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13677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 网报:2010年2月26日凌晨祁阳县二中高二347班女生黄玉萍只身跳楼而死,3天后,3月1日,祁阳县四中高三330班女生何超男从五楼纵身而下16岁花季学子跳楼自戕以解脱重负和压力,这死因以为他们的遗书所证实!“减负!减负!”中国教育一个沉重的滴血话题,不能不让人再度关注!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教育为何会“吃人”? 减负,一个口号喊了很多年,却仍旧挡不住孩子的书包不断变沉。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减负的措施也五花八门有的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学习时间,有的减少作业量然而道道“减负令”仍然难以改变早到晚归、作业依旧写到半夜、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的

2、现状。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一、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仅从教育部教基20001号文件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算起,直至2009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以及至今,中小学“减负”工作已经开展15年,15年来“减负”几乎毫无成效,这非常令人担忧、困惑。也令人深思。是教育部乃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或假作为吗?未必。教育部就“减负”问题可谓三令五申,召开座谈会商讨对策,通知年年有,文件年年发,地方教育部门也有动真格的不仅发出严格的行政规定、“贯彻教育部通知、文件的意见”等等,而且真的动用行政执行手段,比如云南省就曾免去12位违反减负规定学校校长

3、的职务;甚至有的省市还绞尽脑汁发出“书包限重令”,且突击上街、进校称量学生的书包重量,发出情况通报,还有晚间突击检查初中是否违规组织晚自习不可谓没有力度。围绕“减负”,上自中共中央国务院最高当局、教育部,下至个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有政令、行动,但中小学生不堪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就是减不下来,以致成为“”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减负”令,大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如一所学校两套课表如一个单位两套账本一样应付检查、变“月考”为“单元练习卷、目标检测卷”、变双休日补课为“兴趣班”、对督导检查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几乎每年都有花季少年学子因不堪重负和压力而跳楼自戕以求解脱,2009

4、年就有人以事实为依据写过吃人的“示范高中”一文,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而就在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讨论制定之时,3月份一个月内湖南发生两起高中生不堪重负与压力而跳楼自杀寻求解脱的惨剧,其自戕原因自有遗书为证鲁迅先生曾说翻开旧中国历史满见“吃人”二字,如今我们的教育也在“吃人”了?难道这就是15年“减负”的结果?二、中小学生“减负”难的原因分析就“减负”论减负,采取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蹩脚举措,这是减负难有成效的根本原因。有识之士、专家学者关于“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论述比比皆是;就连无名草根也都能找出了减负走进怪圈以致成为笑谈的原因。百度空间中一位大约是教师的网友,排出了减

5、负难有成效的因果关系图:社会用人学历当先,且歧视非全日制的高教学历及职教学历,轻能力和经验考查,于是人们为学历文凭而疯狂升学看分数,上名校更看分数高考命题方式等改革迟迟未有成效,灵活的能力考查未能有效凸显老师应试教育出“成绩”,评优秀晋职称,成为香饽饽学校升学率高,全校名利双收老师指挥题海,千万学生争分数夺“名”校学习负担过重,休息时间被占,学生越来越无法承受教育部检查学校搞“双课表”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检查无果,督导一阵风,负担屡减不降于是发生事件,再发“减负”通知文件循环往复,陷入周而复始的怪圈“减负”无效的原因如此清晰,连草根教师都能分析得如此有逻辑性,教育部官员、那么多学者专家难道分析不

6、出来?一次一次的座谈研讨难道分析不到这样的层次?真的难以相信。在这样的前提下,令人不得不这样想:教育部门对社会、政府在用人方面的政策、制度无法干预,于是社会用人学历文凭当先(且大多为全日制大本以上)之弊端便无以改变,“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和机制无以建立;社会为文凭而疯狂的现象就无法改变;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规模、结构改革严重滞后,导致对高考及高教招生制度、方法不敢有大的突破,题海战术应付高考、中考屡屡有效便不可能被丢弃更重要的是,从教育部到某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价值取向方面严重失误,简单地视高升学率高与硬件设施好的学校为“优质教育资源”,唯独不提教育思想和依法办学的规范程度这一更重要

7、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软件标准,客观上默认甚至是鼓励了应试教育模式的“示范性”,且写入目前正在制定的规划纲要一面三令五申“减负”,一面称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应试教育特区之“示范高中”等为“优质教育资源”而不提及任何整顿要求出台有力措施,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什么?客观效果就是:“应试教育”闻闻很臭,吃起来很香。如不改正,后患无穷由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和错位,教育部在“减负”方面“通知”、文件发得多,动真格儿严厉查处少,这似乎也表现出由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或错误所以对“减负”问题的一手硬一手软,喊得响,做得少在许多地方“示范高中”或其它高中发生的学生因不堪重负和压力而自杀的惨剧,对于已经确证因学校办学思想严重

8、扭曲、违规办学剥夺学生休息权利而导致的学生自杀事件,我们可曾见到教育部为此发出什么通报和查处决定?即使在2009年河南西峡一高发生学生因无法承受学业负担和压力而跳楼自杀事件后,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然而针对“减负”和一个一个花季少年的自杀惨剧来看,这份意见显得何等不痛不痒!为何如此?我们不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和错位而导致说得严厉而行为软弱来考虑,又能做出何种解释呢?“优质教育资源”这一明确体现教育价值观的概念,如果不首先从教育思想、依法规范办学来界定,而是突出硬件设施、客观上追求分数与高升学率,那么即使陶行知办的晓庄师范或“工学团”也算不上“优质教育资源”,因

