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11195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动画比较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世界动漫文化精品赏析论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姓名:李军南 学号:4指导老师:宋玉伟摘要:动漫产业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凸显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眼光,成为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是中国忙着为他人缝制嫁衣,如狮子王、花木兰都有中国人的劳动,自己却缺乏能在世界叫得响的原创品牌。国外动画形象和作品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原创动画占有率不到10%。中国原创动画的极度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造成如此现象的中国动漫和国外动漫的区别在哪里呢?关键词:发展史、风格特点、创作观念、角色造型、技术水平一、发展史比较:中国 : 早期作品经典,充满浓

2、郁的中国特色,画质古朴而精细,制作付出的人力物力较大,曾有获奖作品-大闹天宫等,在国际上有较高评价。但不能称为“动漫”。 现在因为Flash技术等IT技术发展,现今中国动漫过于依赖电脑,加之各种经济因素,其作品过于劣质、粗糙,电脑技术亦无他国先进。日本 :早期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绘画技术大多受过专业训练,是国际顶尖级的,质量高、更新速度快,运用电脑技术登峰造极,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有充足的、已通过市场认可的漫画原材料,经济上有丰厚的利润(日本05年动漫产业已经成为第四经济支柱),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电脑制作技术顶尖,制作团队专业。动漫发展的同时,其同类服务产品层出不穷-玩

3、具、模型、游戏、杂志评论及纪念收藏品等,例如高达模型、掌机动漫游戏、火影服饰等。因此商家获利不小。 欧美 :早期曾有米老鼠、丁丁历险记等经典漫画,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动画的先驱。 现在美国以好莱坞动画电影大片为主,以视听效果震撼人心著称,对票房很注重。 其他也有适宜的少儿动画,如海绵宝宝、邮递叔叔派特、米老鼠与唐老鸭、狮子王、超人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二、中外动画片风格特点:(一)中国动漫:1.题材内容严肃、缺乏幽默感:相比较而言,国产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非常严肃,以育人为主。 2. 艺术性强:我国早期的动画片对艺术性的要求非常高,创作非常严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山水情等体现了我国的多

4、种艺术形式,而且栩栩如生,比如展现的绘画艺术、京剧艺术等。 3.商业意识淡薄:早期动画制作单位是国营企业,不必考虑商业运作,现在开始考虑动画片要盈利的问题了,但由于起步较晚,各方面因素制约着形成产业化规模的进程。 4.强调民族性:我们所有的题材都是反映我们民族自身的,很少有以国外故事编写、改编的。(二)西方动画片风格特点:1.注重幽默感.2.注重商业效应:西方动画片的商业效应是无可争议的,从影片的策划开始就是以商业效益为基础的。从题材的选择到制作效果的追求无不渗透着商业理念。3.注重表现力:在影片中,角色每说一句话,都会和动作、表情相配合,以达到充分和谐。这使影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4.想象力丰

5、富:这是西方动画片的一大特点。5.取材范围广:以迪斯尼为例,三十多部大片的成绩,其中很多是取材于美国以外的故事编写、改编而成,其取材范围是全球性的。三、创作观念比较: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片的受众群一直被定义为15岁以下的孩子,于是在国产的动画片中“说教”占据了很大的成分,普遍节奏较慢,缺乏时代气息,故事不吸引人,缺少幽默感,从而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群。自从这一观念形成之后,连带制作动画的艺术工作者们也被烙上非主流的标识而被社会所轻视。一味注重所谓的教育意义,忽略了动画的情趣性、真实性、儿童固有的天真性、想象的浪漫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创意。 美国动画以剧情取胜,同时注重动画效果的娱乐性。从早期的米

6、老鼠形象开始,迪斯尼公司就非常重视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在美国动画里,故事性和趣味性被提到了第一的高度,道理是隐含在故事之中的,没有中国动画最后“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样十足的说教意味。四、角色造型比较:中国动画喜欢以虚带实,追求神似。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中国动画对人物的表情很少用大特写,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采用符号化的手法,在细节的刻画上,中国动画也只是抓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舍弃细枝末节。只要观众能够理解,一个人可简单到只有两根线条仍保持生动神态。如三个和尚里的和尚造型,就俭省到了极点,寥寥数笔将人物的高矮胖瘦喜怒哀乐刻画出来。再比如中国动画中的剪纸动

7、画,更是普遍采用侧面剪影的方式,人物大都侧脸,无从看到人物的正面表情,更不要说细查其面部的细微变化了,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对其人物性格的领悟。美国动画人物造型设计方面较为写实,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形象概括凝练。动物形象则大都作了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形处理:极富拟人化的情态与造型风格,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动画造型模式。早期的迪斯尼以手绘动画为主,到了20世纪末,先进的数字虚拟技术与电影技术对美国的动画表现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三维动画飞速发展,手绘与电脑的结合使得画面更趋逼真,达到近乎完美的视觉效果。美国善于塑造与包装,推出动画明星,从较早风靡世界的恐龙葛蒂、米老鼠、唐老鸭、高飞狗、维尼熊,到后来

8、的小马王、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家族增添了难以计数的、具有鲜明造型特色和独特性格的、为全球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动画明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与之比肩的。五、制作水平及效果: 中国的动漫制作缺乏想象力,取材老套。“功夫,中国的;熊猫,中国的;功夫熊猫,美国的!”这一句俏皮的话足以让国人痛心疾首。说教色彩严重,只适合小孩子。特别是90年代仅在傍晚6点的统一时段播放动画作品更是限制了它的观看群体。情节设置方面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部喜羊羊被各大电视台连着播放了5个年头,一家独大。实在缺乏日本那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配音方面的水平虽然在提高,可惜的是目前与国外动漫的差距依然不小。而且绘

9、画水平方面忽视末节的修饰,人物的形象方面和国外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绘画技术方面在接触了电脑制作技术后,国内的动画制作者们技术运用不到家,连三国演义这样的国之精粹都是在国外团队的帮助下完成的。所幸前2年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大型动画影片魁拔的出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希望。 欧美动漫制作技术运用到3D层次,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动画制作水平的优秀。并且注重光影声乐效果使得很多的观众对动漫作品的评价很高。同样的,日本将美国弃之不用的手绘漫画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平面动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并且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夸张的修饰以及配音声优的出色配音使得日本动漫产业得以大力发展。对动漫作品的类型细分使得其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壮大,是值得我国动漫工作者学习借鉴的。六、结论: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志气的动画工作者们在自己的探索尚不成熟的环境中,从未放弃用动画这种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的内容。中国动漫的明天,将是灿烂的。参考文献:中外动漫简史汪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