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10896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的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 (2)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1)控制通商口岸(2)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4) 操纵中国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 (2)为侵略者制造舆论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与教训1 失败原因:(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2)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 2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的胜利要在科技方面 奋起直追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太平天国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1意义:(1)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2)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3)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

3、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4)太平天国战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解放中,太平天国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得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失败原因:主观方面(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自身的腐败现象的增长,也未能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的削弱了天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2)战略上的失败。太平军编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了兵力。 (3)天平天国后期, 拜上帝教的思想给太平天国起义带来了危害。客观方面:

4、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3.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失败原因及教训1.历史作用:(1)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的官派留学生这是近代教育的开始(3)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4)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2,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

5、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在管理上具有腐朽性3.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是不可能的。三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教训1.意义:(1)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2.失败原因: 客观上:维新派势力非常弱小,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力量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1)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 惧怕人民群众3.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并不单暴露出中国民族资

6、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二、三民主义学说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即:一、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7、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 4局限:(1)民族主义没有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3) 民权主义虽然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障。(4) 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三、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1、历史意义:(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

8、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失败原因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3) 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政党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历史局限 1、主要内容:(1

9、)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反对封建愚昧,提倡民主与科学 2、历史作用: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2)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人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3)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先进知识分子改造国家、拯救社会的利器3、局限:(1)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进行改造。 (2)缺乏群众基础,仅仅依靠少数人的优先的宣传 (3)那时的

10、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二、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 1、十月革命给与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了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了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三、五四运动的特点 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

11、史特点和意义 1.历史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2)它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2.意义:(1)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获得广泛地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可能性五、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方面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了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方面强调了民主权

12、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方面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六、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 1.意义:(1)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地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3)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4)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5)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2.失败原因: 客观上:反革

13、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了反革命的阵营 主观上: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国名党政权的性质 :国名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资产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1)革命力量在城市里缺乏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2)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3)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

14、盟军在农村 2.可能性:(1)农村经济广阔 (2)农村政治力量薄弱 (3)革命力量在农村大有回旋的余地 (4)全国革命形势依然向前发展三遵义会议的意义 1.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拯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长征精神的内涵 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现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3.就是个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4.就是仅仅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