9、为设施太简陋了,当然更谈不上现代教育技术。究竟什么是“优质教育资源”?价值判断岂可错位!“减负”难如登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从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下手,而是就减负论减负,自然无效。正如对一个癌症患者,总是不考虑根本的病因和病灶,而是今天退烧、明天脱敏、后天止疼,大后天开胃这样的治疗不管花多少气力,能管用吗?假如对那“病灶”本身口头上理论上“痛恨”,而内藏怜悯和难以割舍的某种喜爱,又如何企望能有果断、刚性的治疗措施?“减负”十多年不见成效,就是因为我们的决策部门由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和错位,导致在“学生负担过重”这一现象中所表现出的诸多矛盾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亦即所谓“根本问题”,因而总是不能确立

10、正确的工作目标指向。打一比方:如果在战场上,对敌人的方位模糊不清,甚至对那稍显模糊的敌人还在潜意识中尚存几分恻隐,我们能够很果断地瞄准它而扣动扳机吗?所以,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果没有深入系统研究好学生负担过重之根源的话,如果没有系统研究好“减负”的科学配套措施的话,就少谈“减负”吧,免得有些说话有些不客气的网友又要发博文调侃:“哈哈,教育部又在讲减负了”但是,面对一些高中、一些“优质高中”屡屡出现学生不堪重负和压力而跳楼自杀一类惨剧,对于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违规办学行为,如果教育部再不拿出果断措施从比较根本的层面解决问题而始终态度暧昧的话,这是令人无法容忍的,也是难避不作为

11、之嫌的。三、中小学生“减负”的对策建议(一)中小学生“减负”,最根本的是要改革高考制度多年来,有一个观点:高考“指挥棒”如果不改革,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都只会流于空谈。国外的中小学生为什么不像我们国家的孩子压力这么大呢?跟他们的高考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以美国为例,高校录取学生不仅仅看分数,还要看做义工的记录、课外活动等素质指标。所以学生和家长的兴奋点都不全放在分数上,加上美国高校实行“宽进严出”,高考的门槛不是太高,高考分数对学生的压力就相对轻多了。相比之下,我们的高考门槛太高,高校录取学生基本上还是以分数为标准,家长、学生怎么能对分数不趋之若鹜呢?兴趣、爱好全顾不上,实践力、创造力怎

12、么能不萎缩呢? 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就必须要改革考试制度。现在的中考、高考虽相对公平,实在是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它过分重视书本知识,轻操作实践,缺发明创新,将另类人才一棒打死,爱因斯坦式的天才进不了一流的大学深造,吴晗式偏才沦落社会底层。考试是对人才的选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重视操作实践,重视发明创新,重视另类人才的选择势在必行。另外还要改革招生制度。现行的招生制度迫使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教师、家长联手对学生实施应试教育,鼓励教师实施题海战术。我们要把招生的名额均衡地分配到每一所学校,“十邑之内,必有圣贤”,我们不必当心农村弱势学校没有合格的人才,这样至少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站在素质

13、教育的战线上,再加上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师评价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到,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落到实处了。(二)在作业改革上狠下功夫最让学生伤脑筋的就是重复啰嗦、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作为大人,为了孩子们所谓的前途,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加码”。有调查显示,并不是作业越多,孩子的成绩就越好。教学“满堂灌”,课业负担太重一定要改。“女儿的课业负担太重了,除了语、数、外课本作业以外,还有厚厚一沓各式各样辅导性教材,每天晚上都要熬到十来点,看着实在心疼。”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胡先生说。从教20年的倪老师指出,目前一个高中生每天在校时间16个小时,从周一到周六都是如此,而这16个小时的时间多是坐在

14、教室里由老师“满堂灌”,根本没有阅读、思考、动手的机会,这样的现实亟需改变。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督导,最好是不打招呼,直接检查,可以走访教师、群众和学生,这样才能查出实效。我建议,要不分重点学校、重点班级,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规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师生的效率,老师授课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遏制教辅用书在学校泛滥成灾的趋势。 1、湖南湘潭经验湖南声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的邹晓婷老师“斗胆”对传统的家庭作业进行改革,获得了别样的效果。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开动脑筋,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而不懈努力。 (1)教师观点:作业可以如此精彩。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教完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我习惯性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作业

15、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意思。马上听到有个孩子嘟囔道:“真烦!干嘛不让我们编故事!”编故事,这种方式挺好!想不到孩子还蛮有创意,何不让他们试试呢? 于是,我话锋一转:“你们想怎么完成这次作业,还有什么新点子?”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家眉飞色舞地说开了:“我要跨越时空去采访诗人。”“我想编绘本!”“我想编MTV的分镜头。”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虽然我很担忧,不知道这些作业是否可行,可事已至此,我只得顺水推舟,同意孩子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花3天时间来完成这次作业。 几天后,作业收上来了,一本不缺。我一本一本看下来,越看心情越激动,因为同学们做得实在太好了,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有创编的故

16、事、图配文的绘本,有对诗人的采访、给园子主人留下的信,还有改编的散文、为古诗选配的歌、曲这一本本精彩纷呈的作业让我折服,让我惊叹,更让我感动。原来,普普通通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如此精彩! 我的思绪也随着这次作业的小小改革舞动起来: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沿用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这种单一的家庭作业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创造力。孩子们渴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丰富的作业内容,渴望在作业中放飞自己的理想。尝到改革的甜头之后,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心头悄然滋生,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作业革命。 在作业革命的倡导下,老师们开始注重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出发,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多种创意作业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