高海薇、李云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